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的读音是:sī nóng。
司农的拼音是:sī nóng。 结构是:司(半包围结构)农(独体结构)。 注音是:ㄙㄋㄨㄥˊ。 繁体是:司農。
关于司农的诗词
《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王熙甫考功,自都门索画,为模王司农笔,并题此诗》 《守封川·桐乡汉有大司农》
关于司农的词语
司空眼惯 司空见惯 见惯司空 文君司马 司农仰屋 不违农时 各司其事 不夺农时 重农轻商 不误农时
关于司农的造句
1、骄阳炙烤着大地,穿着整洁的灰色工作服,汗渍渍的手紧紧攥着深红色的工会会员证,遵义市首创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农民工犹中军心里乐滋滋的。
2、"指事字"于"六书"中之次第,许慎列为"六书"第一,班固次于第二,郑司农位置于第四,后世学者皆依班固。
3、唐代后期,司农寺基本上成为闲散机构。
4、考虑到粮食短缺等原因,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要求朝庭专管农桑、水利的部门"司农司"编纂农桑方面的书籍,用于指导地方和百姓发展农业生产。
5、使使持节行太常大司农安阳亭侯王邑,赍璧、帛、玄纁、绢五万匹之邺纳聘,介者五人,皆以议郎行大夫事,副介一人。
关于司农的成语
司农仰屋 顶头上司 不违农时 重农轻商 牛农对泣
司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官名。司农[sīnóng]⒈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官名。基础解释:1.官名。2.官职。
二、引证解释
⒈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引《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后稷为司农。”颜师古注:“主播种。”⒉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三、网络解释
司农司农,古代官名。上古时代是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在汉朝是九卿之一,掌钱谷之事,又称大司农。相当于今天的财政。综合释义:官名。古代代负责民众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后稷为司农。”颜师古注:“主播种。”官职。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汉语大词典:(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后稷为司农。”颜师古注:“主播种。”(2).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国语辞典:职官名。汉九卿之一,武帝时置大司农,主管钱粮。东汉末年改为大农,魏以后改为司农或大司农。历代沿置,至明初始废。清代因户部掌理钱粮田赋,所以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侍郎称为「少司农」。司农[sīnóng]⒈职官名。汉九卿之一,武帝时置大司农,主管钱粮。东汉末年改为大农,魏以后改为司农或大司农。历代沿置,至明初始废。清代因户部掌理钱粮田赋,所以户部尚书称为「大司农」,侍郎称为「少司农」。其他释义:1.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2.官名。汉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汉建安改为大农,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清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清光绪年间,常熟人翁同龢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