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患 基础理论研讨 对巾夕II合作亦学学生管理工作硇几点思考 新乡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刘迎辉 牛军伟 张昌强 近几年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办学机构不断增多,办学 层次逐渐提高,合作形式日益多样,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 势。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300个左右,但相对合作 办学的发展态势而言,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学生 管理事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外合作办学学 生管理工作而言,缺乏准确的定位和相应的理论支撑。要促进合作办学 教育事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合作办学学生事务管理的 探讨与研究就势在必行。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 作为一个新兴的办学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无论在外部环境还是内 部运作过程中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这对学生管理工作目标 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优越的外部办学环境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提供了良好的 发展平台。2003年3月1日,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 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体现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关心和重视,在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合作办学的质量,保证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起点。从 各办学机构来看,现在许多高校都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展示内在素质 和外在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了办好办精,除了整合全校优秀的教育资源 为之服务以外,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也很重视,健全其组织结构,强化 人员配置,确保中外合作办学目标的实现。 2.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和新颖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 思路和有力的支撑。一般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人国外先进的教育 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师生双向交流。这种全新的 办学模式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学生都带来重大影响,为学生管理 工作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定位 学生管理是指高等教育为满足学生基本的个人需要,为学生提供 全面的课堂以外的服务和项目,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社团活动等 内容。 1.满足学生适应国内学习生活的需要。合作办学要整合国内外优 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吸收国外优秀教学内容,聘请外 籍教师、合作院校教师讲授语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这使得合作教育 项目在育人理念、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只有引 导学生理性对待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主动适应 不同国别、不同国籍以及不同文化专业背景教师的教育方式,才能促进 学业的长足进步,满足学生赴合作院校的需要。 2.满足学生适应国外学习生活的需要。要想真正融人合作院校的 学习生活,至少要过语言障碍关、生活自理关和文化交流关。这就不仅 要加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行前教育,还要 帮助学生了解合作国别的法律法规、民族宗教和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 更要帮助学生了解合作院校的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等基本 校情,使学生充分做好赴合作院校的学业、生活和心理准备。 三、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状况及特点 1.学生来源的特点。学生基础较差,在学习态度、能力、习惯、方法及 目标等方面与重点高中学生的差距较大。相当部分学生出于以下动机 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一是为了能出国,来这里为学好外语;二是 对国际化教学模式感兴趣;三是受别人影响报考或怕没有学校录取;四 是由家长做主填报志愿。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对学校不够了解,对专业认 识肤浅,对学习的艰苦性准备不足,对毕业后的发展盲目乐观。学生这 种心理状态如果不及时调整,就难以适应学校和外方课程的学习。 2.学生家庭背景特点及其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学生的家庭一 般经济条件较好,有的家庭不仅能够负担起昂贵的学费,还能为学生提 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性格一般比较开朗、交际相对广泛,有文 体爱好的学生相对较多。许多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较高,能够主动与学 校沟通,并能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但许多家庭 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社会的态度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对校风和学生 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一是少数学生追求高档生活消费,互相攀比,追 求安逸和舒适,缺乏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二是意识强,但 自理能力很差。许多家长过分娇惯与呵护孩子,或者过分管理控制孩 子,使他们依赖性强,遇到问题时总想依赖家长出面解决。。三是自我表 现欲强,组织纪律较差。不少学生在家里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学 校很重视自我感受,参加活动表现自己很积极,但不重视组织纪律,行 为涣散。四是期望值过高,心理平衡能力较差。个别学生受家长极端的 教育消费观影响,对学校抱有过高的期望值或较苛刻的要求,认为只要 交了学费,学校就应该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否则,便产生对立情绪,甚 至采取一些极端措施报复学校。 3.时代与社会特点对学生的影响。社会信息的多样化,许多不健康 和有害信息在社会上的蔓延,对可塑性较大的青年学生极易产生消极 影响。他们社会成熟度低,政治敏感性很差,道德判断能力不强,同时又 轻视思想道德及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很难自觉判断并抵制各种有害 的和不健康信息,常常被“新奇”、“时尚”的外表所吸引、诱惑。社会的 浮躁心态反映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并对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许多学生 努力寻求发展的捷径,不求真才实学,只求考试通过;难以静下心来学 习,逃课、挂科、补考、抄袭、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学风建设形成严重 危害。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工作的以上特点,为了使合作办学中学生 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少走 弯路,健康成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1.大力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学生事务管理 的工作职责、工作规程,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整理汇 编规章制度并予公布,提高学生求助咨询的便捷性、规范自身言行的准 确性。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以及共性问题,在条件成熟时 以规章的形式予以规范,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透明度。 2.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 养和自我修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三观教育”和热 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四热爱教育”;要配合党团 组织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将成长起来的一批学生党 员和学生干部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辅助力量,从 而减少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西方消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侵蚀。学 校还要大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如基础文明教育、校纪校风教育、专业 目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做到“先立身、再成才”。 3.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合培养体系,多渠道为学生缓解专业学 习的压力。学生管理干部可以依靠学生干伍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 应急处理系统,使“问题学生”的心理困惑、生活困苦、学习困难和感情 困扰等问题得以迅速发现并解决。对于关键学生,辅导员更要进行“一 对一”帮扶。 4.优化学生管理干伍,强化学习、深化责任意识。建议办学机构 要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配备专职优秀的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的 专业导师,提高软硬件的配置;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专 业和管理业务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特别要提高责 任意识,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而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外合作办 学学生管理道路。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尝试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联合培 养体系,将家长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通过三方的努力,学生的 学习有了监督、压力和推动力,必然会形成一种合力。 5.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实现师生平等,充分满足不 同资质、不同个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现实需要。从细节人手 进行人文关怀,重点为学习成绩、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 的学生提供帮助。优化管理方法,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生活 设施和文化氛围。 6.尊重学生的思考能力,重视他们的意见与感受,给予积极的引导 和适时的疏导。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提 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理性分析、准确把握事 物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做出理智选择。 通过教育者自身言行对学生在人生信仰、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处事原 则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倡导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中外高等教育育人理念、 管理模式的交错融合中形成了自身特色与独特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合 作办学的水平,就要注重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实践的研究,构建符合我 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总之,做好中外合作办学下 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坚持以学生为本、保证学生利益、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和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微.展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中国教育报,2006— 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 [3]徐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P-I题》[J].中国高 教研究.2003.1O. [4]李凯.《合作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初探》.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