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短文两篇》导学案

来源:刀刀网
10.《短文两篇》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意境的优美。 4.品味作品蕴含的复杂、曲折的情感。 二、知识方圆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洵、弟辙,号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为“唐宋家”之一。有《苏东坡全集》传世。

2.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却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罹,被贬为团练副使,受到监视,近乎流放,心中忧郁。但他仍有进取之心,月夜承天寺夜游正是这种心情的释放。他那在政治漩涡中破损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无障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只有从大自然美景中才能寻求精神的寄托。

3.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尺牍的文学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生。

三、基础知识 1.字音

弘(hónɡ) 颓(tuí) 与其奇者(yù) 藻(zǎo)荇(xìnɡ) 竹柏(bǎi) 2.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古: 今: ) (2)晓雾将歇(古: 今: ) ...(3)夕日欲颓(古: 今: ) (4)念无与为乐者(古: 今: ) ..(5)相与步于中庭(古: 今: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 今: ) ...3.一词多义

共:古来共谈(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欲:欲穷其林( ) 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寻:寻张怀民( ) 寻病终( )

与:念无与为乐者(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句子翻译

(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2)省略句: ①解衣欲睡。 ②念无与为乐者。 (3)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 四、课内探究

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理清《答谢中书书》的行文思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写景,先仰视,再俯视,接着平视,最后分晨昏两层来写。

3.体会写景的美。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4.本文的思想感情。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研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①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被贬谪,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处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有自嘲之意,又有自许的意味,传达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五、当堂训练

1.释词:

五色交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2.译句: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理解: 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六、落实过关

内容 文学常识 字词 习题问答 全文翻译 读背默 完成情况 结账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