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焉耆县春季终霜的气候特征分析

焉耆县春季终霜的气候特征分析

来源:刀刀网
农业与技术第33卷第3期2013年3月 焉耆县春季终霜的气候特征分析 牛鹏高 , ,董志华。,李红玉 (1.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气象局,阿勒泰836200;2.博湖县气象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41400; 3焉耆县气象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841100) 摘要:利用焉耆县1951 ̄2012年近62a的气候资料以及1977"1979年两个气象哨和2010年以后建设的3个区域自动站资料,采用线 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突变特征统计检验方法、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焉耆地区春季终霜的年际变化趋势、地区差异和突变 特征。 关键词:春季终霜;突变检测;小波系数 中图分类号:P463 1 1引言 霜冻也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灾害性天气,是一种 能使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在我国北方甚至南方地 区频频发生。焉耆县春季霜冻的灾害,主要是对刚刚出苗的作物产 生毁灭性的灾害。当地面最低温度降到0 ̄C时,作物开始受害,为 轻霜冻;当日最低气温降到0 ̄C以下时,作物开始严重受害或死亡, 为重霜冻。南疆霜冻主要以冷空气活动和地面辐射冷却同时作用而 形成。本文主要用年际变化规律、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对O℃和 2℃的终霜历年资料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本县内已建的气象哨和 区域自动站料,对比分析了各乡镇春季最低气温的差别情况,为更 好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焉耆县位于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焉耆盆地腹心,地处 E85。13 19”-86。44 00".N41。45 31”一420 20 45” 之间,东南面临近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一博斯腾湖。当地作物品 种多样,主要种植作物有:春小麦、棉花、工业番茄、甜菜、小茴 香等,而且近两年特色林果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以酿 酒葡萄最突出,所以研究焉耆县春季霜冻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对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特色林果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利用年际变化规律、小波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对焉耆县 195t~2012年的O℃和2 ̄C终霜历年资料的分析,以及和县域内区域 站或气象哨资料的对比分析后,找出其变化规律和特征,并提出了 具体的建议措施,为开展好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2资料年代及统计方法 2.1资料选取 本文所用的霜冻和气象资料年代为焉耆国家基准气候站 1952 2012年气候资料,良种场、东戈壁和西戈壁为201 1-2012年 区域自动站资料,七个星和工三团为1978—1979年观测资料,其中 西戈壁区域站位于焉耆县西部霍拉山脚下,东戈壁和良种场距离较 近在县良种场场办附近。本文所选站点基本覆盖焉耆全县范围。 2.2统计方法 通过对焉耆县城本站0℃和2℃终霜序列进行年际变化、累积 距平趋势分析、小波变换以及突变检测分析计算,来研究其变化规 律。 “小波分析”是分析原始信号各种变化的特性,进一步用于 数据压缩、噪声去除、特征选择等。小波分析是利用多种“小波 基函数”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从数学来说是大半个世纪“调 和分析”的结晶(包括傅里叶分析、函数空间等)。 3终霜的气候特征分析 3.1累积距平分析 累积距平曲线呈上升趋势,表示有正距平值,呈下降趋势则 表示有负距平值。从曲线明显的上下起伏,可以判断其长期显著的 演变趋势及持续性变化,甚至还可诊断出发生突变的大致时间。 从O℃终霜累积距平曲线图2℃终霜累积距平曲线图可以分析出 O℃和2℃终霜均在1963年之后开始出现负距平,但是不同的是, 0℃终霜基本上都是以负距平为主,并且持续到近年。而2 ̄C终霜 在1972年之后由负距平转为正距平,持续到1999年,即2℃终霜 的累积距平变化出现了两次由正距平转为负距平的现象,虽然0 ̄C 终霜在1972~1977年出现了短时期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1973 年5月16日出现异常值造成的,如果剔除异常因素的影响,2℃终 霜在70 80年代的上升趋势较0 ̄C终霜明显,转为下降趋势的时间 0℃终霜在1990年,而2℃终霜在1999年,原因是在90年代的十 162 AGRICULTUREANDLTECHNOLOGY 文献标识码:A 年中有5年出现在5月上中旬,3年出现在4月下旬,而这段时期 0℃终霜则均较历年偏早,所以可以看出0℃终霜的只有一个突变 时期,而2℃终霜的有两个突变时期。 3.2小波分析 小波系数实部值等值线图能反映序列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 化及其在时间域中的分布,进而能判断在不同时间尺度上,0℃终 霜序列的未来变化趋势,曲线图中横坐标为时间(年份),纵坐 标为时间尺度,小波系数实部值为正值时代表偏晚,从0 ̄C终霜小 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可以分析出,0 ̄C终霜序列存在着18 28a和 8—12a两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其中18 28a尺度上出现了3 次明显的早、晚震荡,在8-12a有4次震荡,而且时间界限以80 年代中后期为界,前期则以18—28a尺度的周期变化为主,之后则 以8 12a尺度为主,并且都较为稳定。 和0℃相比,2 ̄C的突变点则出现在2000年,从uf曲线可以 看出2 ̄C的也有两次明显的偏早时期,但是第一次明显提前期发生 后从6o年代后期,出现了持续的偏晚趋势,并持续到9O年代末期, 之后则出现了突变点,通过突变检测的分析则更进一步印证了前面 累积距平分析的结果。 4总结 4.1对焉耆地区自1951 ̄2012年0*C和2℃终霜资料 通过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发现焉耆0℃和2℃终霜都有明显 的偏早趋势,趋势变化率为0.204d/a,而且从5年滑动的曲线也 可以分析出,0 ̄C终霜的历年变化形势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 1阶段是1951—1963年,第2阶段为1963—1997年,第3阶段为 1998~2012年,3个阶段均值分别是4月24日、4月15和4月11日, 提前的趋势明显。 4.2通过用累积均平 气候突变Mann—Kendall法等的分析发现:60年代初是0℃终 霜的突变点,而2℃终霜的突变点则出现在2000年,从uf曲线可 以看出2℃的也有两次明显的偏早时期,但是第1次明显提前期发 生后从60年代后期,出现了持续的偏晚趋势,并持续到90年代末 期,之后则出现了突变点。 5总结 5.1焉耆0*C终霜的年际变化大致有3个阶段 并且变率最晚终霜日期为5月16日,分别出现在1973年和 2010年,最早是3月28日,且都在近10内。 5.2 0*C和2"C终霜的变化周期和突变点不一致 0 ̄C终霜突变点出现在1965年前后,而2 ̄C终霜的突变点则出 现在2000年。 5.3县域内春季最低气温各乡镇差别较大 县城南部地区和县城气温差别不大,仅在初春时期,降温较 县城明显,约偏低2—3℃,而县城西部的七个星镇一带较县城升温 和降温都比县城明显。 参考文献 [1]杨虎,胡玉萍.霜冻灾害的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2,2(1):54—6l 【2】叶殿秀,张勇.1961~2007年我国霜冻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19(6 661—665. 作者简介:牛鹏高(1977一),男,汉,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中专学历 助工,从事农业气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