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来源:刀刀网
2011年4月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 ̄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Apr.2011 V01.3O No.4 第30卷第4期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 1.04.015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 张松坡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郑州450007)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 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同时提出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 的管理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生管理;差异;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1)04—0037—0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 重要保证,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 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 生素质的高低。近年高职高专招生规模已近七成,但由于专 科生与本科生在基础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学生管理上也存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主要是以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学校 的稳定和发展)为重点,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 点。由于把学生管理问题仅摆在使之适应学校稳定与发展 需要的表面层次,而忽视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及个体追求目 标的实现,不仅学生参加管理是被动的,而且管理活动本身 在着诸多不同。为深人了解这一问题,笔者对武汉大学、华 也是被动的。既然学校发展在本质上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就 应当全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为任何人都有自我发展 的需要,都愿意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自己的能力,而当前的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却在有意无意之中了这种需求。 3.注重管理者个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目 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从 “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从而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和 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说 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以上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指出本科院校与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的差异,提出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 生管理模式宜采取的策略。 一、现行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模 式和外控性管理模式为主 通过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河 南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调查,笔 者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社会发展的单方面需要,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者忽视社会与个体在需要上的 统一,只注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服从社会发展的 教和要求学生接纳现成的规范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学生并 不是不需要学习为人处世之道,而是非常需要有人帮助他们 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但他们需要的这种帮助是 外因,那么如何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才是真正 的主体,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要通过学生主体素质的提 高来反映。因此,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 培养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实施高校学生管理的 基础。同时,管理学理论要求我们强调平等、尊重的原则,不 用手段去逼迫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掘学 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各种管理措施才能收 到良好的效果。 需要,而掩盖和压抑了学生的个体需要。这种忽视学生个体 需要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形成“要我做”的思 想,使得管理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从而影响管理效果,难以 实现管理目标。此外,还会造成学生在接受管理方式上的障 4.注重授受环节,忽视情感联系。管理者与学生之问 的关系,既是知识、能力与品德等的授受关系,又是人与人之 碍,使其精神因素受到扭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这种 被动关系,必然造成在管理过程中人、财、物的浪费。 2.注重学校的现实需要,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目前, 收稿日期:2010—08—02 间的情感交流关系,管理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交流。正是情 感的作用,才使得管理产生融洽、理想的效果。而目前的高 作者简介:张松坡(1977一),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一37— 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中,管理者头脑中思考的和重点把握的 多半是已确定的管理内容,进而把已确定的内容付诸实施, 并以此作为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志。这种把管理看成是 一的调动,以及德智体发展的质量。 2.要做好针对学生的服务工作。管理工作就是服务工 作。管理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 活、健康,为学生服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 就业信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 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成为学生政治上的领路人,生 活上的贴心人,学习成才的带头人。 个“我管你,你接受”的被动关系,只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情 绪。相反,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如果学生有良好的情感和接 受管理的积极性,就会对管理者产生好感;如果师生双方能 经常就管理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平等友好的切磋,管理的 效果就会超过原先已设定的目标要求,产生更为理想的效 果。由此可见,情感交流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3.要建立激励机制。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扶正祛邪,奖优罚差,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 严以律己,奋发向上,尤其要注意以鼓励先进为主,建立各种 性,而且可以弥补管理中某些不完善的方面,进而对管理效 果产生积极作用。 二、本科院校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 通过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院校的学生的调查,笔 者发现这些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管理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创造性等) 为出发点,管什么和怎样管都是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 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管什么和怎样管。找准出发点,也就是 找准了学生管理的方向。 2.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 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管理中,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 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 力和创新能力。 3.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学生管理的主要标准、尤其 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这种学生管理模式,一 改过去不充分相信学生、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而是 被动地接受管理的现象,缓解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减少了管 理的难度,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符合人本教育的要求,使民主 思想代替了简单的行政命令,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模式上宜采取的策略 通过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比 较和分析,发现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宜采取如下的 策略: 1.要树立新的学生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 要“眼里有学生”,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学生管 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一 是要变“管住”学生为“管好”学生。“管住”就是把学生管得 牢牢的,管理者“说一不二”,命令指使,使学生“言听计从”, “循规蹈矩”;“管好”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从党的教育 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遵循学生的身 tl,发展规律,遵 循教育规律,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 情况,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要把学生单纯作为管理 对象,变为管理的动力,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去共同管理。三 是要把管理仅立足于学生不出问题,变为发挥学生的活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管理的效能应体现为每个学生积极性 一38一 奖励制度,提倡积极健康的竞争,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 朝气蓬勃的良好学风、班风、校风。 4.要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是尊重学生 个性的重要体现。管理工作要面向每个学生,因人而宜、因 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一种教 育方法。一是对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严格要 求、勤指导、多交流。二是对家庭条件较困难的学生,除通过 补助、勤工助学等方式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外,还要在心理和 精神上给予关心、爱护和鼓励。三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 过心理健康教育,举办讲座、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帮助他 们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适,优化个性 心理品质,健康成才。 5.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管理。管理工作要走群 众路线,任何一项制度、规范、条例的制定都要听取广大同学 的意见和建议,代表和反映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是少数人 管多数人,将对学生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 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优势,把广大学生团结、组织起来,通 过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学 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推进学校改革、促进学校和学生发 展、维护稳定大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 6.要以对学生的教育为主。管理就是教育,青年学生 生活在开放的、变革的社会中,必然会受到各种思想、各种思 潮的影响,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从而产生违 背学校培养目标、管理制度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在管理过 程中管理者要坚持说服教育,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前 进。对个别严重违纪的学生要进行批评,甚至处分。 7.要积极拓展学生的素质。通过第二课堂,积极为学 生素质拓展搭建平台,开辟多种渠道,采用丰富多彩的创新 形式,让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在活动中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 综合竞争力。 . 8.要进行规范性管理。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规范化 的保证,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些必要的、符合学生身心健 康的、促进学生成才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行为规范,让学 生知道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劳 动、娱乐、休息等得到合理的安排,这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不可 或缺的形式与手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