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省)
政治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解析】该企业因违法生产、销售狂犬病疫苗,危害公共健康安全而被强制退而,这表明任何企业都必须诚信合法经营,①符合题意。该企业被强制退市,购买其股票的个人将遭受重大损失,这表明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④符合题意。通过强制退市制度市场是运用行政手段经济的体现,②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需要国家的宏观,③排除。 【考点】企业经营与发展,股票 6.【答案】D
【解析】该县通过订单式服务和深加工带动全县农民致富,表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该具农产品价值链不断提升,故D符合题意。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无必然关系,故A、B、C排除。
【考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7.【答案】A
【解析】国内某企业收购一家国外企业,以期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这表明该企业的海外并购有利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也体现了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载体,①②符合题意。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并没有居于主导地位,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提高竞争力,没有强调规避国际经营风险,④错误。
【考点】企业并购、公司
8.【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价格干预,层面核准项目数量减少,告知性备案项目占企业投资项目的比重增加,这些改革举措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故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而不是加强宏观,A排除。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9.【答案】B
【解析】石油输出国组织进行减产,会使原油供给偏紧,原油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会使成品油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成本上升,产出水平下降,故B推导正确。成品油进口减少会使成品油供给减少、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会上升,A推导错误。原油进口减少,价格上涨,会使成品油价格上涨,C推导错误。石油减产意味着原油供给减少,这并不会使原油需求增加,D排除。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10.【答案】C
【解析】竞争中性原则强调的是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实行这一原则旨在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故②③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早已是的市场主体,①错误。竞争中性原则强调的是市场的作用,④中的扶持强调的是宏观,故排除。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答案】A
1 / 6
【解析】国家调低电网企业税率,电网企业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对于工商业产品的生产者来说,电费投入会降低,这会促使工商业产品生产者增加产品供给,A正确。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影响的是工商业产品的供给而不是需求,C排除。材料说的是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的影响,没有涉及工商业产品的价格变动,B、D不选。
【考点】价格变动的影响
12.【答案】C
【解析】为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我国将部分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对部分罕见病药品给予优惠,并提高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等,这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②正确;医保属于再分配的范畴,因此这些举措是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故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减轻患者负担,并不会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排除①;材料中的这些措施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存权,不涉及公民的民主权利,排除③。 【考点】新发展理念、社会公平
13.【答案】D
【解析】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提出在社区建立幼儿托管点,开展小规模、社区化托育服务,这一举措事关社区全体居民利益,应由社区居民自己决定,所以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故D正确。由于该方案涉及全体社区居民的利益,所以应该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而不是由居委会讨论决定或居委会主任决定,排除A、B;开展小规模、社区化托育服务,是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不应由决定,故C错误。 【考点】民主管理 14.【答案】A
【解析】探索简政放权,将一些政务服务“下放”至村一级代办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故A正确。简政放权,并未扩大基层职权,故B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服务更加便民利民,不涉及监管,排除C;这一举措有利于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并没有增加基层工作负担,故排除D。 【考点】简政放权,公共服务
15.【答案】D
【解析】党将这一规则上升为党内法规,这有助于党增强依法执政的本领,故③正确;党对纪律监察工作高度重视,印发这一规则,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故④正确。材料中的党内法规没有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①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选;材料未体现党领导立法,故②排除。 【考点】从严治党,依法执政 16.【答案】C
【解析】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就文物保护等问题建言献策,体现了人民政协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故C正确。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A错误。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也不能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故B、D错误。 【考点】人民政协的职能
17.【答案】A
【解析】民主改革60年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离不开党的领导,也是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权利的体现,故①③正确。②中“根本制度保证”说法错误,排除;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故④错误。 【考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人民当家作主 18.【答案】D
【解析】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冲突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故③正确;中美建交以来,双边合作不断扩大,但当前中美贸易争端问题突出,说明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故④正确。中美之间合作与冲的根源,是国家利益,故①错误;两国关系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国体不同,而是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故②错误。 【考点】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9.【答案】A
2 / 6
【解析】少数民族地区依托非遗技艺发展艺术品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有利于推进民族共同繁荣,①正确;非遗技艺的产业化发展,既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播,②正确。材料显示少数民族地区把非遗传承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赢,没有涉及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民族文化平等,③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的传播与继承
20.【答案】C
【解析】戏曲课间操属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文化创新。戏曲课间操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使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接受文化影响的过程,也是享受文化的过程,C正确。由材料得不出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的结论,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活跃文化思想,排除B:材料强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涉及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排除D。 【考点】文化与社会 21.【答案】D
【解析】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和实践,从而获得了广泛好评,②正确;优秀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以积极、光明、温情作为艺术选择,给人以温暖与前进的动力,体现了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的积极作用,④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文化市场发展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的是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涉及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排除③。 【考点】文化与实践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2.【答案】D
【解析】材料说的是科技促进了书籍印刷、传播、保存手段的创新,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正确;A、B、C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3.【答案】C
【解析】“犁”的古文字内涵丰富,体现了汉字的特点,②正确;古“犁”字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辛苦耕耘,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排除①④。 【考点】汉字,中华民族精神
24.【答案】C
【解析】通过发展钢琴文化,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说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故C正确;A\\D没有反映材料的主要信息,故排除;B不符合题意,由“富”字可知,当地发展的是文化产业,而不是公益文化事业。 【考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5.【答案】D
【解析】高更用独特的表达方法赋予画作特殊的魅力,体现了文化创新对文化进步的作用,③正确;高更的画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回答的话题属于世界观的范畴,体现了哲学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④正确。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文化创新、哲学的功能 26.【答案】D
【解析】受错误世界观和方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此科研工作者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去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故D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A、B.、C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7.【答案】B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主要强调了参与者要理性评估自己的身体等状况,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旅游项目,B符合题意;A中的“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
3 / 6
律,说法错误;C强调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题意不符;D主要强调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与题意不符。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28.【答案】D
【解析】“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主要强调人们在实践中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没有过多思考事物的本质,这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D符合题意;A强调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与题意无关;B指明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说的是意识的本质,与题意不符;C强调认识活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与题意无关。 【考点】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特点
29.【答案】B
【解析】“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说明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创造条件,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A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人们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自身需要,C错误;D强调的是系统优化方法,不符合题意。 【考点】联系多样性 30.【答案】B
【解析】从漫画《忧心忡忡》中人物的语言可以看出,这株草与其他草不同,有自己的特点,但漫画中的主人公却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把它修剪成和其他的草一样。“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强调“车”和“舟”各有其特点,B符合题意;A强调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与题意不符:C强调事物量变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D强调要抓住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 【考点】矛盾特殊性
31.【答案】C
【解析】著名作品《瓦尔登湖》既捧红了瓦尔登湖,也毁了瓦尔登湖,因为游客的到来使该地的自然生态遭到了破坏,这表明事物都包答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故C符合题意。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B与题意无关。材料也没有体现发展的趋势,D排除。
【考点】矛盾 32.【答案】A
【解析】老字号改变固有的思维,在坚守传统价值的同时,利用了联网平台有效扩大自己的影响,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这体现了创新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故创。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③排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错误。 【考点】创新 33.【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一些青年群体宅在家里不工作、不劳动、不奉献,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作为青年人,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的是“软世代”不奋斗,而不是脱离社会进行“个人奋斗”,②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④不符合题意。 【考点】实现人生价值 二、简析题 34.【答案】(1)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现实,作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适当的扶持和拯救还是必要的。 【解析】(1)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要转换角度,思考其涉及哪些关联方。从材料可以看出,传统手工
4 / 6
艺是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故可联系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知识;传统手工艺之所以能成为人们的娱乐方式,是因为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有些传统手工艺又属于文化遗产,故传统手工艺可展示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属于评析类试题,知识限定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解答时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也要分析观点的不妥之处。现代社会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提出挑战,必须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变革和创新,使其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故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指出材料中后一个观点的错误之处。传统手工艺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故可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性的角度说明传统手工艺需要扶持和保护,即肯定前一个观点的合理之处。
【考点】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多样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5.【答案】(1)甲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0.1;乙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0.01;两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依靠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甲经济体主要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乙经济体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发展。示意图选择:A
(2)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释放生产动能;以制度变革促进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和配置效率改善,释放创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消费动能。 【解析】解答第(1)问,根据材料中给出的公式,2018年甲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经济总产出增长率-0.6×资本投入增长率-0.4×劳动投入增长率=[(3450-3000)÷3000]-0.6×[(1050-1000)÷1000]-0.4×[(525-500)÷500]=0.15-0.03-0.02=0.1;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2018年乙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为0.01。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同的是两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依靠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不同的是甲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这说明甲更多的是依靠制度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而乙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这说明乙更多的是依靠资本和劳动投入驱动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必然会带来经济总产出增长率的大幅提高,故示意图应选A,B显示的是经济总产出增长率不变,不选。
(2)首先要指出必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次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入手,从制度和技术这两个方面作出说明,即要推动科技创新、落实创新发展理念,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相关制度变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后还要从消费角度作出说明,即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消费动能。 【考点】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6.【答案】A(1)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分工能免除工作转换的时间损失;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2)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充分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全球产业链中,核心技术和研发环节被处于产业链上端的发达国家所控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必须把我国的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攀升。 B(1)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间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不懈斗争过程中,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重大的国际责任。
(2)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来维护共同利益。通过联合国、非盟等国际组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探究题 37.【答案】(1)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有利于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热情,为开放发展提供动力;有助于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内外联动,形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保护知识产权需要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体系。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5 / 6
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3)内容要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知识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尊重。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当前仍然存在知识产权观念淡薄的现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等,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加强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意义的宣传,加强诚实守信传统美德和创造创新精神教育,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智力劳动重要性的认识,培养文化创新意识,自觉养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行为习惯。
【解析】(1)首先要明确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和设问指向,本问考查的是经济生活中对外开放的知识,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审读材料不难发现,保护知识产权的核心就是保护科技成果,据此可联系教材中按要素分配的意义、形成以技术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知识组织答案。
(2)要搞清楚材料涉及的行为主体。审读材料第二段不难发现,材料涉及的主体有——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机关——《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立法机关——修改专利法。据此以依法治国为切入口,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立法机关科学立法等角度组织答案。
(3)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如何增强知识产权观念等。从材料可以看出,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增强知识产权观念,既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而采取的正确举措,据此可联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等知识回答。同时要根据学校的特点提出建议,可从开展教育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出发,结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等知识写出建议书。
【考点】对激发生产要素活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依法治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