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案 时间 课题 2011、9、 第九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四节 西北地区(1) 课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识读地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人口和民族的特点,理解本区植被由东向西变化的原因。知道本区发展牧业的条件和主要牧区的分布, 2、根据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 3、通过学习本地区的位置、气候与地形、植被等因素的相互联系以及对该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的教育;同时对本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经济,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1、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畜牧业的影响 2、理解气候、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 重 点 教学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 难 点 教学读图分析 谈话法 方 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材 练习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新课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会唱这首歌吗:“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西北地区。 PPT出示四幅景观图, 提问:哪幅图符合西北地区的特点? 学生活动及预案 学生可能答出西北或内蒙古。 学生可能指出有沙漠景观的图 一、地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主要少数民族 二、深居内陆的温带性气候 1、地形、 师:以上四幅图都是西北地区的景观,只是植被状况不同。你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差异,以及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呢? 板书 一、地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指导学生读教材P37图9--25,“西北地区”图,思考问题: 提问〈1〉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 〈2〉本区相邻的国家和我国的地区有哪些?(海陆位置) 〈3〉本区轮廓的特点是什么? 〈4〉经纬度位置: 2、主要少数民族 引导学生看课本39页彩色图片,思考问题: 〈5〉本区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 〈6〉面积和人口的特点是什么? 二、深居内陆的温带性气候 指导学生读教材P37 图9—25”西北地区”,思考问题: 提问〈7〉西北地区主要地形是什么?分布在哪儿? 〈8〉本区地处我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海拔是多少? 学生先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 问题〈1〉〈2〉〈3〉都较简单,看图即可找出。可以找基础较弱的学生回答, 让学生清楚:横纬竖经,说出西北地区所跨的经度和纬度。 学生知道本区少数民族众多,说出几个主要少数民族,并且知道本区地广人稀。 可以找注意力不集中或基础较弱的学生读图回答: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读图得结论: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 2、河流 3、气候 4、植被 〈9〉本区地表形态有什么特征? 由于本区气候干旱,风力较大,风力对地表的作用,形成了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地貌:如风蚀蘑菇、魔鬼城等)和风力沉积地貌(如沙漠)〈10〉本区有哪些河流?特点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9—25中塔里木河有些地方用虚线表示,告诉学生这样的河流为季节河或时令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所以河流水量不大,夏季水量多,冬季水量少或断流。 3、气候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P39图9—26“五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问:〈11〉、说明五地冬、夏季气温的差异 〈12〉、计算一下五地的年降水量。 〈13〉、在地图上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到最近海洋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 〈14〉、你能说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吗? 4、植被由东向西变化: 师:引导学生读P40三幅图 学生可能只能回答:地表有沙漠,有关地表形态特征学生答不出来。教师要进行讲解。 学生能找出河流,如:塔里木河,但是说不出特点,教师给予讲解。 学生大概能算出冬、夏季气温的差异:都在30度以上,说明:温差大。 大约在400毫米以下。 学生根据比例尺计算,难度不大,但是麻烦一些。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温带性气候。特点:冬寒夏热温差大,降水少。吐鲁番盆地是夏季最热、降水最少的地方。 三、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片。 师:说明三个地区位置特点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是什么? 师: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说明:呼和浩特年降水量400多毫米,库车只有50毫米。 生:进一步明确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师:问:为什么降水东多西少? 师:启发: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什么经济? 三、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发展条件: 师:本区有广阔的草原,水草丰茂,是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2.主要牧场: (1)内蒙古草原: 师:引导学生背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天山牧场: 师:引导学生读图14-3及课文。 问:讨论说明牧场如何分布,为什么这么分布。 师:讲解冬夏牧场为什么这么分布。 〈13〉为什么本区农田、村镇、城市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生:自然景观由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本区东西所跨经度多,东西狭长,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然景观由东向西由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生:能答出:距海远近不同。 生:畜牧业。 生:分析理解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较好。 生:理解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学生不理解,需要教师讲解。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 第九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四节 西北地区(1) 一、地域辽阔的多民族聚居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主要少数民族 二、深居内陆的温带性气候 1、地形 2、河流 3、气候 4、植被 三、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1、草原牧场 2、山地牧场 学生自由发言。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