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x 20l5 《合作经济与科技》 管理/制度 论网络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口文/刘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提要] 网络文化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对行政管理 的影响日益显著。网络文化使公众对行政管理有了更多的知情 权、表达权、监督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的发展,论述网络 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从而促进高效管理和职能转变。 关键词:网络文化;行政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6日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 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是一种只在互联网上流通,而较少为非网民所知的独有文化。 而网络文化自其产生之初,便以不同的形式不断介入和影响社 会和公共事务管理,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政治形态,也给当代 中国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管理能力、行政管理、行政 管理行为等方面带来了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文化从理念上影响和冲击的行政管理 (一)对行政管制理念的影响和冲击。我国是社会主义 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的行政 宗旨,建设服务型是党和的建设目标,以民为本、以社 会发展为本、以服务为本是党和的基本理念,然而在实际 的行政管理服务中依然没有摆脱管制理念的牵引,依然追 求管理者的便利性,而不是给被管理者带来便捷性。网络文化 的兴起和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为行政管 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稀释了管制的权力,成为 管制的“克星”,使行政管理理念从管制向服务转变。 1、网络文化以社会力量稀释权力。随着民主社会和民 主经济的发展,民主深入人心,建设服务型成为了我国体 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居于权力的中心 地位,是整个社会的核心,对整个社会进行的是垂直管理,网络 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机制,改变了垂直管 理的结构、手段和方式。正如戴维所说,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控 制网络,网络对政治的渗透,逐渐击垮了集权与。一方面网 络突破了传统行政管理在空间地域的局限,改善了公众参与行 政管理的手段,提高了公众的参与能力,网络民众的责任和权 利意识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凝聚成一股社会力量,减弱了集 权控制的能力,着行使权力的范围;另一方面网络文 化的平等性削弱了的集权,拓宽了民主参与政治的途径。 2、网络文化以信息自由消解信息的垄断。信息自由是 网络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管制以信息垄断为基础与前 提。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垄断着信息的传播,然而互联网的 出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改善了“一手遮天”的 传播信息的方式,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及领导人 互动沟通,为公民获得政治信息提供新的渠道。网络文化信息 的多元化传递方式以及言论自由的局面,提高了表达的功 效,表达突破大众传媒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控制而得以改 观。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当涉及重大舆情或者是 敏感问题时,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公众可以通过网络了解 各种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获悉一些没有发布或者刻 意隐藏的社会热点信息。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信息得到了多元化传递和平等 交流。不但没有控制信息传播的权力,更没有控制信息传 播的能力,对于统一的工作开展越来越困难。由于网 络文化的兴起,被迫从信息垄断者转变为信息的发布者, 因此必须及时全面地发布各类社会信息,充分满足公众对 信息的知情权和了解权,从而减少不良信息造成的危害。 (二)冲击以官为本的理念。以官为本的理念又称为 “官本位”理念,“官本位”思想不仅是中国社会中的社会意识, 而且也是现实政治中的一种政治文化。尽管“以民为本”、“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逐步登上社会政治舞台,但是 的“官本位”意识依然是官僚主义的寄生载体,与民众对“清官” 的依赖情结共同存在。古人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体现了民众的社 会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要求在行政工作中要切 实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和谐发展和 繁荣昌盛。 网络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使公民的民主意识得到发展。据 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多数被访对象期待网络能带来更 多的参与权,有30-3%的人认为网络可以使人在政治上有更大 的权力、47.9%的人认为网络可以使公民有更多的发言权、 75.1%的人认为网络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政治、59.3%的人认 为网络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关心老百姓的看法。换而言之, 网络文化的兴起,一方面促进民众自我意识的成长和发展;另 一方面网络文化使表达的渠道得到了畅通,给官民对话带 来了新的希望,打破了“官本位”意识的生长环境。尤其是 对网络文化态度得到明确转变,对的“官本位”意识更 是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冲击。 (三)冲击“围墙政治”理念。我国封建社会进行统治的 基本手段 ‘民可使听之,不可使由之”。当然,即使社会在不断 的发展进步,行政管理仍然存在封建管理理念,一旦发生 重大的社会事件,依然选择封闭消息,甚至发布虚假信息 71 扰乱公众的视听。2008年的“6.28事件”就是“围墙政治” 的重大体现和教训。 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的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 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 程。行政决策是行使权力的先行条件,正确的决策是行政 工作正确进行的前提。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行政改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一旦隐瞒事件 ,容易造成民众与间的信任危机,使事件朝着失控的 方向发展。相反的,如果在事件发生之初积极的发布信息, 给予积极合理的引导,积极主动的回应和表态,事情将会得到 很好地控制和解决。2011年‘‘抢盐风波”的平息,体现出及 时公开信息与公众互动的积极作用。 革,着重实现行政决策与实施的科学化、民主化、探索符合社会 主义民主国家性质的决策机制,建立民主决策制度,并取得了 较大的成就。然而,部分地方和部门在进行决策时,仍然存在不 按法定程序决策的现象。有的虽请公众参与,也不过是一种形 式,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即使是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往 由此可见,网络文化冲击着的“围墙政治”理念,这就 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公开信息,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公民 往不被采纳;有的仍由领导个人说了算,由于民主的缺失,从而 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更高效的为民服务。 二、网络文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我国网民结构多样化,没有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区分, 他们在网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把不同阶层的 社会问题反映在网上,并督促和相关部门给予解决。所谓 “上有、下有对策”,这也导致了的执政能力差,使 的公信度较低,归根究底是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而网络文化 也给执政带来了有力的监督。可以通过网络公布方针 ,对其实施或将要实施的方针进行调查评估,开展问 卷调查、测验、决策投票的方式了解,根据公众的意见 或建议修改,从而掌握实施的具体情况,能够有效地 防 ‘上有,下有对策”的现象发生。2009=年‘‘”召开前 夕,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网、新华网联合专 访,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社会的需要,网络已经成为政务公开的 重要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党和对网络的重视和对互联网的 利用,增强了吸纳社会意见和抵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网络文化可以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廉政建设是党和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反腐倡廉是 一个永恒不落的话题。网络成为监督的“利器”,领导者可 以通过论坛、博客等与民众沟通,网络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 新平台。在网上公布各项活动和,可以提高工作 的透明度,对反腐倡廉有着重大的意义。网络作为一种双 向的沟通方式,拓展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渠道, 可以促进民众与的沟通,从而增强与民众之间的可信 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成为 广大民众参政议政的新方式,网络反腐也已经成为反腐倡廉建 设的一种新形式。在网络的监督下,一个个贪官落网,2008年 的天价烟事件开启了网络反腐的先河;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 理局周久耕,因为在房价问题上发表不当言论激怒了网民,进 而被“人肉搜索”导致东窗事发;2011年的微博开房事件,谢志 强被停职并接受调查,是最荒唐的一起网络反腐案例;2012年 的雷正富不雅视频曝光事件等等,都是网络反腐的重大体现, 让民众看到了网络反腐倡廉的希望。曾说过:“创造条件 让人民批评,监督,同时充分发挥新闻与的监督 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的话让我们更加坚信网络 文化可以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国也必将会走得更好、更 远,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网络文化影响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 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 72 导致决策失误,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 形象。 网络对行政决策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和监督作 用,给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网络与 民众进行交流,倾听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 距离,改变了信息量过少的弊端,扩大了获取信息的范围,使行 政决策的集体性更为明显,从而实现行政决策真实化、科学化、 民主化。 五、网络文化影响行政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与此同时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 成为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大挑战,社会和谐稳定的党和政 府的重大政治目的,如差距扩大、财富分配不公、 、司法执法不公以及教育问题、医疗问题、三农问题、进城 农民工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等 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都是党和要着力于 重点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实施行政决策的同时, 不仅要有解决事件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很好的社会控制力,同 时控制力是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随着互联网的 高速发展,新的媒体时代也随之到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 影响和冲击,同时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削弱了的控制信息的 能力,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通过论坛、微博等平台,可以 有效地促进和网民的沟通与联系。网络文化也常常给 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挑战着控制力的极限。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人们的利益诉求也逐渐 多元化,网络文化的兴起使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得到了合理的表 达。2008年11月17日,陇南市武都区东江镇30多名拆迁户 集体到陇南上访,要求相关部门对搬迁后他们面临的住 房、土地和今后的生活等问题做出答复,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 见。当晚,聚集和围观群众陆续增加,砸坏部分车辆和办公设 施,打伤维护秩序的战士,由于网络的介入,更是扩大了这 一事件的影响力,这就要求必须对这些利益诉求及时回 应,才能更好地解决利益矛盾冲突,否则将会引起民众的强烈 谴责,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六、网络文化可以凝聚社会力量,从而促进行政管理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网络文化是互联网飞速发展 的产物,它凝聚了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但由于时间和地域的,我们更多地是心有余而力不 足,通过网络可以汇聚来自不同地域的社会力量,网络文化在 组织社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四川汶川地 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地区旱涝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网民 们纷纷通过互联网传递救灾信息,开展救助行动,表达对受灾 No.8x 2015 《合作经济与科技》 金融/投资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测度研究 口文/董建国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 山东・济南) [提要] 本文对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构成进行分析,结 阶段(1997年至今)。 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测度模型,对 二、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分析 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阐述。 (一)流动性管理理论背景。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 利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都假设资产价格不会受到交易者 关键词:基金:流动性风险;测度 行为的影响,从而忽视了流动性风险,使理论与现实差距太大。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二)流动性风险形成机制。首先,开放式基金要通过所持 收录El期:2015年7月12日 有的资产的变现来维持流动性,因此流动性风险与所持有的资 一、基金发展现状 产的流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影响资产流动性的因 开放式基金作为当前证券市场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资 素有:市场状况、买卖价差、市场影响、所持有资产定价难易、是 金来源具有高流动性,与其低流动性的资产不匹配所形成的结 否是新发行证券、交易数量、是否有形资产等等;其次,开放式 构性矛盾成为流动性风险一大风险来源。而当前关于流动性风 基金的申购赎回机制。现金流入四个渠道:1、出售新基金单位 险的文献大都基于既定的报价驱动机制,这和我国股票市场指 (申购)所收入的现金扣除因为赎回所支付的现金的净流入;2、 令驱动的交易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别,使得传统的流动性实体指 所持金融资产带来的价差收益;3、所持金融资产的红利收益; 标失去了前提条件和理论支持。 4、从市场上短期融入的资金。 中国基金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1985-1990 开放式基金由于赎回机制等原因使得其流动性风险比较 年),国内金融机构开始和海外机构合作推出面向海外投资者 突出,如果开放式基金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而大量持有低风 的中国投资基金;兴起阶段(1991—1993年),国内金融机构开 险、流动性强的资产如国家债券和现金,基金的投资收益又很 始推出以国内投资者为发行对象的国内基金;调整期(1994- 难得到提高;如果基金想要取得一个较高的投资收益,就必须 1997年),随着《关于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 加大对股票等资产配置的范围和比重,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增 益债券做法的紧急通知》基金业进入调整阶段;随着《证券投资 加了系统性风险。如何把握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将基金的资产 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实施进入规范发展 和现金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比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流动性风险 地区的关心,这充分展示了网络文化的凝聚力量。2012年1 1 平台优势,积极借助全国网络媒体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 月23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网络博览会在北京 用,及时遏制网上有害信息传播,正确合理的引导和促进网络 展览馆举办,在此基础上不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第三方产业, 文化的发展,积极构建绿色网络文化,促进网络文化又好又快 都将推动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自己的办会宗旨和立会 的发展,建设阳光型、服务型的。 之本。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网络文化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文化可以凝聚强大的社会力量,积极 主要参考文献: 有效地促进的行政管理。 【1】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邓正采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随之日益兴盛,我们也看到 百科全书[M].中国大学,1992. 网络文化在社会以及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网络作为 [2]王小东.信息时代的世界地图[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一个信息传播平台,通过网络可以使网络、网络得到 [3]彭向刚,张世杰.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能力建设[J].吉林大 了更好的表达和解决,但是网络在提供一些有效信息的同时, 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也会存在一些恶意、虚假信息,这就要求和民众拥有辨别 【4】张彩云,王存银.信息化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创新【J】. 真伪的能力。因此,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正确引导网络文 兰州党,2004.12. 化的发展,建立完整的网络文化制度,健全网络机制,以社会主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1. 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尽可能地利用多渠道实 [6】社科院.近七成事件网络推动解决[EB.OL].新京 现与民众的互动,善于甄别的真假,结合具体情况,融合网 报,2011.7.1 3. 内与网外的不同,主动合理地做出回应。充分发挥新媒体 【7】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1)1 3. 一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