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论坛 一0; 。篱 CONTEMPORARYECONPORAR ECON O 1 C●■■■■_ S —l 以下几个途径:一是企业利润转化为投资,进行扩大再生产;二 是企业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用于投资;三是银行将居民储蓄 通过贷款转化为企业投资;四是财政或借债用于投资的支 出。“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的积累率都在40%以上。2010年我 社会保障水平,消除城乡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消费 需求的难点还在于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2010年我国农民人均 纯收入为5919元人民币,即使全国农民当年纯收入都是现金并 全部用于购买消费品,也只占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 万亿元的1/3。可见,农民现金收入低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重 要原因。所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增 国积累率上升到48.6‰比2000年上升了13.3个百分点;消费 率为47.4%,比2000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作为仍处于工业 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保持较高的积累 水平是必要的,但近年来我国积累率的上升幅度已超出合理的 界限。根据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经济增长速度与积累率或投 资率成正比,与投入产出系数成反比。“十二五”及以后一个时 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难点和着力点。 4、改善消费环境 改善消费环境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改善消费环境就是 规范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健全流通秩序,形成合理的价 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8%,因此较为合理的积累与 消费的比例关系应是消费率不低于60%,积累率不超过40%。 2、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 2002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平均在25%左 右。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7.814万亿元,相当于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9%。根据上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 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不变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例保持在2:i的水平较为合 理,既可以避免经济过热,也能够避免国内需求不足。“十二五” 时期,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率应控制在16%左右。由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 78%以上来源于投资主体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因此应通过调 节信贷规模、控制地方债务规模、严格市场准入标准等途 径,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盲目扩张,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度 增长。与此同时,应引导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加强有利于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农村 电网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强对现有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和 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基 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中西部农村中 小学校舍建设,加快城镇保障房、公租房建设,加强生态环境 建设。 3、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重要因素。调 节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是扩大内需 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前提条件,调节的重点是国民收入初次分 配。一方面,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 ,特别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度。提高企业在国民收 入初次分配中所得的比例,有助于企业提高员工收入。另一方 面,理顺企业与员工的分配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高员工 工资水平。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形成常态的工资增长 机制。提高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并 通过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途径,努力提高包括农民 工工资在内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继续完 善医疗、养老和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 格体系和定价机制,保证消费者能够方便、放心地买到质量合 格、价格合理、物有所值的商品和服务。改善消费环境,首先要 求商品生产和经营主体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下追求合理利 润。这种社会责任首先是强制性的,即按照国家的质量技术标 准生产和销售合格产品,不得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得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加强行业自律,遵守 商业道德。其次,现代市场经济是有规则的经济,买卖自由的前 提是经营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必须 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平交易要靠有序竞争来实现,竞争 是实现优胜劣汰最有效的机制。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规范市场 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违法经营 行为。加强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克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信 息不对称1司题,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使消费者能够依法维护 合法权益。再次,降低流通费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价格是影 响消费的最直接因素。生产成本、流通成本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商品价格。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决定了消费品工业生产 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大多数工业品生产能力供大于求。但是消 费者普遍感到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偏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流通 环节的费用和利润偏高。降低流通费用,理顺工业与交通运输 业及商业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商品最终销售价格合理化的重要 条件。降低流通费用的途径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减少不合理运 输;理顺铁路、公路运输收费标准和机制;调整物流业的产业组 织,建设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避免层层加 价;调整商业、服务业税费;规范和降低零售商业的场租费用。 5、处理好房地产市场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城镇房地产业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的 健康发展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房地产 价格过高,又会抑制需求,一是抑制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和改 善性需求,二是加重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削弱其对其他消费品 的购买能力,压缩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因此,必须继续坚持房 地产宏观。应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把房地产业的 利润水平调节到全社会资本平均利润水平,使商品房价格回归 到与当地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相适应的水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2月28日。) 《当代经济}2012年3月(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