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土中国我的人情观发言稿

乡土中国我的人情观发言稿

来源:刀刀网


乡土中国我的人情观发言稿

第一讲:乡土本色

中国正在崛起,从传统走向现代。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探索历程。如同树木要长的高大就必须有坚实而健康的根系一样,对乡土本色的探究也是一个寻根的过程,知道我们根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也便知道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追溯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它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费老的乡土本色中讲了三个乡土社会的特性:

第一层从人和土地的关系角度:“土”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人的相对剽悍、豪放,南方人的相对柔弱、婉约,这与北方平原的旷荡和南方山水的缠绵是分不开的。土地养活着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国的乡土社会也和土地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节。土地之于乡土社会就如同水之于鱼,离开了它就不能生存,土地与人的完美结合也培育出了五千余年古国古的农业文明,如此互利双赢的买卖,又有谁舍得丢弃了呢。就像费老所说的,侍候庄稼的老农像是半截身子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村人口似乎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长久的与土地打交道使得我们有了很强的乡土情结,城镇化以后在城镇的旁边空地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人开垦土地。种地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一种我们自己都无法解释的行为,像是本能,看到闲置的土地就想种庄稼。

第二层从居住格局角度:我们是以居住的集团为单位,费老的观点是,从农业本身来看,许多人群居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我们却形成了集群而居的格局。这种中国农民聚村而

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件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这一点影响了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在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也就是有一个庄园,很少有邻居,形成比邻而居的模式。因此他们的性格中就多了更多的精神,例如美国人生活中习惯了AA制度,在中国觉得多数情况都是不相符的,因为不符合我们的文化底蕴。

第三层从社会形态角度。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