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探析
研讨
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卉
(五台县委党校,山西忻州035500)
[摘
要]扎实推进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健全生活垃圾
治理标准体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拓宽金融信贷支持渠道,加快农村垃圾分类和转运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文明健康意识等路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关
键词]生态宜居;垃圾分类;管护机制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5-0136-02
[中图分类号]F323.22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扎实推进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目前各地在积极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村级收集、镇集中处理”“村级收集、就近就地处理”等不同的、多样的、易操作的且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垃圾治理城乡协同管理体系。实现清洁队伍、管治技术、配置设施、管护机制及保障资金“5个有”,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农村建设垃圾、农村工
时,我国农村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各地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手段仅限于在村民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文明劝导,没有有效手段监督和纠正乱扔垃圾、未分类倾倒垃圾的行为。绝大多数农户不清楚什么是垃圾分类,不知如何分类,没有有效参与垃圾分类减量行动,直接影响垃圾处理的效率。
二、加强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的路径
污水横流、垃圾乱扔的农村,是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农村。因此,各级、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用更大的整治力度换来更美的乡村面貌。
(一)健全生活垃圾治理标准体系
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保洁管理服务和监督考核制度,推广道路保洁、垃圾转运、监督考核等系
业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产废弃物等各类垃圾。但从目前来看,不.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少农村在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厕所建设上还存在明显短板,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是我们推进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农村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垃圾围村现象严重
在过去几十年,农村垃圾成分简单,数量很少,分布分散,产生的污染很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水平和群众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垃圾不再只是传统的农产品残余和农村生活垃圾,新增加了许多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无机垃圾,形成大量“垃圾山”。加之一些农民也把生活垃圾投放到了“垃圾山”上,造成垃圾成灾,无法处理的垃圾逐步向农田、农业生产等区域扩散,严重影响农村的水土质量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环境。
(二)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程度低
许多地区的农村垃圾分类投放处置设备匮乏,户集村收的垃圾箱、密闭垃圾投放点等垃圾收集设施数量配置不足。除了一些重点村庄外,难以做到村村配备。同时,乡镇垃圾中转站数量太少,只有大城镇可供利用,许多贫困地区或边远地区覆盖面还不够,这样就很难有效地运输垃圾,并会影响垃圾收集后的分类处理。有很多县甚至还没有建设县级垃圾填埋场或焚烧设施,终端分类处理的设施数量严重不足,客观上造成垃圾没法分类。同
列标准规范和管理服务地方标准规范,规范化地推进工作。要制定农村垃圾分类技术要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技术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按照我省出台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条例,抓好落实,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和管理制度,把农村垃圾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上。
(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造成一些项目建成但无法正常使用,或者闲置摆设,导致很多晒太阳工程出现,对国家资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注重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把怎么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考虑清楚,然后再建设项目,保障项目能建成,还能稳定运行。要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让专业企业来解决如何管理、如何运行好垃圾处理设施的问题。县级部门的职能应该逐渐由参与实施向监督考核转变,择优选择有能力的企业购买服务,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确定保洁收运的范围和工作量。企业主要负责清扫农村垃圾的收集和运输等工作,定期开展维修养护,确保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的日常运行。主要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督考核,推进农村垃圾的有效治理。
-136-
课题◆研讨◆探析
(三)强化支持力度
各级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财政要加大对废物管理的投入,重视奖励和补充,鼓励地方做好农村垃圾的治理工作。地方财政要做好相关资金的统筹使用,建立大专项,列好任务清单,给予地方不同的整合权限,在大专项内调剂使用资金,用于任务清单上的各项环境保护内容。要创新土地支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研讨
行专门分类,对不同垃圾分别采取铺路填沟就地处理、资源化再利用、堆肥和填埋焚烧处理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的转运处理成本,实现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七)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
制定农村垃圾治理的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针对不同地区农村实施不同的垃圾处理方法和技术,开展技术下乡活动,组织专家深入村庄实地查看,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对全农村垃圾治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农村发展。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多渠道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
(四)拓宽金融信贷支持渠道
金融支持农村垃圾治理渠道主要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方面,主要是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垃圾治理项目开展股权和债券融资,不少PPP项目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间接融资主要是利用性银行使用抵押补充贷款的方式,争取基准利率等低息的中长期贷款和商业性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还应该推进各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开展“新农贷”等试点,支持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建设。各级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支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制度,加
大对工作成效突出单位以奖代补力度。
(五)加快农村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建设
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应根据各县垃圾废弃物处理的专项结构布局的确定进行具体安排,并合理确定建设范围、数目和具体位置。原则上,每个村都应该建设垃圾收集点,把垃圾集中收集到一个固定地点,并做好密闭工作,避免露天造成日晒雨淋;每个乡镇都应该建有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理设施,将垃圾集中收集后,压缩转运到就近的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处理厂进行处理,转运过程中应注意密闭,防止垃圾泄露;每一个县城都应该创建无害化农村垃圾处理措施,离城近的村子,能够优先进行处理,离城远的村子,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的末端处理技术,集中在周边城镇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加强处理,特别是边远的村庄,垃圾应该就地减量并做无害化处理。
(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大力推广农村垃圾的分类和废弃物再利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垃圾就地分拣,进行分类减量和适当处理。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废弃物再利用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如对分类做得好的农户发放奖金、建立积分制、年度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等,鼓励大家将可堆肥、可循环利用、灰土垃圾和有毒有害废弃物等垃圾进
理工作提供专家咨询、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指导各地编制农村垃圾治理相关技术要求。要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培训,讲解农村垃圾处理项目和运营管理方面的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农村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和经营方面的管理人才。此外,特别要注重对当地的村民进一步组织技术培训,争取为当地培养一批就近参与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维护的骨干队伍。
(八)加强监督管理考核
首先,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工作台账,掌握每个堆放点的位置、主要成分、堆放年限等基本情况。其次,根据会计工作需要,完善滚动销号系统,清除不规则垃圾位置台账记录。再次,各部门要协同作战,形成推进合力。农村垃圾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哪一个部门就能实现的,所以要统筹考虑,下好“一盘棋”。比如,房屋建设部门负责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放场,环保部门负责清理农村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农业部门负责清理农村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堆放点,水利部门负责清理河湖水面漂浮垃圾以及水库、大坝等水利枢纽范围内的堆放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应是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九)提升农村文明健康意识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教育引导群众参与。(2)广泛宣传环保理念,大力推广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营造人人关心生态、关心环境卫生的良好风尚。(3)完善村规民约,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村民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养成卫生健康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4)加强社会监督,对垃圾治理中存在的措施不到位、整治不彻底、单位和个人不不文明行为等问题进行及时曝光,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入常态化。
参考文献:
[1]钱敏.一号文件里的浙江经验[J].人民周刊,2019(6).[2]郭林涛.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J].决策探索,2019(4).
因编辑
-赵137瑞-
峰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