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的树木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校园的树木教案教科版

来源:刀刀网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 树的不同之处: 教学章节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小动物 第 1 课时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这一课与上一课两课在过程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上基本相似。本课选取的观察对象可以选择的。在教学活动安排上,观察蜗牛和蚂蚁的方法,都涉及捉、看、研究三个方面,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这两部分课文指教材分析 导较多,呈现“扶”的状态,观察研究其他动物呈现“领”的状态。讨论小动物的共同特征,实际上师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共同特征。最后安排观察研究基础上的动物分类,再次对“分类”技能进行训练。教学时要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探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师得出结论的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4.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 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师准备:搜集各种动物的图片.录音或录像资料.标本;放大镜; 学生准备:课前在学校里捉蜗牛或蚂蚁;几种食物:肉片.菜叶.苹果皮.鸡蛋.面包(少课前准备 量)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猜猜它是谁? 设计意图 谜语导入,能迅速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谜语本身又2.出示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是一种十分精妙的描述,谜语3.今天我们的活动就是研究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活动 中隐含着有关动物形状,生活地点.习性等描述,对后面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交流在校园里发现的小动物。 (1)师:课前大家已经在校园里寻找过小动物了,说说你们在校园里发现过哪些小动物?能简单描述出它们的形态吗? (2)学生交流。 (3)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到校园里捉蜗牛或蚂蚁的,你们捉到了吗? (1)师:每个小组就观察自己从校园里捉来的小动物。 (2)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这些小动物呢?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3)学生学习书上的观察蜗牛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4)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观察时的注意点: 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小动物受到惊吓;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小动物受到伤害; 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 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要画得“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5)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分组观察.记录,教师巡视并指导 (6)全班展示.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蜗牛与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惯。 这个环节中又是以观察为主的探究活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探究学习还处于最低层次,由于教材中对于观察方法的指导较多,因此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阅读教材,学习观察方法,体现了“用教材教”的理念,当然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观察中的注意点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概括出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小动物的相同点可以从生命的共同特征方面找出,如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不同点也是每一类动物特有的特征,如生活环境.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三、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讲故事也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形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 式之一,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和分类结果。 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 四、总结 补充讲解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 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