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媒介的优缺点范例

网络媒介的优缺点范例

来源:刀刀网

网络媒介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传统;网络;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49-02

信息时代,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媒介环境,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关系,家庭教育亦不例外。本文以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就二者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一、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含义

本文所述的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并非指家庭教育的“古老”与“现代”、“保守”与“进步”等通常意义,而是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视野,即以作为家庭成员生活、生存基本方式为临界点,将家庭教育区分为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所谓网络家庭教育,意指人类社会普遍进入信息时代,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网络媒介而引发的家庭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生态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媒介环境的时代巨变,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家庭教育向网络家庭教育的发展、跃迁,另一方面,也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在结构、作用方式、实际效果等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而唯有将家庭教育置于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即将网络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比较,才能更为清晰地洞见这种变化,也才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把握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1.从家庭教育发展的环境媒介来看。在传统家庭教育中,教育环境具有封闭性,家长和长辈在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家长总是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着被教化者的角色,这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社会教化中的“父为子纲”称得上是一切文明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可能永远保持权威者的形象,因为互联网所营造的网络世界使他们的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的开放互性使家庭教育环境由封闭性权威性向开放性民主性转变。

。然而,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孩子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家长一般不易察觉,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2.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主,并且从具体的礼节入手,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而到了近代传统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认为只要孩子在考试中有好分数,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就行,而渐渐忽略了对孩子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时代,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主题,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品德教育或是知识技能教育,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并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能够创新科技的主体——人,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创新的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而品德是良好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良好品德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人际交往的有利保障。因此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品德的重视是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

3.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运作方式来看。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传统家庭教育中,首先主张家风对儿童的陶冶,很多家族家庭都重视家风的培养,把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敬业守法作为家风培养的内容,并以家训家规的形式保留下来,对后代进行教育。其次,主张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儿童,重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因为儿童的分析辨别能力差,又喜欢模仿,如果周围的人以身作则,就能见贤思齐,反之则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由这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教导言行为主。

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向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变革。在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们面临的是同一崭新的世界,同一全新的知识体系,孩子们在学,父母们更要学而且要有勇气和孩子们一起学,甚至向子女们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网络技术使家长们能通过电脑互联网为孩子们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指导他们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逐渐成为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督促者、辅导者甚至咨询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再把自己作为权威,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孩子对家长不再是盲目地遵从和依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自主学习,塑造自我。

但是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从古至今都不能否认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不管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三、总结

。从环境媒介来看,传统家庭教育具有封闭性,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与书籍内容;网络家庭教育则是比较开放,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在父母那里无法学习的知识,父母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从教育内容来看,传统家庭教育比较注重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渐渐忽视了品德教育;。从运作方式来看,传统家庭教育主要注重父母对孩子的熏陶,主张家风等对孩子的陶冶;网络家庭教育则是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还要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学会用互联网来帮助孩子并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网络媒介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问卷调查 媒介认识能力 媒介使用能力

“媒介素养”包括“媒介认识能力”和“媒介使用能力”。具体来说,“媒介认识”一方面是指对各种媒介的属性以及它们在信息传播中的优缺点等内涵的了解,另一方面是指了解媒介信息的种类、作用,以及媒介内容隐含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意识形态;而“媒介使用能力”一方面是指大众面对媒介信息时具备主动从媒体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指能够利用媒介制作媒介作品来传播信息以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

基层公务员“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公务员是否能有效地获取信息,进而决定他们是否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作为传播主体,新闻媒体对了解、提高包括基层公务员在内的受众的媒介素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共设置了五个部分,包括媒介接触、媒介使用、媒介认知、与媒体打交道、个人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遵循了接触、使用、认知、影响等媒介素养调查的科学体系,共设置25道题,包括12道单选题、8道多选题、3道量表题以及2道填空题,共发放了问卷69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6份,有效回收率达95.7%,造成问卷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调查对象没有回答人口信息部分的问题。本次调查选择的样本是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的基层公务员,以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主。

调查主要发现

1.从媒介接触上来看,基层公务员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呈现出一种富于理性的动机结构。关于“基层公务员的媒介接触动机”调查发现:“工作需要”“了解新闻”和“学习新知识”是基层公务员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依次占了95.5%、90.9%、77.3%;而“消遣娱乐”“消磨时间”以及“忘记烦恼”则是选中率较低的三类动机。

这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基层公务员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出一种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介资源,而不是无意识、盲目、消极地接触媒介的状态。

另一方面是在媒介接触动机中,“工作需要”“了解新闻”以及“学习新知识”的选中率远远高于“消遣娱乐”和“消磨时间”等寻求娱乐的动机,表明了他们在接触媒介时动机偏理性,主要着眼于完善与发展自身。

2.从媒介使用上看,基层公务员大多使用大众化而非专业化的媒介,并在新媒体的使用方面表现出一定滞后性。就“经常阅读报纸的类型”而言,诸如《温州都市报》等都市类报纸是他们的最爱,高达87.0%,其余依次是《人民日报》类的各级党报(39.1%)、《参考消息》等文摘类报纸(38.4%)。值得注意的是,诸如《经济观察报》之类的行业类报纸和专业类报纸是基层公务员接触得比较少的报纸类型,这体现了他们阅读报纸具有大众化但缺乏专业性的特点。

对“基层公务员接触互联网的主要目的”的调查发现,对互联网功能的使用集中于浏览新闻(100%)、使用搜索引擎(60.9%)、收发邮件(43.5%)和参与论坛讨论(26.1%)等具有明显工作指向性的四个方面。这表明基层公务员在新媒体的使用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表现为对网络媒介使用目的单一化和对博客、微博等新兴媒介不够重视。

3.从媒介认识上看,基层公务员对新闻基础知识和业务常识的掌握水平出现了表面化、概念化的倾向,知识框架尚未达到成型的地步。

。这些数据结果说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媒介素养和信息时代的媒介认知意识。

对于“信息与传播技巧的理解情况”,在前三条看法上,被访者看法态度的一致性程度高,而且趋向于客观上的正确认知。。由此可见,虽然这些基层公务人员可能在实践和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知识,但一旦面临着更为专业的说法时,他们就难以把握。如表1所示。

网络媒介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字:中国老字号;品牌延伸;优劣势;风险对策

一、引言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这句在旧社会流行在北京城的顺口溜足以反应出中华老字号在当时的影响。而现如今,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的多是进口品牌,大量“老字号”的品牌已随着市场的变化被人遗忘。

本文将通过理论与实例对中华老字号未来品牌发展做一定研究,为中华老字号发展提供建议。

二、“老字号”发展与品牌延伸

(一)“老字号”衰落的原因

具有其特点的老字号为什么会集体衰落?

1.现代营销管理观念的改变

营销观念的演进与营销手段的快速变化使得现代商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老字号本身或中国市场等多方面原因,老字号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

2.科技的迅猛发展

如今网络媒介传播是将以往各自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老字号”品牌在当今错过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机会。

3.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老字号”品牌虽然在一定时期形成了特定的核心竞争力,但面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带来的顾客需求和心理的变化,却未能针对现代口味和审美观念进行创新,这使得许多“老字号”失去了市场。

(二)品牌延伸战略

1.品牌延伸的内涵

品牌延伸,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它不是简单地借用表面上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的运用。

2.品牌延伸的优缺点

品牌延伸的优点集中表现如下:

(1) 降低成本,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

新产品凭借已有品牌的良好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等品牌资产,策略性地进入市场,能使消费者很快产生认同感。这节省了大量的促销费用,同时使得新产品在市场中较容易地发展。

(2)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及多元化经营

品牌效应使产品较快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有利于企业迅速实现专业规模化生产,从而获得一定的规模效益。企业还可以利用名牌的价值,延伸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经营。同时,品牌延伸可以拦截一定的忠诚顾客。

(3)降低顾客的认知风险

消费者会将对已有的优势产品的良好印象自动复制到新产品上,也就是在品牌延伸策略中,消费者会因为对品牌的好感而对新产品有好感。

(4)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

品牌延伸有利于提高原有产品和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品牌延伸成功还能使消费者加深对母品牌的良好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母品牌的知名度。

(5)明晰品牌内涵,增强品牌形象

品牌延伸战略的使用,有利于重塑品牌的形象,明晰品牌内涵和界定品牌参与竞争的市场,并把原有品牌的核心承诺扩展到新顾客身上。

同时,品牌延伸也存在一定缺陷或风险:

(1) 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盲目的品牌延伸会损害原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尤其当原品牌产品由高档向低档延伸时,原来的高品质形象就会遭到重创。

(2)违反消费者心理

当品牌延伸不符合人们的心理时,人们就会对延伸产品产生质疑,进而降低对原品牌的忠诚度。

(3)削弱原品牌的优势

当延伸品牌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时,消费者就会把原强势品牌的心理定位转移到延伸品牌上,这样就削弱了原强势品牌的优势。

(4)株连反应

如果新产品在质量、档次上和原品牌产品相差悬殊,这就使原品牌产品和延伸品牌形成相互冲击,不仅损害延伸产品,还会株连原品牌,特别是把高档产品品牌用在低档产品上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5) 稀释品牌个性

品牌延伸可能会模糊母品牌的原始识别,从而降低了母品牌的认知度,容易造成消费者认识上的混乱。

(三)“老字号”的启示

根据现代营销和管理理论,“老字号”应该采取品牌延伸策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老字号品牌应该积极地应对市场和消费者,在坚持自身核心产品和品牌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延伸,其中,可根据老字号自身情况有所不同。

1.“老字号”品牌延伸策略的分类

(1)在产业上延伸,像瑞蚨祥一类的老字号品牌,就可以将品牌延伸到从原料到成衣,甚至服装设计。

(2)在产品质量档次上延伸,这种品牌延伸策略应该慎用,因为一旦档次差异引起消费者认知的模糊,老字号品牌也可能受损,被认定为低端品牌。

(3)单一品牌可向多种产品延伸。

(4)国内向国际延伸,便宜坊和全聚德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餐饮业可以采用这一策略,将中国的特色美食延伸到国际,并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改善。

(5)新品牌延伸,吴裕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吴裕泰在卖茶、茶叶、茶具等的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以连锁模式,向顾客出售独具特色的茶口味的冰激凌,成为了成功的新产品延伸。

2. “老字号”品牌延伸策略的风险防范对策

(1)“老字号”品牌延伸应在其核心价值理念范围内进行。“老字号”的品牌延伸的核心价值应于其原来的核心价值相一致,这样才不会模糊其原有的核心价值,使消费者加强对其品牌核心价值的理解。

(2)副品牌延伸策略。“老字号”进行品牌延伸机会成本较大,一旦新产品市场反响不好,老字号的品牌影响力会随之下降,“老字号”多年来积累的品牌资产将毁于一旦。于是,“老字号”可以采用副品牌策略。一方面能借助老字号的品牌美誉度、知名度支撑延伸的产品;另一方面延伸一旦失败也不会对老子产生强烈的冲击。

(3)“老字号”品牌应横向和纵向适度延伸。不能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而急速发展低档品牌,也不能不顾消费者心理,急于发展相关性不大的品牌。品牌延伸过度将导致“老字号”品牌透支,所以不能盲目进行品牌延伸。

三、结论

“老字号”的品牌延伸战略是基于“中华老字号”现在和品牌战略的管理科学,分析“老字号”品牌延伸的优劣势,并提出了风险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步,“老字号”品牌也在不断地自我改革,但“中华老字号”品牌还有待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柴俊武.品牌延伸利弊与延伸绩效述评[J]预测,2004(4):26-32

【2】 谢先艺.企业品牌延伸战略决策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2):226-228

【3】 范小颖.品牌延伸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127-128

【4】 吕峰.“老字号”发展靠什么[J]企业管理,2011(6):1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