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
文科综合(地理)解析版
第I卷
本卷共有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等高距为30米,MN为空中索道。据此回答 1—2题。
1、 图1中有一瀑布,瀑布和选择观赏的最佳位置分别是 A.甲与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与丁 2、 空中索道MN两地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105米 B. 135米 C. 155米 D.165米
【解析】题组一:以等高线地形如为载体,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及相关计算,是地理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的考查。
第1题:考查瀑布选址和观赏最佳点。要完成本题目,首先学生应有如下知识储备;1.瀑布在陡崖处啊;2.瀑布处应有流水;3.瀑布观赏角度因为仰视。然后结合等线图得出答案。属于基础型题目,难度系数较低,得分率较高。
第2题:考查了等高线相对高度计算,但此题与平常遇到的题型有所区别,只给出了等高距,没有具体等高线数值。要完成此题需要学生自行赋值。另,N点位于等高线局部闭合中,有两个取值范围,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需要分类讨论才能完成作答,题目设计巧妙,难度系数中等有一定的区分度。
图2示意某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据此完成3~4题。 3、 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酸雨污染严重 ③水污染严重 ④土壤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⑨④
4、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①加强交通建设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和环保林
③大力发展畜牧业 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清洁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题组二:以能源消费结构图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是地理能力中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的考查。
不对,而认为煤炭开采需要洗煤,会带来水污染,忽略掉的是问利用能源带来的问题。,认为秸秆燃烧可以培肥,所以学生易误选和第3题:度能源消费结构图,分析得出易引发的环境问题,难度系数较低。但此题有一定的麻痹性,
第4题:此题与第三题关联,问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难度系数较低,学生得分率较高。本题的A、C选项设制几乎不具备干扰性,是否可以做一下更改。
图3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 图中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 关于甲、乙两地气流运动和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流上升,天气晴朗 B.乙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C.甲地气流下沉,高温多雨 D.乙地气流上升,寒冷干燥
【解析】题组三:以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大气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描述。对读图获
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侧重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考查。
第5题:以等压线图为载体,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等压线和风的相关知识。考查风形成的原理和规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由题目已知条件中判断该地为北半球的近地面,进而通过水平气压梯度力判断正确的风向,运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解释,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置灵活,难度适中。
第6题:结合天气系统图考查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规律和天气现象描述,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考查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分析过程不够突出。
图4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海拔3000米处,南、北坡的降水状况是 A.均为300mm B.南坡为450mm C.北坡大约为560mm D.北坡大约为600mm 8、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解析】题组四:以降水曲线和地形剖面组合图形考查,切入点新颖,对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和解读
信息的能力要求高。
第7题: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图形隐含的信息,并对剖面图和降水曲线图的数据有准确判读,才能正确解读本题。题目答案可通过读图获取信息获得。答案D选项设置干扰较大。
第8题:通过读图获取图形信息,以确判读南北两坡降水量差异为基础,结合中国山脉的区域定位,能准确判断各山脉降水差异原因,才能解读本题。题目隐含信息多,知识面广,对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高。
我国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12年12月21日实地测得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北极星与观 测者的连线和地平面的夹角)为27°30',日出时间为7时38分,日落时间为18时02分(均为北 京时间)。白天阴,气温8℃,夜间小雨,气温5℃,风向:东南风,风力:弱。据此完成9~ 11题。 9、关于材料中“某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B.植被以温带落阔叶林为主 C.位于高原地区,地表平坦 D.全年无夏,春秋相连 10、材料中“某地”的昼长为
A.12小时 B.10小时47分 C.13小时13分 D.10小时24分 11、材料中“某地”位于昆明(25°N 103°E)的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题组五:以地地理兴趣小组提供的基本信息为素材背景,考查空间定位及其相关计算,围绕
昼夜时长计算、区域定位、方位判读等核心考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和计算能力。但材料中时间点选取不够新颖,对天气现象的描述属于干扰信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对于试题命制中的干扰材料,可商榷。
第9题:以北极星仰角大小和日出日落时间要求学生能准确计算经纬度,并通过经纬度定位,确定区域位置。对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以及计算能力要求高。以中国典型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10题:以材料信息为切入点,考查昼长计算,考查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计算量较大。
第11题:以材料信息为背景,考查经纬网空间定位。是对材料的进一步解读,也对第十题有提示作用。
36、(18分)图7为北极航道示意图,图8为某季节沿60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阅读
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北极航道所经过的风带名称及风向,并说明该风带的形成过程。(10分) (2)分别说出甲、乙气压中心的名称及其出现季节,并说明该季节南亚气候特点。(8分)
【解析】据北极航道图准确定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成因;第(1)问:本题以北极航道示意图
为载体,通过基地航道所经风带、风向分析,以及风带成因的阐述,考查学生的气压带风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完成此题,学生需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南亚的气候特征。1月和7月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情况;第(2)问:本题以北极航道示意图和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柱状图为载体,考查气压中心和气候知识。均为基础考查。完成此题,学生需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整体来说:
气压带风带记忆不牢,不能准确作答。气压中心名字及形成季节记忆模糊错位;③气候特征记忆不清。根源还在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能准确读出北极航道示意图,固定思维认为最外圈赤道;36题均为基础考查,难度小,但学生得分率普遍偏低,分析原因如下: 启示:一轮复习必须回归课本,重视基础,扎实基础。 【答案】
3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流域往往是相对的区域,流域内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演变规律。图9 为我国某流域城市历史沿革和空间分布图。
(1)描述该河流的水量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成因。(8分)
(2)该河流域各时期城市分布有何共同特点,并分析该特点的形成原因。(8分)
【解析】通过区域图定位得出该地的气候类型,进而得出降水特征及成因。明确该河流水量(即河
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第(1)问:以区域水系图为载体,通过分析该河流的水量季节特征及成因,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题,学生需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第(2)问:以我国某流域城市历史沿革和空间分布图为载体,通过读图得出城市分布的特点和该特点的形成原因,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及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河流对于聚落(城市)的作用掌握不全,漏点丢分。学生审题不清,将流域水量季节变化看成河段水文特征。总体来说:该题难度系数不算高,得分率相对较高,失分原因主要如下:
启示:注重学生审题训练;扎实基础 【答案】
4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石灰岩是由沉淀物所生成的岩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通常是由海中微生物和珊瑚 的遗骸所形成。石灰岩在陆地上受到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与地 下形成了不同的景观。在地表,可以形成孤峰、石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就得益于喀斯特地貌。 在地下,溶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溶洞里通常存在着钟乳石、石笋等,更有怪石林立,妙不可言。
材料二:墨西哥某处水下溶洞剖面示意图(图10)。
材料三:在我国,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 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标志。图11为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材料四:贵州黔西南州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探索出了多种 生物治理石漠化的模式。其最主要的模式之一是种植花椒树。
贞丰县顶坛片区石漠化极为严重,极强度石漠化占总面积的80%以上,95%的地表是石旮 旯。环境恶劣、土地贫瘠、水资源严重短缺,被中外专家称为“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地方”。1991 年,顶坛片区在喀斯特地区海拔较低的向阳坡地种植花椒,在低洼易涝去和迎风坡种植其他植 被,成功进行生态修复,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墨西哥这一地区所经历的内、外力地质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花椒的生长习性。(6分)
【解析】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和墨西哥某处地下溶洞剖面示意图,分析
能够在材料中解读出所代表的地质作用。知道内、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哪些?墨西哥这一地区所经历的内、外力地质作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完成此题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石漠化如何治理?石漠化成因;明确什么是石漠化?第(2)问:通过阅读材料和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完成此题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第(3)题:通过阅读材料,说明花椒的生长习性。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对基础概念和成因把握不清。不能很好的应用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弱。总体来说:该题失分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在于: 注重基础概念、原理分析理解。启示:注重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