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设施栽培生产管理技术
作者:高芬,钱斌,刘婷
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5年第5期
高芬,钱斌,刘婷
(西安安区园艺工作站,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近年来,在市场的推动下,葡萄设施栽培的面积日益扩大。从品种选择与栽植方法、大棚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着重阐述了葡萄的设施栽培技术。
关键词:葡萄;设施栽培;栽培技术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或其他设施,通过改变和控制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条件等),达到葡萄栽培目标而进行的人工调节。设施栽培的葡萄具有上市早、丰产稳定、便于管理、一年可多次结果等优点。由于市场对葡萄全年供应的需要,葡萄淡季供应的高额利润,广大果农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商品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促使葡萄设施栽培业很快成为葡萄生产中一支新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国设施葡萄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并且展示了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1 品种的选择
选择果粒大、色泽好、丰产性好、抗性和适应性强的早熟种类。目前,应用较多的有京亚、巨峰、莎巴珍珠、乍娜。
2 栽植密度
设施葡萄普通采用单篱壁架式,株行距0.8 m×1.5 m,667m2 栽植550 株,架高以1.2 ~1.4 m为宜。也可采用双篱壁架式,株行距0.5 m×1.5~1.8 m,667m2栽植740~880株。
3 定植管理
首先要选择壮苗,栽植时要施足基肥。栽植后要增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当新梢长至20~30cm要进行摘心,促使副梢芽萌生,再选留2~4 个壮枝,培育结果母枝。其他的副梢要停止摘心和疏除。当副梢长至0.6~1.0 cm时要停止摘心。萌生二次梢后,保存1~2片叶摘心,促使下部芽发育丰满。同时要及时埋支柱、拉铁丝、引缚新梢上架生长。
葡萄落叶后要及时修剪。依据不同的树势采取不同的修剪办法,对于生长势较弱的植株,在近地表3~5个芽处停止短梢修剪;对于生长中庸的植株,可在30~50cm处壮芽部位停止短截,然后绑缚在第1道铁丝的两侧;对于生长势强的植株要停止长梢修剪,扩展结果面积。
4 大棚管理
4.1 扣棚时间
葡萄的芽也存在休眠现象。随着葡萄新梢从下而上逐渐成熟,新梢上的冬芽逐渐进入生理休眠期。这种休眠状态通常要在落叶后,经过1个月左右的低温才能解除。要彻底打破自然休眠需要7.2℃以下的低温1000~1200小时。对巨峰葡萄,要在12月中、下旬开始扣棚,成熟期
更早的种类,最早可于11月底扣棚。如果还要提前使葡萄成熟上市,可于落叶后进行人工集中预冷处理方法。
扣棚初期的3~5天内,白天盖草帘,使棚内温度由自然条件下的零度逐步升至12~13℃,待棚内土壤完全解冻后,白天揭帘升温。15~20 天后,芽开始萌动;60~65天后,开始开花,花期待续12~15天。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时间因品种而异,巨峰葡萄需100天,早熟品种则需要的时间更短。
4.2 温度控制
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代谢水平,包括同化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异化作用(如呼吸作用),温度的变化控制对于葡萄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果农的经济效益。
开花前,白昼控制在25℃以下,超越25℃时应适当放风。夜间温度保持在7~8℃,必要时要进行加温,以避免夜间温渡过低。开花后的温度以15~28℃为宜,超越30℃时必需放风,降温,给棚内换气;夜间温度可控制14℃以上,有利于授粉受精,提升坐果率。浆果膨大至浆果成熟期,棚外温度开始上升,棚内白昼温度上升很快。白昼棚内温度可控制在28~32℃之间,超越32℃要进行顶部放风。浆果成熟期,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有利于浆果着色和糖的积聚,夜间温渡过高则不利。
放风口位置的设置直接影响温度的控制,维持温度稳定、达到预期温度对于葡萄的生长意义重大。正确的防风口位置应该是大棚的上部和下部。葡萄的生长前期放风口位置应该位于大棚的上部,使大棚顶部的热空气快速外逸,并延长了冷空气进入棚底的缓冲距离,使棚内温度基本维持稳定;后期光照变强使棚内温度急剧上升,顶部和底部应该同时放风,形成环绕气流通过大棚,快速降低棚内温度。
4.3 湿度控制
葡萄芽萌动到开花前,棚内湿度能够相对高些,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花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之间为宜。湿度过高,不利于花药开裂和散粉;湿渡过低,则会招致花冠不易零落。
4.4 灌溉
大棚葡萄越冬前要浇封冻水,扣棚后土壤冻结时浇第1遍水,芽萌动时浇第2遍水,个别花开放时浇第3 遍水,然后要用地膜封锁,既可提升地温,又可减少水分蒸发,降低棚内湿度。谢花后浇第4遍水,谢花后20天浇第5遍水,浆果软化前浇最后1遍水。
4.5 施肥
大棚葡萄基肥一般在10月施入,以充分腐熟有机肥为主,施用60~75 t/hm2,外加适量氮、磷、钾和微肥。施足有机肥是保证大棚葡萄优质高产高效的根本。
扣棚后追肥有以下几个时期:第1次追肥在萌芽期,施三元复合肥、尿素、磷酸二氢钾各750kg/hm2。开花前叶面喷肥2~3次,喷布0.2%~0.3%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谢花后,结合浇水喷施尿素750kg/hm2。4月下旬~5月上旬施硫酸钾750 kg/hm2。从浆果膨大到浆果成熟,叶面喷布稀土微肥和光合微肥2~3次。
4.6 花果管理
要获得果粒大、色泽好的葡萄,必须控制负载量和每个果穗的果粒数,果穗数合适才能保证长出较大的果粒。当结果枝长度到达20cm至开花前应停止花序疏除,普通每个果枝留1 个果穗,少数壮枝留2 穗,弱枝不留果穗,将产量控制在30t/hm2左右。开花前1周左右,在花序顶端用手指掐去其全长的1/5~1/4,并掐去副穗,减少果粒数,使剩下的果粒可以长大。在盛花期和盛花期后10~20天,用25mg/kg赤霉素喷布或沾果穗2次,能够取得无籽果。
4.7 整形与修剪
大棚栽培葡萄的树形多采用单干双臂式整形。
主要修剪技术有:⑴抹梢和疏梢。在生长前期,抹去或疏去多余的新梢。⑵结果枝摘心。在花序上部留4-6 片叶,摘去结果枝的顶端,控制加长生长,使营养保送给花序,能够提高坐果率。⑶副梢处置。花序以上的副梢保存1片叶摘心,结果枝顶端的副梢每次留2片叶摘心。⑷除卷须和引缚新梢。卷须的生长会给藤蔓管理带来不便,并耗费树体营养,要及时掐除。当新梢长至40cm 以上时,就需求引缚到架面上,以利于通风透光。⑸揭棚后修剪。大棚葡萄的采收,从5月中旬开始至6月上旬完毕。采收后揭棚正是露地葡萄花芽分化期。此时假如采用重度修剪,会重新构成新梢。比较好的办法是将原结果母枝留副梢修剪,使副梢在自然条件下构成花芽,冬季修剪时在副梢上留3~5 个芽。这种修剪办法效果好,花芽质量高,翌年果穗大,产量高,有效地处理了连年丰产的问题。
4.8 常见病虫害防治
葡萄易发生的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黑豆病、白腐病等;虫害较少,主要有二星叶蝉、透翅蛾等。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要做到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死树枝,加强葡萄园的管理,保证充足的水和肥。适当加强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果园湿度,减少病原菌侵染机会。4.8.1 灰霉病。灰霉病是大棚葡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在葡萄花穗期和幼果期发生,这一时期也是各种病菌数量的快速增长期,也是灰霉病等病害的防治时期。其防治关键应着眼于防,在葡萄开花前后,尽量降低棚室内湿度。首先应采用滴灌或渗灌方式灌水,掩盖地膜,既能保持土壤湿度,又可降低棚室内湿度。其次要及时放风通气,阴天时,可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通风。当田间初发灰霉病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50%保倍福美双1500 倍液+40%嘧霉胺1000 倍液+21%保倍硼2000倍液。施药时,最好用手执式喷雾器,只喷施果穗局部,以减少棚内湿度。
4.8.2 霜霉病。霜霉病也是葡萄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之-,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春末夏初或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葡萄霜霉病传播快,危害严重,主要危害葡萄叶片,常常造成大量叶片干枯脱落,严重的减产20%~40%,甚至绝收。常于谢花后套袋前易发生,早发上穗,发现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可采用50%保倍福美双1500 倍液+50%腐霉利1000 倍液
+50%金科克4000倍液+21%保倍硼3000倍液,同时对白腐病和灰霉病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套袋后,可采用铜制剂对霜霉病进行防治。
4.8.3 黑痘病。防治黑痘病可用70%戊唑醇5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5 冬季修剪
葡萄的整形修剪,是通过冬季修剪、夏季修剪以及绑蔓、引缚等工作来完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冬季修剪,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5.1 修剪时期
葡萄枝蔓的冬季修剪应在12月中旬~1月中旬进行,过早或过迟修剪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结果。
5.2 留枝长度
5.2.1 根据品种特性进行修剪:长势强、生长旺盛的品种,花芽的分布和节位较高,因此枝蔓剪截应当长些,留梢8个芽以上;反之,则留梢3~7个芽。如巨峰等品种的生长要强些,花芽的分布和节位较高,因此枝蔓剪截宜长些。
5.2.2 根据树龄进行修剪:在幼树修剪上注重一个“轻”字,培养的2条主蔓应留梢20~25个芽以上,特别是巨峰葡萄要利用副梢作结果母枝,副梢母枝应留芽2~4个。如副梢过于纤细,则应从基部疏除,以免影响第2年主梢上冬芽的萌发。盛产树若出现主侧蔓生长势减弱,产量下降,可在其附近选留新蔓作为辅养枝(即预备结果枝),将其老蔓逐年压缩,待辅养枝有1~2年后,并有结果能力时,再把老蔓剪除掉;结果母蔓结果后抽生的粗壮枝蔓,在架面空间大的情况下,可继续作结果母枝剪截,若架面空间小,则应进行枝组回缩复壮。老、弱树留梢3~6个芽。
5.2.3 根据枝蔓粗度及芽眼饱满程度进行修剪:定植第1年,主梢粗度达到1cm,剪留长度为100cm,若主梢粗度0.8cm,剪留长度80cm,以此类推。
5.2.4 根据架面的宽窄来进行修剪:同一品种,枝蔓粗壮而架面空间较大的应留长枝蔓,8~12个芽;枝短又细弱、架面空间较小的应留短枝,2~3 个芽;对于两者之间的应留4~7个芽。主梢延长梢留12芽以上,新培养的主蔓也应留梢12 芽以上,成形后,延长梢留芽8~12个;结果母枝宜用长(8~12 个芽)、中(4~7个芽)、短梢(2~3个芽)混合修剪。对于密、细弱、病虫或成熟不充分的枝蔓应一律剪除。
5.3 剪后工作
修剪后,要结合棚架维修,把向上生长的结果母枝拉压成水平方向,这样可促进基部芽眼萌发新蔓,达到多结果的目的。并将修剪下的枯枝落叶、腐烂果实和间作物等清除出园外,进行集中烧毁处理。对果园生理性病害严重的可用等量式的波尔多液进行全园消毒灭菌,或用
0.5~0.8°Be 石硫合剂进行防治。如果没有施秋肥或“产后肥”的果园,还应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冬肥,以提高抗逆能力和增强树势。
(收稿:2015-02-11)
作者简介:高芬(198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学历,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