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温故知新 学以致用

温故知新 学以致用

来源:刀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温故知新 学以致用

作者:朱慧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12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见,语文课千变万化,教学方法千种万种,但都必须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 一、温故知新,学中有用

案例1:教学《水乡歌》的“歌多”。

师:从“千首曲,万首歌”可看出水乡的歌多,从哪里也能看出水乡的歌多? 生:“装满一箩又一箩”中的“满”。

师:这个“满”字,不禁让我想起了《一株紫丁香》:你看你看—— 生:(情不自禁地接着背下去)满树盛开的小花…… 师:我又想到了《鲜花和星星》:我最喜欢—— 生:夏天满地的鲜花。

师:(接)鲜花真多呀!到了晚上,我数着—— 生:满天的星星。

师:(接)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一个“满”字,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歌是那么多! 生:多得装也装不下! 生:多得唱也唱不完!

师:水乡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人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而来的,因此,温故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旧知识、复习旧知识,除了可以巩固并加深理解旧知识,使旧知识巩固化、系统化以外,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探寻、推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像《鲜花和星星》《一株紫丁香》等课文都是充满情趣、朗朗上口的儿童诗,学生印象非常深刻,通过回忆、背诵以前的诗文,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语用能力是运用语言进行恰当、得体、准确的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感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学到了新旧联系的阅读方法,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学以致用,用中有学 案例2:学习《沉香救母》。

师: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沉香为了救母走了许多路? 生: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句式说一说这句话,来表现沉香走过许多路吗?

生:沉香翻过了九座高山,跨过了九道深涧。(学生回忆起《大禹治水》中,禹为了治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师:是啊,走了这么多路,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他脚下一滑,摔得头破血流,忍着疼痛继续赶路。 生:他可能会遇到毒蛇猛兽,拼命与它们搏斗。

生:他又饥又渴,只吃点儿野果,喝点儿山泉,继续赶路。 师:沉香真的是走过了—— 生:(接)千山万水。 师:吃尽了—— 生:(接)千辛万苦。 师: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跋山涉水、餐风饮露…… 生:千辛万苦。 反思:

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母语,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表达,有一定的语境驾驭能力,能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在学习沉香为了救母,翻山越岭,千里迢迢赶去华山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加以理解、概括。学生回忆起了《大禹治水》的内容,并能在引导下,把以前学过的词语、句子,加以整合,合理地运用到新的语境中,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习,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地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语文教学最大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乃至终生工作、生活与学习都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吃透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并运用,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他们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 吴江经济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