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作者:吴丽惠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5期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历来受到国家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与普遍关注。本文结合目前深圳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特点,认为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滞后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等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为了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校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为主线让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建立职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开拓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原因;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8-0188-01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毕业生总量的不断增加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话题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人仅以深圳市为例,就大学生就业困难凸显的特点进行原因分析、积极探讨解决的办法,具体如下:
一、深圳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深圳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势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逐渐凸显出以下特点: (一)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随着高校“扩招”,深圳市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也急速增加,毕业生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2011年深圳毕业生人数达2万多人,加上外省来深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预计2011年有超过5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深圳求职。 (二)扎堆现象比较严重
(1)专业扎堆状况。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地区扎堆状况。深圳是全国关注的经济特区,也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向往的就业地区之一。深圳经济收入处于全国前列,工资福利、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好,而且是个充满生机活力,充满竞争的城市,是奋斗的沃土,实现梦想的“天堂”,作为有地理优势的深圳市大学毕业生,当然毫无疑问地选择她,这对于深圳市的人才供给提高了丰富的资源,但是深圳每年都引进“海归”和从外地引进高校毕业生,从客观上看也加剧了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 (三)大学生素质技能与用人条件变化的不符与差距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毫无疑问,深圳市大学生就业已大不比从前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针对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一)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虽然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留在深圳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向往大单位、追求“三高”——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而需求和发展空间更大的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造成了有的地方没有人去,有的人没有地方去的现象。(2)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差距。由于近几年民办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基础有高有低,加上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没有跟上,造成学生质量下滑。 (二)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供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主要部门。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机制等都将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1)专业设置错位,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由于高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还有不少缺陷,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2)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滞后。一些高校职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毕业时才开设,没有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需要、高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本人仅从一名职业指导人员工作的角度入手,提出几点对策: (一)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调整心态,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角色转换”是指人的社会任务或职业生涯从一个角色进入另一个角色的动态过程,是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变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要运用预防性职业指导原理做好高校毕业生预防性指导工作,有利于我们变被动为主动,与当前就业服务工作密切结合,将有效促进就业。 (三)帮助高校毕业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个人能力
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指导学生根据各种知识结构模型,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质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四)不断完善高校就业体系
“就业是高等院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校应当明确自身职能,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应当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五)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要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减少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求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六)继续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1)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快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对学生进行求职择业训练,帮助毕业生学会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掌握与雇主见面和交谈的艺术及服饰的准备,寻求有前途有发展机会的就业职位。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国家和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郝其宏,潘永亮.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文丰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势分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林路.浅谈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几个因素[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