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漫画的定义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所以在语文高考卷中,漫画类的语言运用题、漫画类材料的立意作文,便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高考题型。 一幅漫画主要由标题、主体、注释三部分构成。
标题即题目,往往告知人们漫画的主题思想,有的虽没有标题但一定有鲜明的主题;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文字提示或注解。
通过对这三部分的仔细阅读,就能从整体上概括其寓意。一幅好的漫画,在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同时,也给人以思考和警示。
二.如何读懂漫画? 几种漫画的观察角度: 1.人物型漫画
我这幅画拍了5万
我这车牌参:讽刺了社会中那种真才实学反倒赶不上投机取巧的现象。 拍了注意: 100(1)人物的穿着打扮——暗示人物身份 (2)人物的表情——暗示人物的心理
(3)人物的语言——暗示人物的心理和漫画的寓意 2.事物型漫画 漫画中的喻意的,时时透视的内容:类社会复
物往往是寄予了无人物的漫画却出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想、人杂的内容。
漫画家王
者琦画过一幅题
为《某公下蛋》的漫画:一只干部面孔的大肥鸡,屁股后面刚下出来一个小如蛇卵的鸡蛋,而它却张着大嘴喷着口水狂叫着“个大,个个大!”
讽刺了某些领导干部成绩不大,却善于自吹自擂,夸大业绩的现象。 注意:
(1)观察事物的本身特征——暗示了漫画讽刺/表扬对象 (2)事物的行为、语言等——暗示漫画的寓意点 3.情节型漫画
一个完整的漫画有时由一幅漫画构成,有时由几幅漫画构成;可以形成情节发展的关系,也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
注意:
(1)明确主体——暗示漫画的讽刺/赞扬对象。
(2)尖注几个画面中的发展与变化及不变之处——暗示寓时间、条件、情节的变化。 不变:帽子——暗示其干部身份。
注释“研究研究”——暗示人物的处事方式 变化:人物穿着——逐渐减少,暗示时间的变化
线团——越来越小,离主人公越来越远,暗示应该处理的事情越来越不受重视。 (3)结合标题,思考变化原因结果等——暗示漫画的寓意点。
这幅漫画讽刺了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有事不办,一拖再拖,直至拖到没有为止的官僚主义作风。
练习: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种把别人的功劳加到自己身上,向领导或上级邀功的人。 三.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漫画是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说明道理的。一幅漫画中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以及其他事物、文字等往往都蕴含着深意。解答此类题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漫画的各个细节,精心研读其中的文字。
1、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注。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4、看夸张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二步:正确理解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之音。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1、看画面指向,对应生活中某类现象;
漫画是用某一件具体的事件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类现象,概括寓意时不可范围适当,既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随意引申。 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
抓住漫画的寓意——夸张、比喻、幽默、对比之处,捕捉到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作者的态度。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最佳画意点。 第三步:明确表达
把握了漫画的内容和主旨后,就可以开始答题了。(具体方法见题型) 【漫画题常见的题型】
【题型一】说明(描述)漫画内容
【题型特点】这是对漫画主体的解读。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它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说明漫画内容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围绕一个中心去说明。
例1.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要文字介绍这幅漫画,不超过100个字。
答:画面中有两根正在燃烧的蜡烛,一根比较瘦小,另一根粗壮高大,发出的火焰也比较大,那根瘦小的蜡烛顿起嫉妒之心,用自己的火焰将那根高大的蜡烛从半腰烧断。 (2)给这幅漫画起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答:嫉妒 【方法指导】
客观——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但如果是事件类的画面,有情节的发展,需要用记叙性文字,可以对画面内容做前提的交代或结果的推测,但不能超越面画所提示的合理范围之外。 全面——即关注画面所有内容,不能丢掉每一个细节(动作、表情等)。 有序——(1)整体介绍画面的组成。
(2)对画面上的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 【练习】
1.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2005年高考天津卷)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和概括主题。这个漫画由两幅画面构成,形成一种情节发展兼对比的关系,所以概括寓意时正反两面都要关注到。(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漫画中描画的对象是几只小狗,画面由两幅图组成,应该用叙述结合说明的表达方式。可描述为 :
“一只戴着望远镜的小狗领着几条小狗,昂着头,雄赳赳地走在马路上,结果前几只都掉入了窨井,而戴着墨镜,靠拐杖探路的盲狗却幸免于难”。 寓意: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关注今天,关注脚下,不能好高骛远。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记叙性文字,向人介绍漫画中人的故事,结尾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100个字)
答:画中人不顾一切追求不义之财,当他扯掉“义”的信条,钻进不义之“钱”中,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诚信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不能见利忘义。
【题型二】解读漫画寓意/拟写标题
解读漫画寓意,要从标题、主体、画注入手,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地表达出来。
题目则是漫画的眼睛,好的题目一方面能准确表达寓意,另一方面又意蕴深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例1.简要说明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理解画注的意义。更要注意画面中的细微差别。画面上的四个人前三个都在划桨,第四个却拿着鱼网,正准备捞取船前头跃起的鱼,与画注“团结奋进”格格不入。
【参】寓意:讽刺那些貌似团结合作,实际上总想为自己捞利益的人。 标题:坐收“鱼”利
例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为漫画起一个简明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明语言写出漫画的含义。(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⑴“爱”与“碍”。(谐音法) “溺爱之下难成材”“有时,爱也是害”、(寓意) “沉重的爱”、“扭曲的爱”(主体)
⑵讽刺了那种由于过份溺爱,而影响下一代成长的不良现象。 提醒人们爱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解读寓意方法指导】 1.明态度——分为三种
① “讽刺”“揭露”“批评”,画面往往是反面题材,针对社会发生在部分人身上的一类现象,这一类占漫画的绝大部分。
②“赞扬”“肯定” “反映”,画面常为正面题材
③“告诉”“提醒”这类漫画往往涉及面较广,足以引起全社会人们的思考,进而反省自身的行为,寓意既可以从现象的本质入手,又可以从正确的做法或相应的对策方面概括。 2.挖本质——包括范围和本质。 【拟标题方法指导】
找重心——要紧扣画面内容和寓意去思考。 选方法——①中心事件描述法 “某公下蛋” ②直接揭示寓意法。 “嫉妒” ③引用画中语言法
④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坐收鱼利”(谐音)“爱”与“碍”。(谐音法)
有意蕴——漫画的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留给人回味的空间,讽剌性强,令人回味无穷。
练习.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该漫画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试分析此漫画的寓意。
答案:(1)示例:拔河/方向。
(2)该漫画讽刺了只顾各自埋头干活,不看方向、不讲协作的高耗低效的工作方式。(意思对即可)
2.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
⑴标题:
⑵寓意: 参:⑴错位。
⑵讽刺了教育中违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客观规律),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阶段脱节的现象。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
【题型三】谈对漫画理解、感想和评价
1.请欣赏下面这幅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30字以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年高考语文辽宁卷)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写漫画读后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画面的内涵,该题画面由三个连续的画面组成。第一幅画面是孩子上学,母亲不放心紧跟其后;第二幅画面是孩子上学,父母不放心紧跟其后;第三幅画面是孩子长大了,双方父母还是不放心,都紧跟其后。
【参】标题:可怜天下父母心/放手也是一种爱
感想:现代的父母都怎么了?难道不知道,孩子的路要自己走吗?老鹰让小鹰自己飞翔,小鹰才能翱翔蓝天啊!(或父母一生的溺爱,并没有换来理解和真情。) 【方法】
1.深入理解漫画内容和寓意。
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谈出个人的观点、态度。
3.要求要紧扣寓意,对寓意有所深化和延展。做到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练习: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参:内涵: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老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为自己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这两种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要把握当下,珍惜人生的每个过程;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 【题型四】根据漫面拟写广告词
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16个字)(2005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设计公益广告词,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而采用看漫画写广告语的题型难度就大了。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明白漫画内容,其次再结合公益广告语的一般写法及本题的要求来拟写。该画面是个“毒”字,一个人站在“毒井”的边缘,画注是“吸一次试试看”,“毒井”下面是个头颅。可见吸毒的结果多么让人痛心。
【参】毒品,生命的陷阱/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接触毒品,结束人生。/如果你想走完完美的一生,请别尝试毒品。/莫让毒品遮慧眼,要让健康驻人间。/毒品——世间第一大温柔杀手。/享一时飘逸,变一堆白骨。/积极行动,堵死毒品来源;自觉斗争,远离毒品诱惑。/抵制诱惑,远离各种毒品;珍爱生命,创造美好人生。
【方法指导】
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
②语句优美,巧用辞格。(比喻/对偶/化用诗句) ③音节和谐,朗朗上口。
【练习】.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不超过20个字)
答:为了您的幸福生活,请你远离短信欺诈!
二、高中图文转换专题训练
2.《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案】 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可根据图文项目内容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简要说明。
故答案为: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
【点评】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根据框架图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注意字数的要求.
3.研究大国经济发展时,常会用到“大国内生能力”这个术语。根据下面的图示,给其下一个定义。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45个字。
大国内生能力是________
【答案】 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解析】【分析】回答本题,首先确定“大国内生能力是……的国家发展能力”;然后根据图表的内容确定概念的特征:人口众多的市场优势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物资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最后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本题最终可整合成:大国内生能力是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故答案为: 大国利用本国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能力。
【点评】该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内在联系,重点把握事理上的因果关系,注意发展变化所依赖的条件。接着明确答题要求,关键明确答题范围、内容、字数、遣词造句、表述角度与表达方式等。最后精心组织语言,注意表示次序、方位、事理等词语的选用。
4.阅读下面漫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1)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________。(不超过20字) (2)简述漫画的寓意:________。(不超过50字)
【答案】 (1)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
(2)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
【解析】【分析】(1)解答时需要先弄清画面主体,仔细研究漫画,可确定答案的关键词为“一个男子”“手机”“拐杖”“盲道”“眼睛”等,然后再描述画面内容: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
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
(2)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年轻人对于手机沉迷的现象分析得出。画面上年轻男子沉迷手机,不是盲人,却只能借助拐杖走盲道,已经形同盲人,讽刺了现实社会人们痴迷手机的现象,也讽刺了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脚踏实地的人。 故答案为:⑴一名男子眼睛盯着手机,手拄拐杖,在盲道上行走
⑵眼睛用来看手机而不看脚下的路,讽刺现代社会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脚踏实地走脚下路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⑵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5.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2)揭示漫画的寓意。
【答案】 (1)这是一幅题为《吸引》的漫画。画面的左边是一只正在前行的鸭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后面三只小鸭子正在跟着它走;另外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2)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只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解析】【分析】(1)本幅漫画由一只大鸭子和跟在它后面的三只小鸭子组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有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
(2)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行为。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由漫画的内容我们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而得出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从而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故答案为:⑴这是一幅题为《吸引》的漫画。画面的左边是一只正在前行的鸭子,鸭子的叫声变成手机网络信号的模样,后面三只小鸭子正在跟着它走;另外一只鸭子发出的叫声对小鸭子毫无吸引力。⑵这幅漫画揭示了当下人们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现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只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的现实,呼吁人们放下手机,从网络回到现实中来。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能力,注意抓住图表中关键的内容。做此题,先要弄
清图表的直观内容,推出图表深层次的内容;然后理出陈述的顺序和层次;再结合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探究能力,注意联系社会现实。抓住图中的重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来组织答案。
6.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
【答案】 (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漫画题,题干给出了两个小问题,第(1)题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即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作答时要细察画面,(人、物、景不遗漏),分析细节,抓住矛盾。本题漫画中有两个人坐在一起吹笛子,一个人按孔,一个人吹。第(2)题问“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样的寓意”,这是分析漫画的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这幅漫画的标题是“科学分工”,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吹得笛子,非得两个人分工,看来这“分工”并不“科学”,而且还浪费资源,使得工作效率太低,答题时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2)比喻在某一事情上工序分工太细,表面好像科学,实际上本来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两个人去做,反而导致工作的繁琐、疲沓、浪费。
【点评】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
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
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
7.仔细阅读下面一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1)请描述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100字。
(2)体会这幅漫画的寓意,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画面的左边是一台大大的电脑,显示屏眉头紧锁,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舌头上书写着四个大字:“网络谣言”,画面的右上角有一只手拿着一把大剪刀,用力地去剪断电脑的舌头。
(2)示例1:人人争做谣言“粉碎机”,开动公民责任的“引擎”。示例2:浇灭网络谣言的“火”,根除网络社会的“瘤”。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注意漫画中“剪子”和“网络谣言”的图案,明确“剪除网络谣言”的主题,然后扣住这一主题写广告语,注意修辞的运用。 故答案为:
(1)画面的左边是一台大大的电脑,显示屏眉头紧锁,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吐着长长的舌头,舌头上书写着四个大字:“网络谣言”,画面的右上角有一只手拿着一把大剪刀,用力地去剪断电脑的舌头。
(2)示例1:人人争做谣言“粉碎机”,开动公民责任的“引擎”。示例2:浇灭网络谣言的“火”,根除网络社会的“瘤”。
【点评】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8.2017年11月24日,国防部在武汉市举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专题新闻发布会。国防部“新闻局、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发布会上介绍称,武汉军运会定于2019年10月18日至27日举行。下图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请据图说明徽标的构思寓意。
【答案】 ①“五角星”突出和军人特征,寓意世界各人在中国倡议下,齐聚武汉,共庆和平盛会;②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③会徽的“彩带”造型,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或者:形似武汉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④彩带呈“7”字型,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解析】【分析】本题中,请据图说明徽标的构思寓意。可以从构思和寓意两方面来考虑。画面中有“五角星”、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会徽的“彩带”造型、彩带呈“7”字型构成,然后结合“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主题来分析寓意即可。
故答案为:①“五角星”突出和军人特征,寓意世界各人在中国倡议下,齐聚武汉,共庆和平盛会;②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③会徽的“彩带”造型,象征中国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凸显中国和平发展理念(或者:形似武汉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地域文化特色)。④彩带呈“7”字型,象征武汉市即将举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9.下面是介绍“重阳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五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4个字)
【答案】 ①九月初九(答“九月九日”亦可答9月9号不给分);②起源(源由);③别称;④习俗(庆祝形式);⑤秋游赏菊(答出赏菊即可)
【解析】【分析】作为思维导图,考生要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第一处是对前面“时间”的解说,此处需要填入“重阳节”的时间;第二处是领起后面“古代季秋丰收,祭天祭祖活动”,这应是重阳节的来源或缘由;第三处是领起下面三个内容,即“敬老节”“晒秋节”“登高节”,而这三者都是重阳节的别称;第四处是领起后面四个内容,其中已经给出了三个,即“登高祈福”“配插茱萸”“宴饮求寿”,这些都是重阳节的习俗;第五处,该处与下面三个重阳节习俗并列,可见其中也应该填入具体的重阳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①九月初九(答“九月九日”亦可答9月9号不给分);②起源(源由);③别称;④习俗(庆祝形式);⑤秋游赏菊(答出赏菊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解答此题时,一要观察清楚图表上的内容,二要读清楚题目的要求。
10.下面是某班级推选校园歌手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本次校园歌手的推选,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先要制定方案,并在班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然后确定评委,通过抽签确定选手的出场顺序,经过现场打分,最后推选出班级校园歌手。
【解析】【分析】由题干可知,图表的主题是“推选校园歌手”,从图文来看,由准备和实施可知,应先从准备的两个方案开始表述,再从实施的三种顺序进行组织答案。要注意字数不超过75个字。
故答案为: 本次校园歌手的推选,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先要制定方案,并在班级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然后确定评委,通过抽签确定选手的出场顺序,经过现场打分,最后推选出班级校园歌手。
【点评】该题考查图文转换(构思框架图文转换)的能力。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内在联系,重点把握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事理上的因果关系,注意发展变化所依赖的条件。接着明确答题要求,关键明确答题范围、内容、字数、遣词造句、表述角度与表达方式等。最后精心组织语言,注意表示次序、方位、事理等词语的选用。
11.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
【答案】 (1)这张图里有一个鼠标,连着一个木工手中的电锯,而电锯正在锯的是一支支正在写字的笔。
(2)讽刺了现在的人们总过于依赖网络中的输入法,觉得方便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喜欢用电脑和手机,从而导致养成了越来越容易提笔忘字的现象。
【解析】【分析】(1)本题画面中出现了三个关键点:鼠标、工人和写字的笔,所以答案应扣紧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叙述漫画:这张图里有一个鼠标,连着一个木工手中的电锯,而电锯正在锯的正是那一支支正在写字的笔。而揭示漫画寓意,要找到漫画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2)漫画有标题的,一般多注意标题的含义;还要多注意漫画的夸张、变形之处,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另外,还要多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幅漫画讽刺了现在的人们总过于依赖网络中的输入法,觉得方便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喜欢用电脑和手机,从而导致了越来越容易提笔忘字的现象。
故答案为:⑴这张图里有一个鼠标,连着一个木工手中的电锯,而电锯正在锯的是一支支正在写字的笔。
⑵讽刺了现在的人们总过于依赖网络中的输入法,觉得方便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喜欢用电脑和手机,从而导致养成了越来越容易提笔忘字的现象。
【点评】⑴此题考查把握漫画的能力。画面内容用说明性文字表达,言简意赅按照一定次序描述。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寓意一般是讽刺或者揭露社会现实中某些方面。 ⑵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