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刀刀网
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随着近年国家连续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一线幼儿园教师能参加培训特别是高层次培训的机会迅速增多,这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取得飞跃式进展、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利好的同时,培训实施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培训的效果不佳,教师参培积极性不高。在当前形势下明确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借鉴国际相关经验,进一步改善培训状况,有利于真正实现培训的目标和价值,提升整个队伍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培训;培训实施 一、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 多级培训缺乏统筹设计,培训内容重复问题突出

目前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项目数量越来越多,从纵向来看,国家层面有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各省、市、县的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中也有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项目;从横向来看,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项目外,还有不少教研机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的培训。但这些培训往往缺乏统筹设计,每项培训都分别各自进行,导致一些培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间冲突和内容重复的问题。新的培训项目的培训者并不了解参培教师之前接受的培训,所以每个培训无论在课程板块、具体内容上都存在重复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出现不同培训项目邀请的培训专家都一样,而专家授课 PPT 和内容也几乎无变化的状况。这一方面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容易挫伤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多级的培训缺乏整体统筹设计,导致教师所受到的培训是碎片化的,教师就难以通过接受培训真正弥补自身专业素养结构中的不足,这无法帮助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没有真正实现培训的价值。

(二) 课程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

幼儿园教师培训内容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培训课程设计是培训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当前幼儿园类型多样,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结构非常复杂,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教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等差异性非常大,不同背景、性质、区域的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也不相同。参培教师的培训需求本应是设计培训课程考虑的主要因素,但当前很多参培教师的选择都是由幼儿园根据上级名额和幼儿园实际情况进行指派。一方面,培训机构在培训开始之前的课程设置环节很难清楚了解培训对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很难关照到每个参培教师的需求,这给培训课程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此外,不少培训课程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上基本都是由培训者自行安排,他们往往都是基于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背景来确定自己的培训内容。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当前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问题明显,没有充分结合参培教师的需求,这也就自然导致培训内容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往往希望能够通过培训解决自己在保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然而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单方面安排的课程内容,往往难以实现。

(三) 集中培训形式单一,实践性环节不够

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单一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幼儿园教师培训很多都是阶段性的培训班,集中式培训是最常见的,在这其中来培训的教师是被动的听课人,参与度较低。在这样的集中授课中,一线优秀教师、园长分享经验的形式较少,很多又是专家讲座,例如从事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法规等相关研究工作的高等学校教师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的授课,这些专家往往给予很多理论方面的培训,与教学实践联系不紧密,教师的参与性更低。虽然现在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有了一些变化,听课评课、园所交流、观摩学习跟岗实践等方式也开始得到运用,但是总体上看培训实施中的实践性环节依然不够。

三、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发展建议 (一) 建立幼儿园教师培训评价制度

为保障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更好地发挥培训的意义价值,助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建议建立科学的幼儿园教师培训评价制度。依据

《专业标准》 制定不同层级和类型培训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对幼儿园教师培训进行科学评价。在评价对象上,要加大对培训机构的评价,杜绝个别培训机构在培训实施中的不负责、不认真对待培训的行为。在评价方式上,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在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建立参培教师的档案袋,以保教能力提升为核心,知识、态度、能力评价相互衔接。同时注重在培训之后的跟踪评价,考察培训结果是否真正转化为教学成果。

(二) 提高培训内容的规范性、实用性

首先,要根据 《专业标准》,规范课程内容设置,将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作为教师培训内容的基本领域,任何幼儿园教师培训都应在

这样的大框架下设定培训内容。其次,充分考虑参训者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项目开展之前,应对参培的教师有充分的了解,深入调研参培者的需求,组建课程制定小组,尽可能让参培人员参与到培训课程的设计中来,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性。最后,具体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类型群体的特点。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参训教师的身份性质、年龄、教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学历水平等方面因素,在大的内容框架体系下,设计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内容,形成针对不同群体教师的课程体系,增加培训对幼儿园教师的吸引力。

(三) 拓展幼儿园教师培训形式

创新和拓展培训形式是转变当前一些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的重要方法。首先,在整体的培训形式上要更丰富,增强可选择性。建议建立不同时长的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可借鉴日本短期、中期、长期三种不同时间长短培训方式,每种形式与不同培训项目、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相结合,保证每名幼儿园教师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三类培训之中。其次,形成分层次、有梯度的培训形式,根据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培训,教师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培训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再次,坚持“走出去”与“请进园”相结合,既要有把教师送到培训机构、大学等参加培训的形式,又要有送教到园、连片教研、

园本研修等“进园”“在园”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教研制度,探索“研训合一”的培训形式,助力幼儿园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田景正,妮,武雪梅. 中部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外出培训实效调查[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04):8-14.

[2]郭力平,曹娟,何婷. 基于学习路径的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J]. 学前教育研究,2022,(07):1-11.

[3]孙蔷蔷,房阳洋. 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模型建构与实施——以集体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34(03):108-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