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资本运营 申小 俞兆云(摘键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讨 要]供应链融资是从供应链角度对中小企业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转变为对供应链的风险 管理。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将供应链融资模式归纳为基于存货质押融资、基于信用担保融资以及基于应收 账款质押融资等三种基本融资模式。并对供应链融资服务的现实意义作了探讨,从而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 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探讨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 较低,经营中的风险较大,生存能力不强 难以受到银行青睐。 2006年底 我国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已超过4000万户,占企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融资,简单地说 就是银行将供应链上的相关关联企业 业总数的99.6% 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我国GDP的59% 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60% 上缴税收占总额的48.2% 担 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处于相对弱势的 当了70%的进出口额,解决的就业占全国城镇就业总量的75% 中小企业 从而解决供应链中资金流向,分配的不平衡问题。供 以上 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活力之源 也是经济快速发展 应链融资的实质就是利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 的”助推器 。因此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缓 资信能力,缓解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解决中 解劳动力就业压力 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中小 小企业的抵押、担保资源匮乏问题。因此,供应链融资的基本模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遇到许许多多的难题 其中最突出的当数 式可以按照担保措施的不同 分为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基于 融资难问题。 一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以及基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1 基于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存货质押融资就是中小企业利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大都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 其原材料或者产成品库存设置质押 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一种融 等方式发展起来的 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管理和经营 资形式。具体融资模式通常是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仓储企 管理不规范 财务报表及其他信息披露可信度不高 银企之间的 业的分工协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货物运输、仓储、质物监 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产 管、评估以及处置等专业领域方面的服务 银行基于其控制货权、 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所以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利率 物流与资金流封闭运作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如图1所示: 的单调增函数.在竞争均衡下也可能出现信贷配给 即中小企业 可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严重而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 无 论他们愿支付多高的贷款利息,而其他的大企业却相对容易得到 贷款。 2可提供的抵押、担保资源匮乏问题。中小企业通常固定资 产规模小,缺乏银行所乐意接受的不动产抵押物 同时又很难找 到令银行满意的担保人。实际上这正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 在,如果有充足的抵押物或可靠的担保人,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 圈1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基本业务流程:(1)银行、中小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 《仓储监管协议》;(2)中小企业将原材料 产成品交由第三方物流 得到缓解 贷出的资金也因有足额的抵押物或可靠的担保人作保 障而在企业的经营风险前设了一道防火墙。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问题。中小企业规模小 容易另起 企业仓储、运输、监管等:(3)中小企业将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 4)中小企业归还银行融资款项; 炉灶 因此 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欠 管的存货质押给银行获得融资:(税等现象较为常见 而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落后,缺乏对这些 (5)银行解除质押 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令。 企业主或者企业的实际掌控者有效的惩戒措施 这在很大程度上 为中小企业获取信用支持的重要障碍。 2基于信用担保融资模式。信用担保融资就是商业银行基于 又助长了这种风气的盛行 从而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 成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而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一种融 资模式。其基本原理: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 4中小企业的自身经营风险问题。中小企业所处的产业水平 绩以及信用程度等,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用配额,第三 通常较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种产业归属决定了中小企业多 方物流企业又根据与其长期合作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配置其信 处在竞争性较强的领域.规模小、业绩差,再加上管理水平相对 用配额,为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以受保企业委托其仓 《商场现代化 2008年6月(TN:I:IJ)总第543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资本运营 储监管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确保其信用担保的安全该 其是“想贷不敢贷” 因此资金流转相当困难。开展供应链融资 融资模式将供应链融资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挂钩, 业务.银行通过供应链中的物流和资金流封闭运作.从而降低 而与繁琐的存货质押手续脱钩,存货质押手续仅作为中小企业向 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因此 通过依赖供应链的整体实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反担保的措施.从而可以使质押手续和仓储 力、核心企业的资信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工协作,中小 手续整合操作,在融资期间企业的补库和出库也只需第三方物流 企业信用等级获得提升.从银行获得宝贵的资金。借助银行信 企业的确认即可.中间省去了金融机构的确认 通知、协调和处 用的支持.中小企业能够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生产效率,进而 理等许多环节,在保证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提高了 得以满足核心企业苛刻的贸易条件,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协作 企业产销供应链运作效率。 3基于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是以未到 关系。 2对于核心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其上下游企业解 期的应收账款设置质押向银行申请办理融资的业务模式。基于供 决融资困难.保证与其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稳定其供货来源和 应链融资产品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一般是为供应链上游的中小 销货渠道.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健康稳定地发展。供应链是一个有 债权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债权企业)、核心企业(债务企业)和 机整体.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所引起的问题会 银行都参与此融资过程.核心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反担保 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分销渠道上的不稳定,通过供应链融资服 作用,其应付给中小企业的应付款项作为融资的还款来源 银行 务.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得到有效地解决.使供应链中 在同意向中小企业融资之前.仍然要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只是 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得以维持和巩固.从而有利于核心企业 把关注重点放在下游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 自身的发展壮大。 应链的运作状况,而不仅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本身资信进行评估。 3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融资服务是其提高自身核心竞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使中小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得银行提供的短 争力.培育未来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现代商业银行间竞争同质 期信贷资金,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也有利于中 化现象非常严重.在直接服务大的集团客户过程中话语权减弱。 小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健康高效发展。如图2所示: 借助供应链融资.通过核心企业的资信,以及物流企业作为第三 方监管人对库存商品信息充分的掌握和可靠的物资监管,不但降 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外部性风险,而且也提高 了信贷资产收益率,并扩大和稳固了客户群体.培育银行未来优 质客户.树立起银行自身的竞争优势。 4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与银行合作深度参与供应 链融资.在提供产品仓储、运输等基础性物流服务的同时,为银 行和中小融资企业提供质物评估、监管、处置以及信用担保等附 圈2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O ̄nE务.为其自身创造了巨大的新的增长空间,同时也稳定和吸 基本业务流程:(1)中小企业(债权企业)与核心企业(债务 引了众多新老客户。 企业)进行货物交易,从而产生债权债务关系 (2)中小企业将应 收账款单据质押给银行:(3)核心企业向银行确认应收账款单据, 并出具还款承诺书;(4)银行按应收账款金额一定的比例给予中小 参考文献: [1]袁普: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指数发布报告[EB/ 企业融资 (5)核心企业到期还款。 OL],http://www,ccbcc,org,cn/OfficeBack/NewsBack/upf0adpic/ 2007481 521 2,doc.2006~1 1~29 三、供应链融资服务的现实意义 在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下.银行基于其控制货权、物流与资 金流封闭运作,或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供应链中资信良好的核 [2]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 59~60 心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给予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形成互利互补的 供应链金融平台.使中小企业、核心企业、银行以及物流企业四 方在合作中“共赢”。 1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服务使中小企业获得了银 .宁洲唐江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探析 时代金融,2007,(6):1 02~1 05 [4]马士华2005. 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行信用支持.赢得更多商机。中小企业通常就是供应链中的弱 势企业.其在采购过程中往往只能获得较短的账期品销售过程中却往往又要承担着较长的账期担保资源匮乏、资信水平低下等方面的原因,,[51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 而其在产 枝术,2005,(10):1 79~1 82 同时由于其抵押 [6】刘 璇凌建平李严锋:我国金融物流模式探析[J].物流 ,导致商业银行对 科技,2007,(1):5~7 《商场现代化》2008年6月(下匀刊)总第5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