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正的读音是:lí zhèng。
厘正的拼音是:lí zhèng。 繁体是:釐正。 注音是:ㄌ一ˊㄓㄥˋ。 结构是:厘(半包围结构)正(独体结构)。
厘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厘正lízhèng。(1)改正;订正。后也用作请人评定诗文书画的敬辞。厘正[lízhèng]⒈改正;订正。后也用作请人评定诗文书画的敬辞。例厘正遗文。英correct;amend;edit(texts,drafts,etc.);基础解释:改正;订正。
二、引证解释
⒈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引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先君宣父,釐正遗文,缉其精华,褫其烦重。”明张居正《王承奉传》:“而承奉从内佐之,所釐正国家事,不可胜道。”陈垣《史讳举例·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例》:“左户当作左民,亦唐人避讳追改,《通鑑》未及釐正。”
三、网络解释
厘正厘正,汉语词汇。综合释义: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先君宣父,釐正遗文,缉其精华,褫其烦重。”明张居正《王承奉传》:“而承奉从内佐之,所釐正国家事,不可胜道。”陈垣《史讳举例·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例》:“左户当作左民,亦唐人避讳追改,《通鑑》未及釐正。”网友释义:厘正的意思主要来自厘,“厘”,有“整理、治理”的意思,因此“厘正”的意思为“订正”、“改正”。汉语大词典: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先君宣父,釐正遗文,缉其精华,褫其烦重。”明张居正《王承奉传》:“而承奉从内佐之,所釐正国家事,不可胜道。”陈垣《史讳举例·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例》:“左户当作左民,亦唐人避讳追改,《通鉴》未及釐正。”国语辞典:整理改正。厘正[lízhèng]⒈整理改正。引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厘正遗文,缉其精华。」《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传上·颜师古传》:「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近雠正其他释义:〈书〉订正:~遗文。
关于厘正的反义词
雠正
关于厘正的词语
毫厘不爽 失之毫厘 析毫剖厘 毫厘千里 不差毫厘 分厘毫丝 不失毫厘 毫厘丝忽
关于厘正的近义词
校正 更正 订正 改进 改正 矫正 修正 纠正
关于厘正的成语
正正经经 堂堂正正 析毫剖厘 毫厘千里 毫厘不爽 正正之旗 正正气气 毫厘丝忽
关于厘正的造句
1、他们在尊崇儒学使命感的驱使下,逐步寻求厘正的办法。
2、今欲厘正讹谬,舍名取实,而卿曹犹以崔民幹为第一,是轻我官爵而徇流俗之情也。
3、本会有厘正,将对生在总体上有更主动的见解。
4、为此,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缅甸民族的种类和数量作了科学的分析、分类和厘正,并对当代缅甸各民族现有人口状况作了分析。
5、汉文师心不学,变古坏礼,绝父子之恩,亏君臣之义;后世帝王不能笃于哀戚之情,而群臣谄谀,莫肯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