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短文两篇学案

短文两篇学案

来源:刀刀网
25、《短文两篇》学案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

《夸父逐日》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预 读

1、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 神话: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山海经》:

3、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逐走 欲得饮 饮于河 大泽 邓林

《共工触怒不周山》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共工形象。

3、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

预 读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淮南子》: “五帝”: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昔 触 绝 故 焉 潦 3、“不周山”释义。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 ,主要记载民间传说中的 ,其中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又名《 》,是 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它们都是 (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结果是“ ”。 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 ) 2、颛顼( )( )3、水潦( ) 三、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 2、入日( ) 3、欲得饮( )4、河、渭不足( ) 5、北饮大泽( ) 6、弃其杖(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14、入日( ) 15、道渴而死 ( ) 四、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五、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逐日》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有什么意思?

6、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10、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六,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 )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 )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 )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 )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

1.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为 。

2.在文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3.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比喻 。

4.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5.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6.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