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施工图指导
1.总体要求
1.1目的
为使龙岗地产开发的商业项目能够满足业主不断提高的要求,提高设计质量,制订本《扩初设计指导书》.
1.2依据
本指导书作为龙岗项目扩初设计指导手册,是在国家相应规范及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星河地产以往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及本工程特点,对设计中的有关要求及常见问题进行必要的统一与明确后编制而成.
1.3投资控制
要求合理布置空调系统和设备选型并提供以下指标供甲方控制工程投资作为参考。 13.1本空调工程总建筑面积(m)。 1.3.2本空调工程空调面积(m)。 1.3.3夏季设计冷负荷(kw)。
1.3.4空调房间中最大冷负荷指标(W/m)。 1.3.5空调房间中最小冷负荷指标(W/m)。 1.3.6空调房间中平均冷负荷指标(W/m)。 1.3.7工程总造价(元)。 1.3.8单方造价(元/m)。
1.3.9按总建筑面积和空调面积分别计算。 1.3.10总耗电量(kw)。 1.3.11总耗水量(m/h)。
1.3.12每单位制冷量消耗的水电:(m/kw)、(kW/kW)。
3
3
2
222
2
2
2.深度要求
2.1说明要求
2.1.1工程介绍
要求介绍工程建筑面积,空调建筑面积、功能、人流量等及所处的地域、方位、本工程设
计的必要性、现实性、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及不足之处。
2.1.2设计依据
⑴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001版) ⑶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
⑷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⑸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2005) ⑹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 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BJ26-95)
⑻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3年) ⑼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2005年) ⑽深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2003) ⑾深圳经济特区节能条例(2006年) ⑿甲方的有关文件的要求
2.1.3室外气象参数及室内设计参数要求
⑴室外气象参数 包括空调计算干(湿)球温度 空调日平均温度 通风计算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 风速 风向 大气压力
⑵室内设计参数要求
① 各空调间夏季温、湿度要求
② 各空调间新风量、噪声、风速要求 ③ 各通风房间通风换气次数要求
2.1.4空调设计冷源、水系统、风系统介绍
⑴ 冷源: 整个工程总装机容量 集中空调面积 计算空调冷负配备水冷冷水机组、
冷水泵、冷却水泵、 冷却塔数量和安装位置。制冷机冷媒要求;制冷机冷水进出口温度及冷却水进出口设计温度要求。
⑵ 水系统: 水系统的形式、定压方式、水处理的方式。 ⑶ 风系统: 各空调区域风系统的形式
2.1.5通风系统介绍
包括汽车库、设备房、卫生间、厨房通风形式
2.1.6防(排)烟系统介绍
按有关防火规范执行
2.1.7空调自控系统介绍
本工程空调通风系统控制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即DDC系统),它由电脑及终端设备
加上若干DDC模块组成。在空制中心能显示并自动记录打印空调制冷通风各系统设备及附件的运行状态,及各主要运行参数并进行监控。 纳入DDC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
空调制冷系统 新风系统 排风系统 进风系统 膨胀水箱的水位信号
2.1.8空调节能系统介绍(专篇)
详见空调节能有关要求
2.1.9环保与噪音控制要求(专篇)
⑴送,排风机、空调机组、空调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对噪音控制要求。 ⑵空调机房的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管噪音控制要求。 ⑶柴油发电机燃烧产生的烟气净化排放要求。 ⑷厨房油烟净化排放要求。
2.1.9人防通风设计说明(专篇)(深度按施工图要求)
防护单元 防护等级 掩蔽面积 掩蔽人数 新风量要求 隔绝式通风 密闭式通
风 清洁式通风 平战转换的要求
2.1.10主要设备材料选型
空调制冷主机 空调末端 空调水泵 冷却塔 保温材料 性能参数要求
消防风机及其风口、防火阀为深圳消防局认可的国产品牌
2.1.11计算书
⑴空调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时冷负荷计算;(扩初可以估算)
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及汇总表(尽可能用计算机计算并应配以平面图和围护结构构造图)。
⑵各空调房间送风量和新风量计算(尽可能用计算机)并列表汇总。
⑶风系统、水系统的阻力计算(应配以系统计算草图)输送能效比(ER)的计算; ⑷风机、水泵、冷却塔选型计算。 ⑸保温厚度计算。 ⑹空调设备选型计算。 ⑺气流组织计算。
⑻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 ⑼燃气流量的计算。
2.2图纸内容要求
2.2.1图纸目录、图例、主要设备材料表
2.2.2风系统、水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图 2.2.3各层通风、空调平面图(扩初可用单线表示) 2.2.4制冷机房、空调设备机房大样图
2.2.5人防通风设计说明 设备材料表 平 断面图 大样图 系统图(扩初深度按施工
图要求)
3.技术要求
3.1总平面
3.1.1燃气总图画区域位置图。
3.1.2地下燃气管道要标注燃气管道各点的座标及对应的路面标高、管中心标高、埋深
深度,并标注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给水管、排水管、电力与通讯电缆)之间的间距,其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 3.1.3 室外燃气庭院管道穿越地板下室要有安全防护处理,
3.1.4地下燃气管道采用的材质要满足深圳燃气集团的有关要求。
3.2商业部分
3.2.1冷源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 ⑴冷源的选择
集中制冷主机拟考虑电制冷水式(离心机组或螺杆机组)冷水机组,根据已建商业部分空调冷负荷的使用情况及今后需加建商业部分空调冷负荷合理地选择空调制冷主机大小和台数;制冷主机冷媒均采用环保型冷媒。 ⑵制冷机房的布置
① 集中制冷机房的位置应靠近空气调节负荷中心; ② 集中制冷机房梁下净高控制在4.5~5.0m;
③ 集中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合理,并应操做方便,且有适当的检修空间。设备布
置尽量紧奏以节省建筑面积。机房内管道布置合理,顺畅。
④ 集中制冷机房应设有值班控制室,电话和事故照明,要有冲洗地面的上、下水
设施及排水明沟。并考虑设备运输吊装进口。制冷机房和控制室之间应设玻璃隔断,并作好隔声处理。
⑤ 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⑥ 集中制冷机房的通风系通应设置,必需注意气流组织合理,以免机房设备
与通风系统布置不当而造成通风死区。
⑦ 采用多台冷水机组并联时,应选择蒸发器压降接近的冷水机组。
⑧ 布置压缩机时,温度计、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在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
度一般离地1.2~1.5,高于此高度时,应设工作平台。
⑨ 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应尽量紧奏以节省建筑面积,并应保证操作方便,有适当的
检修空间。压缩机的主要通道及压缩机突出部分到配电盘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制冷机组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不小于0.8m。冷水机组其间距为1.5m~2.0m(控制盘在端部可以小些,控制盘在侧面可以大些),其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一端应预留有检修(清洗或更换管簇)的空间,其长度按各厂家要求确定。
3.2.2空调水系统
⑴空调冷水采用两管制,供回水温度应为7/12°C,采用开式高位膨胀水箱定压的闭式循环系统。
⑵冷源侧宜采用定流量运行,负荷侧宜采用变流量运行;末端装置设电动两通阀,总供回水之间应设置压差控制的旁通装置,旁通管管径宜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水量来确定。
⑶水力计算:空调水系统应进行水力计算,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差额,不应大于15%。 ① 冷水管路比摩组宜控制在100~300Pa/m. ② 凝结水管可按末端设备制冷量查表选用。 ⑷每个商铺空调设计须能控制和调节,并设置温度可装置及分户冷量计量设施,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合理设定室内温度,通过计量装置可以根据用户实际用冷、用电量收费。计量装置采用温差加流量式计量装置 , 并提供计费成果。 ⑸空调冷却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具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功能; ②冷却塔应设置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 ③冷却塔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计量装置。 ④应避免飘水、噪音等对周围环景的影响。
⑤设在室外的补水管、冷却水供回水管应保温并做伴热,存水的冷却塔底盘也应设置伴热设施。
⑥ 冷却塔应远离厨房排风等高温或有害气体。 ⑦ 要求在冷却水管上设杀菌、除垢水处理装置。 3.2.3空调风系统
⑴共公场所空调送风必须满足下表 空调送风 可吸入颗粒物 细菌总数 真总数 ≤0.15mg/m3 ≤500cfu/ m3 ≤500cfu/ m3 ≤1000cfu/ m3 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不得检出 要求在共公场所(如餐饮、商业)空调的回风和新风处设空气净化装置。
⑵设计风机盘管系统加新风系统时,新风宜直接送入各空调区,不宜经过风机盘管机组后再
送出。
⑶设有集中排风系统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排风热回收装置(全热和显热)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应低于60%.
①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h的直流式空调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大于或等于8C. ②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于4000m/h的空调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大于或等于8C. ③设有新风和排风的系统。
⑷商业大空间设计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宜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措施,
3
0
3
0
同时设计相应的排风系统装置。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温度(或焓值)控制方法。
①在系统设计时其新风风道尺寸应能满足最大新风运行的需要,新、回风管上应设置全
自动的防火调节阀或全自动的多页调节阀;
②最大总新风比,不应低于50%,允许时宜取更大值;
③空调机房宜尽量在靠外墙设置,并预留进(排)风口(百叶); ① 排风系统应与新风系统的调节相适应,可采用以下设计方式:
ⅰ.当空调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空调风系统在最大新风比运行时,可通过打开全部外窗自然排风;
ⅱ.当空调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需要设置双风机空调系统或
排风系统。 ⑸商场所有顾客出入口、员工出入口、卸货平台均设大门空气风幕,风速不小于7m/s。 ⑹建筑顶屋、或者吊顶上部存在较大发热量、或者吊顶空间较高时,不宜直接从吊顶内回风。
采用吊顶风柜时,建议风量小于或等于4000m /h.
采用空气处理机组时,新风管和回风管要和空气处理机组连接。 排风(兼排烟)风机不应布置在商场和商铺内和公共区。
⑺空调风系统不应设计土建风道作为空调系统的送风和经过冷、热处理后的新风送风道。不得已而使用土建风道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漏风和绝热措施。 内衬成品风管须满足以下要求: 防止漏风性能 防火性能 送风均匀性能
3.2.4通风
⑴餐饮厨房通风、降温、烟气排放
①厨房降温宜采用直流系统岗位送风降温
②厨房要考虑油烟的净化(除油、除烟、去味)和排放的问题,满足环保和卫生部门的有关要求,另厨房设补风系统,补风量为排风量80~90%. ③厨房要考虑事故排风,并和燃气泄漏报警联锁。
a.正常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时, 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不工作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事故通风时
b.燃气引入管应设手动快速切断阀和紧急自动切断阀; 紧急自动切断阀停电时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常开型)
④风管道采用1.5mm厚的钢板焊接制作,应尽量缩短水平管道,并应有2%以上的坡度坡向排气罩。
⑤ 风道内的风速不应小于8m/s。排气罩内接风管处的喉部风速应为4~5 m/s。
3
⑥ 采用电机外置型的排风机,排风机不应置于餐饮区。 ⑵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
①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应设通风,通风量不小于3次/h的换气量,风机采用防爆型; ② 柴油发电机烟气排放要作消声、烟气净化处理达到环保要求才能排放; 3.2.5风管水管保温
保温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湿阻因子大、吸水率低、密度小、耐低温性能好的高效保温材料,冷水管的绝热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经济厚度和防表面结露厚度的方法计算; 空调风管绝热层的最小热阻应符合下表规定
风管类型 一般空调风管 低温空调风管 最小热阻(m.K/W) 0.74 1.08 23.2.6消声与减振 ⑴机房隔声要求与吸声要求:
①制冷机房设在地下室时,机房内人员操作区8h等效连续声级不宜超过85dB(A);最大不允许超过90dB(A)。
②通风空调机房设在地下室时,机房噪音不宜大于80dB(A); 通风空调机房分层设置时, 机房噪音不宜大于70dB(A)。
⑶穿越机房围护结构的所有管道与安装洞周围的缝隙,应严密封堵; ⑷机房开向公共区的门应采用防火隔声门。 ⑵通风空调设备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①设备本身的基本噪音超过空调房间对噪音的要求时;不应直接设于空调机房内;当其设于该房间的吊顶内时,应采取可靠的隔声措施来保证室内的噪音要求; ②噪声或振动较大的设备,应设于专用的机房内;
③设于室外的通风空调设备,应根据周围环境的要求进行适当的隔声处理; ⑶通风空调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应选择高效率、低噪声设备;
②每个通风空调系统风量及风阻力等不宜过大。空调机组的出风口处声功率级宜控制在不超过85dB(A)。 ⑷管道与附件:
①风管内的风速设计应有所控制;
②冷水机组、空调泵的进出口采用拉杆结构的不锈钢减震波纹补偿器(不锈钢软接头);风机、空调机组进出口(包括水管和风管)应采用软联;
③ 风管断面的气流流速应均匀,风管内气流方向的变化方向应较为稳定、顺畅; ④ 进出通风空调机房风管上的阀门等部件,宜设在机房内。 ⑸通风空调系统的减振设计
①设备减振:冷水机组、空调机组、水泵、风机以及其它可能产生较大振动的设备; ②管道减振:主要是防止设备的振动通过水管或风管进行传递。 3.2.7控制与监测
集中空调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其内容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监控与管理等,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本工程
设计应考虑联锁控制、群控方式。
空调设备选型性能参数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和节能规范的要求。
4.环保部分
⑴.机械通风、 排烟系统应采用消声降噪措施,通风机应选用低噪声产品。
⑵.住宅的电梯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等按照关闭门窗隔音使用工况设计,通风系统设计要考虑消除通过风机、进排风口等孔洞传向住户的噪音。 ⑶.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消声和消烟措施。
⑷.住宅厨房油烟和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均达到环保标准。 ⑸.对直接安装在窗或墙上无消音措施的排风机(排气扇),选用噪音小于40分贝的
风机(换气扇)。
5.节能部分 详见节能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