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全责和主责区别如下:
1、承担程度的不同。交通肇事罪主要责任是承担事故责任的70%,全责是承担100%;
2、双方当事人程度程度比例不同。主要和次要责任的双方当事人按一定的比例承担责任,而全责则由责任人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犯交通肇事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发生交通事故负全责的情形有:
1、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
2、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3、当事人驾驶车辆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遇红灯继续通行的;
4、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越过施划有禁止穿越的道路中心线或者隔离设施与道路上的其他车辆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
5、当事人驾驶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通行范围内,剐撞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的;
6、当事人驾驶车辆在人行道或行人通行范围内剐撞行人的;
7、当事人驾驶车辆剐撞依法在人行横道内通行的行人的;
8、当事人驾驶车辆未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9、当事人所驾驶车辆的装载物在遗洒、飘散过程中,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
10、当事人驾驶机动车倒车时,与车后其他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
11、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逆行,与顺向行驶的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12、当事人驾驶非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超越同向行驶的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
综合上述,车辆全责需腰承担100%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