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 Ke Cheng Gai Ge…………………………………………
新课程教学视阈中的互动作业
■ 张 丹
————————————————————————————
摘要:传统作业是“教的补充”,新课程的作业是教学与学科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中间激活因子。作业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建构人生的生活过程。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培养能力、展示自我、升华自我,这是学生作业的本质体现。自我建构式互动作业是创造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协同性作业,作业评价趋向过程互动。
关键词:创新;转变;互动;激活
————————————————————————————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作业过程应是学生的智慧、知识和能力的生成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过程。学生的问题、困惑、知识、能力、情感、兴趣、需求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生长点。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消除困惑、解决生成问题、满足需要、创新知识、培养能力、展示自我、升华自我,这才是学生作业的真正本质。
一、充分认识传统意义上作业的弊端
在应试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教而无学的“教论”,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或“教的强化”,作业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真正成长,作业的目的与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重模仿与重复,而学生的困惑、情感、价值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被冷落。作业过程与评价过程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性,轻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缺乏学生、教师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即使作业评价有简短的文字交流,也是生硬单一、缺乏教育性。有的教师为应付教学工作的检查评比,甚至让学生抄写课本中的例题例句,结果作业千篇一律、工整规范却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助于学生的进步。
二、转变作业观念,树立新型的作业过程价值观教学中要注重转变学生作业过程的价值观。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途径或工具,追求作业终结性的实效。新课程的作业应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是重建或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家庭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就是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
三、自我建构式作业是创造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和协同性作业
作业的方式应是主体探索创造的自我建构式。传统的“温故”性作业将更多地转向研究创造性的作业,机械重复训练性作业转向探究创造性作业,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过程中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多样化地深化并构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利用信息的技术和能力。作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并非每个学生一致,每个学生对作业都有独特的需要、独特的目的。学生的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在作业中体现以人为本。
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性的,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的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构建、创新过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传统的由教师事先确定的作业转向师生共同生成的作业,让学生的客观存在性和主观生成性并存。
培养学生在作业中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让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从作业开放时空讲,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完成的,而需要学校、社区、家庭及他人协同合作。传统的“完成作业”观念应被合作性作业所取代,这将成为学生作业的新理念。
四、作业的评改和评价趋向过程互动
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评改学生作业应趋向于动态参与式。传统的教师仅凭一支红笔坐在办工桌前批改的单一方式对学生多样化作业已感到为力,而更多将是教师直接参与学生作业过程或间接参与学生作业过程,进行辅导评改。评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师,而且是教师、学生、家庭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生作业辅导与评改,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学生作业评改由知识结果的关注趋向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发展。传统评价作业方式“只见分数不见人”“非对即错”将成为过去。评价方式上提倡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的相互结合,淡化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
学生作业将成为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性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建构人生的生活过程,是学生对教学的深化过程。新过程的作业必将成为教学与课程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发展的中间激活因子,促进教学与课程逐渐成为一种良性互动平衡的“生态系统”,使学生作业过程成为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中学)FAXIAN JIAOYU 2018/07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