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3、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4、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5、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8、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9、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0、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11、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12、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1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 B、5 2 C、6 2 D、7 2
14、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15、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 B、5 2 C、6 2 D、7 2
17、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18、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19、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2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21、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22、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23、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2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25、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26、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27、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28、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29、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30、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 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31、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32、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3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4、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5、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6、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37、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38、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9、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0、奥斯本提出了()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D、头脑风暴法 41、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4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43、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4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45、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46、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47、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48、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 A、 1岁 B、 3岁 C、 5岁 D、 7岁 4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 B、5 2 C、6 2 D、7 2
50、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1、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5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5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 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54、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55、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56、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57、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5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 2 B、5 2 C、6 2 D、7 2
59、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 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 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 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60、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61、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的爱)
62、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63、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