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与免疫
一、名词解释
1、互利共生
2、寄生
3、共栖
4、拮抗
5、条件致病菌
6、内毒素
7、外毒素
8、类毒素
9、抗毒素
10、毒血症
11、菌血症
1
12、败血症
13、脓毒血症
14、干扰素
15、补体
16、主动免疫
17、被动免疫
18、天然免疫
19、适应性免疫
20、细胞免疫
21、体液免疫
22、抗原
23、抗原决定簇
24、半抗原
2
25、初次应答
26、再次应答
27、单克隆抗体
28、凝集反应
29、沉淀反应
30、补体结合反应
二、填空题
1、按病因可把各种疾病分成两大类,即 和 。凡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或是其它生物,称为 。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是 、 和 。
3、细菌性病原体会通过产生 、 和 等物质危害宿主;病毒会通过 、 和 等方式危害宿主;而真菌则会 、 、 和 等方式危害宿主。
4、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可分为 和 两方面,前者包括3个具体的能力,即 、 和 ,而后者包括两方面,即 和 。
3
5、外毒素是有毒性的蛋白质,本质是 、 和 。假设用 浓度的 脱毒,就可生成 ,假设再进一步用它去免疫动物,就可从中获得 。
6、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因可引起动物和人体发热,故又称 ,目前检测内毒素的最灵敏和最简便的方法称为 。
7、按照现代免疫概念, 、 和 是免疫的三大功能。
8、病原菌侵入宿主后,按期间力量比照或影响大小决定了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即 、 和 。
9、 是检测幽门杆菌的方法。
10、 、 、 和 是显性传染依据性质及严重程度分的几种类型。
11、人体和高等动物防治病原体的屏障结构有 和 两种。
12、人体的白细胞种类很多,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具有吞噬功能的 、 、 和 ;而 和 是无吞噬功能但在特异性免疫中作用及其重要的两种细胞。
13、 、 、 和 是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的四个主要作用。
4
14、炎症是机体对付病原体侵入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通常具有五大特征, 、 、 、 和 。
15、病毒可诱导动物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又可刺激细胞合成一种物质,即 ,它被入侵的病毒激活后,可降解病毒的 ,从而阻止了病毒 的转译和阻止有感染力病毒的合成。
16、补体的本质是一类 ,它能被任何一种 所激活,然后发挥其 、 和 等作用。
17、免疫应答的三个特点是 、 和 。
18、免疫应答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和 。
19、根据T细胞的发育阶段、外表标志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把它们分成四个亚群,
即属于调节性T细胞的 和 ;以及属于效应性T细胞的 和 。
20、抗原物质应同时具有 和 两种特性;那些只具备 而缺乏 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1、 、 和 是抗原物质呈现其免疫原性的三点物质基础。
22、抗体的化学成分是 , 、 、 、 和 是纯化后的抗体分成的五类。
5
23、5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中, 是双体结构, 是五聚体结构。
24、 是唯一能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提供抗体保护的免疫球蛋白; 是人体最早形成的抗体,在胎儿期就已合成的免疫球蛋白; 是在血液中含量较少,在初乳中含量较高,但无法穿透胎盘; 主要存在于体液和皮肤中,血液中几乎没有,血清中含量极少。
25、在产抗体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有三种免疫活性细胞发挥作用,即 、 和 。
26、对机体注入抗原后,经一段较长的潜伏期会出现一个以 抗体为主且很快会消退的阶段,称为 ,假设不久在注射同一抗原进行免疫,又会出现一个以 抗体为主的阶段,称为 。
27、淋巴细胞杂交瘤是由 和 两者融合而成的杂种细胞,它的特点是可在体内外 并产生大量 。
28、 、 、 、 和 是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所遵循的五个规律。
29、在合适条件下,伤寒沙门氏菌与其抗血清间发生的特异反应应属于 反应。
30、作沉淀反应时,一般应稀释 ,而作凝集反应时,则一般必须稀释 。
6
31、有两个系统和五种成分参与补体结合反应中,包括 系统的 和 成分, 系统的 和 成分;此外还有一个 成分。假设反应后出现溶血现象,则可说明补体结合反应为 。
32、 、 、 和 是生物制品依据所含内容分为的四大类。
33、常用的减毒活疫苗有 、 和 。
34、常用的死疫苗有 、 、 和 等多种。
35、常用的属于类毒素一类的生物制品有 和 等。
36、人工自动免疫是向机体注射 类生物制品,一般用于 ;人工被动免疫是向机体注射 类生物制品,一般用于 。
三、判断题
1、当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其它一系列诊断、预防、治疗措施等的进步,人类会像对付天花一样,能很快消灭或控制各种严重的传染病。〔-〕
2、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最终结局中,其决定因素都在于病原体的强弱。〔-〕
3、病毒病原体和真菌病原体与细菌病原体一样,构成它们毒力〔即致病力〕的基础都是靠侵袭力和毒素。〔-〕
7
4、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仍可保留其免疫原性而成为可作抗原的类毒素。〔+〕
5、细菌的外毒素的毒性比内毒素更强,抗热性和耐热性也更强。〔-〕
6、细菌的类毒素经过0.3-0.4%甲醛处理后,可成为治疗用的抗毒素。〔-〕
7、类毒素属于抗原,而抗毒素则属于抗体。〔+〕
8、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的肠毒素也是一种可制成类毒素的外毒素。〔+〕
9、会引起温血动物和人体发烧的热源质,就是革兰氏阴性细菌所释放的内毒素。〔+〕
10、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就是指机体免除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11、“健康的”带菌者在流行病发生中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伤寒玛丽”的故事必须引以为戒。〔+〕
12、病原菌感染其宿主后,有时可与宿主长期共存而不使发生传染病,但此宿主却成了危险的传染源。〔+〕
13、凡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都发挥非特异免疫作用,而无吞噬能力的白细胞则都发挥特异免疫作用,只有巨噬细胞兼有两种功能。〔+〕
14、干扰素是一类由脊椎动物产生的、防御外来有害核酸入侵的积极免疫反应。〔+〕
15、人体和动物的炎症反应既是一种病理过程,又是一种防御病原体入侵的积极免疫
8
反应。〔+〕
16、在免疫反应中,补体具有扩大和增强抗体功能的作用。〔+〕
17、补体是高等机体血清中的正常抗菌成分,其作用不具特异性。〔+〕
18、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下所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纯蛋白。〔-〕
19、为促使动物细胞产生干扰素,就要用活的病毒或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
20、半抗原是一类只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当它与适当蛋白载体结合后,也可组成一个完全抗原。〔+〕
21、完全抗原须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两个特点,半抗原则指仅具免疫原性而缺乏免疫反应性的物质。〔-〕
22、从本质上讲,半抗原只是一个抗原决定簇。〔+〕
23、在正常的人或高等动物的血清中所存在的抗体,都是多克隆抗体。〔+〕
24、IgA双体因大量出现在人体的各种分泌液中,故又称分泌型IgA。〔+〕
25、Ig的单体是2价的,双体为4价的,五体则是10价。〔-〕
26、IgM是一种五体结构,其分子量最大,抗原结合价最高,在血清中数量最多,且
9
能透过胎盘。〔-〕
27、按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理论可知,当B细胞受到某一纯抗原刺激并分化成浆细胞后就可在血清中取得单克隆抗体。〔-〕
28、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度高于初次免疫应答,但潜伏期较长。〔-〕
29、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除形成抗体的速度和数量上有明显差异外,在抗体种类上则是相同的。〔-〕
30、只有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才可能获得各种有用的单克隆抗体。〔+〕
31、在作凝集反应试验时,为使抗原与抗体间到达一最适比例,一般应稀释抗原。〔-〕
32、在作沉淀反应试验时,为使抗原与抗体间到达一最适比例,一般应稀释抗体。〔-〕
33、可溶性抗原被吸附到某些不溶性载体颗粒上后,就可与特异抗体发生间接凝集反应。〔+〕
34、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指示系统中的溶血素实为一红细胞的特异抗体。〔+〕
35、在补体结合反应中,假设被测样品中产生了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则指示系统就会发生溶血反应。〔-〕
36、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是一种死菌苗。〔-〕
10
37、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
38、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是一种可制成类毒素的外毒素。〔+〕
39、抗毒素是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类的生物制品,可治疗因细菌毒素引起的疾病。〔+〕
四、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 〕。
A 异染颗粒 B 荚膜 C 脂多糖 D 鞭毛
2、与病原细菌侵染宿主时的侵袭力无关的细胞构造是〔 D 〕。
A 荚膜 B 菌毛 C 黏附因子 D 芽孢
3、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C 〕。
A 形态 B 结构 C 侵袭力和毒素 D 分解代谢物
4、不能用0.3~0.4%甲醛制成类毒素的细菌毒素如〔 D 〕。
A 白喉毒素 B 肉毒毒素
C 大肠杆菌毒素 D 内毒素
11
5、用于处理外毒素以制备类毒素的甲醛浓度为〔 B 〕。
A 0.1~0.2% B 0.3~0.4%
C 0.5~0.6% D 0.8~1.0%
6、测定内毒素含量的简便快速方法是〔 C 〕。
A 艾姆斯法 B 免疫磁珠法
C 鲎试剂法 D 凝集反应法
7、关于内毒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
A 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B 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C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D 性质稳定,耐热
8、幽门杆菌侵入宿主是通过〔 A 〕途径。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皮肤创口 D 泌尿生殖道
9、婴幼儿易患脑膜炎和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其主要原因是〔 12
C 〕还发育不完全。
A 皮肤屏障 B 粘膜屏障
C 血脑屏障 D 血胎屏障
10、一个较为科学的免疫概念是〔 D 〕。
A 机体对传染病的防御能力
B 由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屏障抵御病原体进入
C 杀死并清除自身损伤、衰老和突变的细胞
D 机体用以识别和排除一切内外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11、病原体由宿主局部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未在血流中大量繁殖的是〔 C 〕。
A 败血症 B 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12、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的是〔 B 〕。
A 败血症 B 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13、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的是〔 A 〕。
13
A 败血症 B 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14、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的是 D 〕。
A 败血症 B 毒血症 C 菌血症 D 脓毒血症
15、以下关于干扰素的论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D 〕。
A 一类具有多种调节功能的蛋白质
B 抗病毒范围广泛
C 受保护细胞产生的抗病毒蛋白质
D 抗病毒作用无种属特异性
16、人体中专对外来异物进行非特异性吞噬的白细胞是〔 B A 多形核白细胞〔粒细胞〕 B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C T淋巴细胞 D B淋巴细胞
17、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执行抗原递呈作用的是〔 D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14
。
〕。
〔 〕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巨噬细胞
18、在体液免疫中,促使B细胞活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的T淋巴细胞属于 B 〕。
A TS B TH C TD D TC
19、在肿瘤免疫、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是〔 D A TS B TH C TD D TC
20、细菌的菌体抗原,尤其是其LPS-蛋白复合物常称为〔 C 〕。
A Vi抗原 B K抗原 C O抗原 D H抗原
21、H抗原就是指细菌细胞外表的〔 C 〕。
A 外表抗原 B 菌体抗原 C 鞭毛抗原 D 菌毛抗原
22、在以下所列的脊椎动物组合中,只有〔 C 〕才能形成5种完整的Ig。A 人与两栖类 B 人与鸟类 C 人与鼠 D 人与兔
23、在抗体分子中,能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C 〕。
A VH B CH C VL和VH D CL和CH
15
。
〔 〕
24、在以下免疫球蛋白中,能透过血胎屏障的只有〔 A 〕。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25、在以下免疫球蛋白中,能主要分布在唾液、初乳等分泌物中的是〔 B 〕。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26、在以下免疫球蛋白中,除抗细菌和病毒外,最能中和细菌毒素的是〔 A 〕。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27、在以下免疫球蛋白中,与补体结合力强,并具有溶菌、溶血作用的是〔 C 〕。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28、目前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抗体形成的学说是〔 C 〕。
A 模板学说 B 侧链学说
C 克隆选择学说 D 自然选择学说
29、当抗原注射到机体中并出现初次免疫应答时,血流中的抗体以〔 C 〕为主。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16
30、当再次注射抗原后,机体会出现潜伏期短、抗体维持时间长、滴度高并以〔 A 〕为主的再次免疫应答。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31、完整的细菌或血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间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发生〔 A 〕。
A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32、血清、毒素度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间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发生〔 B 〕。
A凝集反应 B 沉淀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33、在进行抗原与抗体的血清学反应前,一般应先稀释抗体的反应〔 B 〕。
A沉淀反应 B 凝集反应 C 中和反应 D 补体结合反应
34、当利用可溶性抗原作间接凝集反应时,反应系统中通常就应稀释〔 B 〕。
A抗原 B 抗体 C 抗原和抗体 D 不必稀释
35、用于治疗破伤风毒血症的生物制品,是以〔 C 〕为抗原注射于马体后所提取的产品。
17
A外毒素 B 内毒素 C 类毒素 D 破伤风梭菌
36、预防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 C 〕。
A死疫苗 B 类毒素 C 减毒活疫苗 D 亚单位疫苗
37、用于预防百日咳、伤寒、副伤寒的疫苗都是〔 A 〕。
A死疫苗 B 类毒素 C 减毒活疫苗 D 亚单位疫苗
五、简答题
1、如何判断某种疾病是否属于传染性疾病?
2、为什么革兰氏阳性菌不产生内毒素?
3、内毒素如何引起发烧?
4、列举发烧的四大好处。
5、机体内有哪些具有杀伤功能的细胞?简要说明其特点。
6、简述单克隆抗备步骤。
7、细菌类、病毒类和真菌类病原体对人类和高等动物的致病力有何差异?
18
六、问答题
1、试分析一种疾病能既为感染性又为非传染性的吗?
2、简述一个细菌进入机体的遭遇。
3、试分析说明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间并无截然界限。
4、正常人外周血液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的比例约为1.5:1-2:1艾滋病患者体内两种细胞的比例降低至小于1这将产生什么问题?
5、胎盘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免疫抑制,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