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期末练习1
1.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F2F1FF1FF1FF1 B、2 C、2 D、2l2l1l2l1l2l1 l2l102.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1拉物块时,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31 B、23 C、0313 D、1-2223.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tan,滑块将下滑
B.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tan,滑块将减速下滑
C.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D.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tan,拉力大小应是mgsin
4.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物体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在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地面向右
移动l,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摩擦力对A做的功大于摩擦力对B做的功 B.A、B的动能增量相同
C.F对A做的功与F对B做的功相等
D.合外力对A做的功与合外力对B做的功相等
5. 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t之比为
.则小物块
2A.1
B.12 C.2 1D.2 6. 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1
A.
11 B. C.tan D.2tan tan2tan7. 二颗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设在卫星1、卫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1、g2,则
gTA.11g2T24/3gT B. 12g2T14/3gTgT C. 11 D. 12
g2T2g2T1228.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A. 0.19 B. 0.44 C. 2.3 D. 5.2
9. 在地质、地震、勘察、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定的氦氖激光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用铯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更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0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0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A.
8H4HH8H B. C. D. 22T22T12T22T12(T2T1)4(T2T1)10. 1966年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曾在地球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宇宙飞船(质量m)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质量mx,发动机已熄火),如图所示。接触以后,开动飞船尾部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F ,开动时间△t,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F越大,
vv就越大,且与F成正比 ttB.推力F通过飞船m传递给了火箭mx,所以m对mx的弹力大小为F C.火箭质量mx为D.火箭质量mx为
Ft vFtm v11. 如图所示,MN是纸面内的一条直线,其所在空问充满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或与纸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场区都足够大),现有一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从MN上的0点以水平初速度v0。,射人场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粒子回到MN上时速度增大,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电场 B、如果粒子回到MN上时速度大小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电场
2
C.若只改变粒子的速度大小,发现位子再回到MN上时与其所成夹角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磁场 D.若只改变粒子的速度大小,发现拉子再回到MN所用的时间不变,则该空间存在的一定是磁场
12. 如图所示,a、b、c、d是某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abcdL,adbc2L,
入此电场,入射方向与bc成45,一段时间后经过c点(不计质子的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点电势低于d点电势 B.强场的大小为22
L0
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电势为20V,b点电势为24V,d点电势为12V。一个质子从b点以v0的速度射
C.质子从b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为 2L v0 D.质子从b运动到c,电势能增加8eV
13. 空间存在甲、乙两相邻的金属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原来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两球在空间形成了如图所示稳定的静电场.实线为其电场线,虚线为其等势线,A、B两点与两球球心连线位于同一直线上,C、D两点关于直线AB对称,则( ) A.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 B.C点和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正电荷从A点移至B点,电场力做正功
D.负电荷从C点沿直线CD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4.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n个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由此可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和第n秒初的速度大小应该是 ( ) A.
2v2v2v2n1v2n1v2(n1)v2n1v2v, B., C., D., 2n12n12n12n12n12n12n12(n1)15.如图所示,质量为m、边长为L、回路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框,用细线吊住,线的另一端跨过两个定滑轮,挂着一个质量为M(M>m)的砝码,金属框上方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的下边界与金属框的上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则在金属框从开始运动到整个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线对金属框做的功等于金属框增加的机械能 B.细线对金属框的拉力可能等于Mg
(Mm)2g2RC.线框上的热功率可能大于
B2L2D.系统的机械能损失可能小于(M-m)gL B M m 16.如图3所示,将一不带电的绝缘枕形导体P放在正电荷Q的电场中,导体P的a、b两端分别带上了感应负电荷与等量的感应正电荷,另外,导体内部还有两点c、d,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导体上a、b两端的电势高低关系是a=b B.导体上a、b两端的电势高低关系是a<b C.导体内部c、d两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c=Ed=0
Q a - - - c
b + d +
+ 图3 P 3
D.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c、d两点产生的场强大小关系是Ec>Ed≠0
17.有一量程未准确确定的电压表V1,刻度盘总共有N个小格、且刻度均匀,已知其量程在4.8—6.0 V之间,内阻r1=15 kΩ。为测定其准确量程U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表所列的器材。要求方法简捷,尽可能减少误差,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 规格 标准电压表V2 滑动变阻器R 稳压电源E 开关S 量程1.2 V,内阻r2=3 kΩ 总阻值20 Ω 6 V,内阻很小 单刀单掷
+ - V 1
+ -
R
+ -
E S
若实验室中没有提供电压表V2,而提供如下器材:电流表A,已知其量程为0.6 A,内阻r =0.5Ω、 定
③ 值电阻R0 =10 Ω。另有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电路图,你认为应该选择其中的
电路图进行测量。
A V1 V1 A V1 R0 A R0 R0
R R R
S E S S E E
甲 乙 丙
③若选择②小题中正确的一组来计算电压表V1的量程U1,则电压表V1量程的表达
式 U1= ,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是:
导线若干 ① 请你为该实验小组设计电路图,并在图中标出器材的符号,画在下面方框中,并将下列有关器材连成测量电路。 ② V2 18.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度恒力F=10N作用下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如图(a)所示,运动过程中,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左,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比例系数k.
(sin370.6,cos370.8)
4
19.电视台近期推出了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甁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甁向前滑动,若甁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甁最后不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5m 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可将瓶子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甁,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为L2=1m,瓶子质量为m=0.5kg,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系数为μ=0.4.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20N,瓶子沿AC做直线运动(g取10m/s),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
(1)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 (2)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
20.在地面上固定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木板,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在木板上滑行,经时间t1停止运动,将该木板放置成倾角为的斜面,该物体从斜面顶端以相同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开始运动后,经时间t2在斜面上停止运动。若该物体从斜面底端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沿斜面往上运动,则它在斜面上能运动多久?
21.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m=60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h=3.2m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H=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t=1.2s。现用一简化模型模拟以上过程并进行有关计算:
如图a,一个小球从高h处自由下落到弹性支持面上,然后小球在弹性支持面上下陷一段距离x,速度恰为零(如图b)。紧接着弹性支持面逐渐恢复,同时小球内携带的轻弹簧弹出,当弹簧弹出的长度等于Δx时,弹性
5
2
A
B
C
LL2 面和弹簧均恰好处于自然状态。假设弹簧力以及弹性支持面的力均为恒力,g=10m/s。求: (1)运动员从h高处自由下落到弹性支持面上时的运动速度多大? (2)运动员在与蹦床接触过程中的加速度多大? (3)蹦床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多大? H
22.如图所示,在坐标原点有一放射源放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假设粒子的速率都为v,方向均沿纸面.现在xy ab
c 2
v1 h v2 Δx x mv,不计粒子的重力.求:(1)粒qaa处放一块与y轴平行的挡板,该挡板能吸收所有打到它上面的粒子,则2O a x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