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一中2011-2012-1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地 理
【命题】冯岳飞 【审定】姚仁义
时间:120分钟 题目:共两大题30小题 分数: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符合要求(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读下表中甲、乙、丙三个地区的气候资料,据此判断1-3题 甲 乙 丙 气温C 降水MM 气温C 降水MM 气温C 降水MM 1月 24 3 25 0 3.4 49.3 4月 28 11 35 0 13.7 90 7月 27 617 29 211 27.1 147.7 10月 27 56 29 48 17.7 74.2 全年 26.5 1750 29.6 739 15.3 1148.1 1.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 乙地的气候成因是( )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3.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B.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读右图,回答4-6题
4.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A. P B. Q C. M D. N 5.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
A. 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 C. 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6. 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
A. 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B. 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C. 向北流的暖流 D. 向南流的暖流 读右下图,回答7-8题。
7.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 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 M为能源 ,N为技术 C. M为技术,N为资金 D. M为信息,N为零部件
8.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 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 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C. 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 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 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 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 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 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10. 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 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 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 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读四地水系图,回答11-12题。
11. 图中反映中间高四周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四地中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右图,回答13-15题
13.该市一日最大客运高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上班 B.下班 C.购物 D.出游 14.图示曲线反映城市交通的主要特点是( ) A.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B.典型的混合交通,交通安全格外重要
C.市内车辆的流动数量经常变化 D.城市道路交通实施和管理实施多
15.下列哪种行为不利于缓解客运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 )
A.完善城市道路网,提高交通通畅度 B.普及私家车,减轻公共交通的压力 C.提倡市民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大型企事业单位将上、下班时间适当错开
读下面3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6-17题。 16.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为乳畜业 B. ②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 C. ③地区为大牧场放牧业 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 ②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草场面积
C. 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③地区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
右图为“世界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都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处不同的火山地震带附近 C.气候都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D.甲地以黑色人种为主
19.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 A.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一直向西飞行 D.先向北,后向南飞行 20.北回归线某地要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那么下列热水器安置方式最合理的是( ) 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63°26´ 40° 16°34´
9月23日 23°26´ A B C D
下图中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21~22题。
21.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22.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上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下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23~25题。
M N
O
23.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 A.23° B.43° C.47° D.57° 24.X日M地的昼长为 ( ) A.6小时 B.9小时 C.12小时 D.18小时 25.X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五个小题共75分)
26.(13分)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P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分)
(2) 根据O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推测其形成原因。(4分)
(3) 说出M地区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4) 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图中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7.(12分)下图为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形、水文角度说明该区域的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环境的差异。(4分)
(2)河流HL属于不同的流域,在图上画出两河的分水岭。(2分)
(3)在F处修建大坝,判断EG两城市中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的城市,并说明原因。(3分)
(4) 该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28.(17分)读图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
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一起完成。他们引进法国优质葡萄品种、意大利的设备,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生产葡萄酒,现已开始销往欧洲.等地区。
(1)2010年3月17日,河流在P处突然决堤泛滥,其原因是__________(2分)
(2)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Q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的气温 (高/低),这主要是因为 (3
分)
(4)试分析Q地区发展葡萄种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5)如果Q地区过度发展葡萄种植业,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4分)
29.(2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惨案,13名中国船员惨死异乡,中国要求事发区域相关国家尽快查明,给我国一个交代,希望早日恢复湄公河航线,带动当地发展。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 ,它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江,最终流入 南海。(4分)
(2)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 作用下形成的。(4分) (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4分)
① ② ③ ④ 。 (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单选 2分)( )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自治区
(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 ,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 ,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 。(6分)
(6)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4分) 30.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流域、 平原和________ 平原。(3分)
(2)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2分) (3)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 ,预防措施是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