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卷第3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NGHE S&T UNIVERSI rY 2015年5月 M 2015 V01.17 No.3 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声研究木 李婷婷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 要:“水陆法会”是当今汉传佛教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种寺院佛事活动,是汉传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对洛阳白马寺 “水陆法会”仪式的研究,可见佛教文化传播与声乐有极大关系。就是说,音乐不仅是佛事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丰富的音 乐形式和内容。让参与者在感受佛法博大精深之时,又体会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水陆法会;音乐形态;梵呗;法器 中图分类号:J6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424(2015)03-0097-05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 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佛门子弟一 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佛教“祖庭”和“释源” ,从而 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水陆法会”是 洛阳白马寺佛事活动中最盛大且最隆重的法会,全 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略称为“水陆 法会”,又称为“水陆道场”“悲济会”,是汉传佛教的 种修持法。启建“水陆法会”的主要目的,是要通 过佛法的威力,以施食、施法等方式来普度众生,使 一第三日:四更供上堂(即修斋施主以珍宝、香 花、灯、斋筵、食衣、法六尘妙供,敬供内坛诸佛菩萨, 表示对诸佛菩萨的虔诚之心),五更请赦(即请司事 天神,释放被囚禁受苦的六道众生),午刻斋僧。 第四日:三更请下堂(即请六道众生参加法 会),四更奉浴,五更说戒。 第五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 僧。 其皆以解脱。“水陆法会”以其殊胜的功德,普利人 天,使冤亲得渡,使凡圣同资,并祈求世界和平,国泰 民安,因此千百年来一直是汉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 大法会之一。 一第六日: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 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 下坛,至外坛;申时送圣(即将所有牌位都收到西方 船上并焚化,象征六道众生、亡灵都乘船去往西方极 乐世界),水陆法会即告。 法会期间,自第一夜起,每夜于瑜伽坛口各放焰 口一台,至第六夜则放五方焰口(即由五位金刚上 师同时在焰口台上诵经作法),内坛水路法师及诸 坛僧众均参与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顶点。 因为举行“水陆法会”的时间比较长,参加人数 众多,因此经费也比较高。一般寺院只在特别重大 节日才举行,但也有一些专门做经忏的寺院,一年举 行好几场“水陆法会”。洛阳白马寺在2014年举行 了两场“水陆法会”,时间分别是4月12日至19日、 11月1 13至7 13。 、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法事安排 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法事一般为七昼夜,内 容主要为结界洒祭、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 堂、供下堂、奉喻、施食、受戒、诵圣等。其进行程式 为: 第一日: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结地方 界、结方隅界、结虚空界)恭请诸佛菩萨降临护持道 场,五更遣使建幡,幡上写着“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 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高悬于大雄宝殿左前方的 刹竿上,旨在昭告天人,上至天庭、下达地府,报告何 时何地将举办水陆法会,希望诸佛菩萨及六道众生 能来参加法会。 第二日:四更请上堂(即恭请诸佛菩萨、声闻、 二、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坛场设置 “水陆法会”仪轨自宋代设立后,经过不断增 补,日趋完善。现代“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念诵 缘觉以及历代祖师莅临法场为众生说法),五更奉 浴。 收稿日期:2015—03—20 经典及其人数、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序等,都有详 尽的规定。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外坛多设于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8一),女,河南焦作人,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基金项目:洛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声研究”(2014B160)。 98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环绕大殿或法堂的厢房配殿中,是念佛诵经的坛场; 内坛为主法场,造像设施布置、香花供养,都要力求 庄严。 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坛场布置如下: 外坛分为六个坛场:大坛(设于大佛殿),二十 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宝忏》,因此又称“梁皇坛”;诸 经坛(设于卧玉佛殿),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设 于毗卢阁),七人,专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设于 玉佛殿),七人,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设于接 引殿),两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设于 山门处),亦称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 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监坛一人,共计四十八人。 内坛(设于印度殿)是整个法会的中心坛,像设 施布置、香花供养,都要力求庄严。内坛中,主法一 人,正表一人,副表一人,香灯及各种执事数人。内 坛设置如下:正中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 陀佛三像;下置供桌,摆放香花、灯烛、果品供物,其 前方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摆放仪式中主 法、正表、助表及斋主四人所用法器及仪轨本等;四 周用黄色幕布围绕,将内坛分成三部分,两侧幕布上 分别挂着上堂和下堂的水陆画像,画像下排列着牌 竿,记录着每一位圣凡的名称,牌上画着宝盖,宝盖 下画着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作区别。 三、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仪式音声分析 “水陆法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 的历史,它是集各种、仪轨于一身,融念赞、诵、 礼、音乐、美术于一体的盛大的佛教法事活动,其中 音声是法会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第一天的“洒 净”开始,直到第七天的“送圣”结束,音乐始终贯穿 整个法事活动,音乐与法事密不可分。 “水陆法会”中的音乐不论从形式还是风格上 都与特定仪式的目的、环境、意义相吻合,能够引起 仪式实施者与参与者的心理、生理效应,从而使仪式 的象征意义更加突出。由于仪式音乐形成受到社会 环境、文化环境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仪式音 乐所展现出的特点也不一样。可以说,仪式环境中 的各种声音,都可能具有“音乐”的属性而成为仪式 音乐研究的对象 。 (一)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中的梵呗音声分 析 梵呗是与寺院佛事活动为一体的,在僧人的意 识中,没有于佛事活动的梵呗,也没有佛事活动 离开梵呗举行。梵呗对于寺院的僧众来说并不是一 种音乐,而是他们修行的必修功课、是他们参禅礼佛 的法门,也是他们在佛事活动中沟通阴阳两界的类 似于咒语,具有神秘力量的存在。“梵呗”是洛阳白 马寺“水陆法会”音声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贯 穿整个法事活动的核心,不论是大坛礼拜的《梁皇 宝忏》、法华坛讽诵的《妙法莲华经》,还是“放焰口” 仪式中诸多的和咒语,都属于梵呗。关于寺庙 中如何学习或教授梵呗,净修法师说:“梵呗的演 唱,一般为自学,并没有专门负责教授演唱梵呗的师 傅。僧众都是在每天的早晚课中,或是在各种佛事 活动中不断地聆听、模仿,空闲时间自己拿着功课本 揣摩,并且功课本中一般只记录梵呗中的骨干音,因 此有些僧人演唱的并不是完全精确,需要长久的练 习。”现就对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中所用梵呗的 种类、旋律特点、节拍节奏、演唱方式等方面进行一 些分析。 1.梵呗的类别 梵呗,按文学形式来分的话,大致可以分为赞、 偈、咒、文四大类。 (1)“赞”,一般是大德祖师所作,用来赞颂佛、 菩萨功德伟业的韵文章句。其内容不仅包括对诸 佛、菩萨的赞颂,如“放焰口”仪式中所唱诵的《观音 赞》《面燃大士赞》等,还有对佛经的赞颂,如“水陆 法会”期间法华坛所诵《妙法莲华经》,还有《金刚经 赞》《药师经赞》等,也有对佛事及法器的赞叹,如 《杨枝净水》《宝鼎香赞》《千佛仪赞》等。 赞在文学形式上属于长短句结构,有五句赞、六 句赞、八句赞、十句赞等结构形式。每种结构中的字 数是相对固定的,并且也要求押韵,一般还需反复念 唱三遍。其中,五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为5、4、7、7、4, 共5句27字。六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为4、4、7、5、4、 5,共6句29字。“放焰口”仪式拜座、登坛部分唱 诵的《杨枝净水》就为六句赞:“杨枝净水,遍洒三 千,性空八德利人天,饿鬼免针咽。灭罪除愆。火焰 化红莲。”八句赞有三种类型:①4、5、4、5、4、5、4、5, 共8句36字;②5、7…7 5 7、7、9、5,共8句52字;③ 5(或6)、6、7、6(或5)…7 6 7、5,共8句48(或49、 50)字。十句赞每句字数结构为4、4、6、4、6、8、6、3、 6、4,共lO句51字 。 (2)“偈”有大德祖师作品,也有中佛、菩 萨、罗汉的偈言,一般也都是赞佛或作佛、成佛的述 法言语。据《百论疏》卷上载:“偈有两种,一者通 偈,二者别偈。”通偈为梵文,别偈为汉文。别偈一 般有四句,分别由四、五、六、七言构成,与我国古代 绝句、七律等文学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 李婷婷: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声研究 四言偈为四言四句16字,或四言八句32字。五言 偈为五言四句20字,或五言八句40字。如“放焰 口”仪式中的五言偈《回向偈》为五言八句40字: (一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 三途苦。(二段)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 报身,同生极乐国。六言偈为六言四句24字,或六 言八句48字。七言偈为七言四句28字,或七言八 句56宇,如“放焰口”五方结界时,正坐所唱《五方 五佛》为七言四句:五方五佛大威神,结界降魔遍刹 尘。今宵毗卢冠上现,一瞻一礼总归真。 (3)“咒”,又称真言,梵文叫“陀罗尼”。传人 中国佛教的咒语为梵文音译,内容不能用现代汉语 翻译,据说一般是佛、菩萨所说的语言,是摄身口意 令心清净无染之密法,有施、降、助、成等密法之功 德。在“水陆法会”中,咒语(真言)应用十分广泛, 如《往生咒》《破地狱咒》《大轮明王咒》《音乐咒》等 等,篇幅长短不一。“咒”的演唱形式一般分为三 种:①主法者单独念诵整个咒语,如《伏魔咒》;②大 众一起念诵咒语,或主法师领唱一句,众僧齐唱一 句,如《大悲咒》《金刚萨缍百字咒》;③默诵,如“水 陆法会”中金刚上师默念的《大轮明王咒》。只是第 二种咒语大都以同音或是级进为主,没有大跳音程, 曲调也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个乐句多次反复,念诵时 仅仅用木鱼或引磬击节伴奏。 (4)“文”,又称之为“白”,是一种散文体或白 话体的文体。梵呗中“文”的演唱往往用节奏自由 的散板 ,在“水陆法会”中出现较少。 此外,在“水陆法会”中还有一种特殊的梵呗, 就是“佛号”。这种梵呗只是唱诵佛的名号,比如净 土坛称颂“阿弥陀佛”名号,“放焰口”仪式中也有念 诵“观世音菩萨”名号。 2.音阶、调式、旋律特点 梵呗是一种用音乐供养诸佛、菩萨的形式,音乐 因其无物质性,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见其形,因此被认 为最能够也最易于与神明沟通。“水陆法会”中的 梵呗的旋律风格都比较庄重,表达对佛的恭敬,因此 梵呗具有“炳发八音,光扬七善。壮而不猛,凝而不 滞,弱而不野,刚而不锐,清而不扰,浊而不蔽,淳足 以起畅微言,怡养神性”【3 的特点。从“水陆法会” 所使用的各类梵呗可以看出,其音阶构成大都为五 声音阶,也有个别的是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 转换调式在“水陆法会”仪轨音乐中并不多见。 一般来说,一支曲调都是一个调式,但也存在不断转 换调式调性,使音乐情感层层递进的情况。这种情 况在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曲调中出现较多,“其 中主要存在于我们民族传统音乐的‘清角为宫’和 ‘变宫为角’这两种类型的曲调中”_5]。这是梵呗传 人我国后与本土音乐不断融合的结果,是转调发生 在两曲相连的情况下。 “水陆法会”音乐的旋律大多十分平稳、均匀, 音程之间一般为级进或同音进行,跳进并不多见,具 体分析有下列几种情况。 (1)演唱时多用倚音、滑音、波音等装饰曲调, 用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曲调的 特征。倚音一般出现在上方二度或三度,滑音多用 于句末,波音多出现在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上方 二度。装饰音的加入有一定的自由性,每次诵唱的 时候装饰音都不尽相同,主要是对骨干音的加花装 饰。这种婉转曲折的带腔性音乐,大大增加了音乐 的神秘感,渲染了敬畏神灵的氛围。 (2)旋律起伏很小,大都为级进与同音进行,没 有戏剧性的高潮,均匀平缓。例如: (3)旋律中出现大量重复演唱的乐段、乐句以 及乐节。例如’: ① 音重复 荤妻嚣霞再 嚓蒌窜垂萋基 ⑦乐节雷复 ③乐句重复 以上例子为完全反复,在“水陆法会”的梵呗中 还常出现变化重复,如有节奏变化的,也有旋律加花 变化的,还有同头换尾或同尾换头变化的。 “水陆法会”法事在七昼夜之间进行,时间长, 梵呗众多,如音乐不使用重复发展的手法,势必会给 僧众的演唱带来巨大的困难,若完全重复,音乐又会 死板呆滞,毫无灵性,因此大多梵呗都会以变化重复 的手法进行。 (4)“水陆法会”的梵呗曲调节奏一般较为规 整,经常会出现一字多音、一曲多用的情况,类似于 我国民歌曲牌体戏曲的旋律特征。在中国的曲牌体 100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戏曲中,一个曲牌可以填上不同的词进行演唱,即同 曲不同词,而梵呗传人我国后,就与我国戏曲、民歌 不断融合发展,一曲多用、一字多音也就成为梵呗的 一大特色,如《千花台上卢舍那佛》就是典型的一字 多音。 3.节奏、节拍 “水陆法会”中的梵呗主要可以分为两种节奏 类型:一种是规整节拍,一种是自由节拍 。规整 节拍使用的是一板三眼,主要在“赞”和“偈”当中使 用。一板三眼节拍的梵呗一般都是由主法师散板举 腔开始,众僧再齐唱进入的节奏。不过,还有一些规 整节拍为一板一眼、有板无眼。这类节拍一般用在 “咒”(“真言”)当中,第一遍一般为一板三眼,第二 遍则为一板一眼,第三遍有板无眼,演唱的速度越来 越快,使音乐层层递进,达到高潮。 若细分“水陆法会”仪式音乐的规整节拍类型, 当有以下四种。 (1)平均型。此种节奏一般运用二分音符、四 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其特点是旋律平稳、速度缓慢、 每个音符时值均衡。 (2)切分型。“水陆法会”中的切分节奏音乐并 不像艺术歌曲是用来增加律动感,而是打破音乐的 律动感,使整个音乐听起来连贯流畅、连绵不断。 (3)前疏后密型与前密后疏型。此类节奏使音 乐听起来张弛有度,韵律感加强。 前疏后密型: C』 c ‘|f. 前密后疏型: 幽 (4)密集型组合节奏。此种节奏给庄严肃穆的 仪式平添了一种活跃的气氛,增加了潇洒豁达的气 质。 管 ’幽凹凹幽 管一tfd'f'Ct 在“水陆法会”中,还有大量自由节奏。它一般 是在主法师单独唱诵“真言”时出现,类似于戏曲中 的散板,没有规定性的强弱拍。例如,在“放焰口” 仪式、念亡者名单时,净修法师就是运用散板的节奏 类型来诵读。节拍有规律地高低起伏,连绵不断,节 奏感比较弱。 4.演唱方法 “水陆法会”中梵呗的演唱方法一般分为独唱、 齐唱、应答式三种,也有分两个声部,每个声部演唱 曲调不同,两声部形成立体和声,或有时交错为轮唱 的形式,在大坛礼拜《梁皇宝忏》时,就是该种唱法。 净修法师站在坛场领唱,两侧分别有三排18名 僧众和居士进行合唱,法器伴奏者在第一排或第二 排靠近主法者的最边的位置。 法师和僧众在唱诵梵呗时,并不以表演的心态 来演唱,而是要时时观想,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 的含义,达到一种超脱世俗而与神灵沟通的意境。 此时,必须在都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空灵的状态下进行,强调以音乐的和谐宁静来抚慰 人心,达到修行悟道、祈福消灾的功用。 (二)“水陆法会”中的法器 法器指的是佛教法事或日常修行所用到的器 物。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具备音乐性的 法器,如用以摆设、供养、修行的烛台、念珠、锡杖、如 意、五佛冠等器皿;另一类是具备音乐性、用以法事 活动,或召集僧众所用的木鱼、钟、鼓、引磬、铃等法 器。作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我们局外人看来是 乐器的器物,佛门中人只认为它是法器,是他们参佛 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中所用到的具备音乐 性的法器有以下几种。 (1)钟,击奏体鸣乐器,是法事中主要的法器, 主要有报钟、大钟、小钟(又名半钟)、斋钟四种。在 “水陆法会”仪式中,主要用到的是大钟和小钟两 种。其中大钟主要是召集众僧举行法会或迎接佛门 高僧用的,而小钟则是挂在法堂左侧,做法事时敲击 伴奏。 (2)鼓,击奏膜鸣乐器。目前,寺院中主要有法 鼓、大鼓、手鼓、堂鼓。其中,堂鼓是法会中必不可少 的击节乐器,在梵呗的演唱中起到引人、推动、变换 节拍、链接段落过渡的作用,也有警醒世人、庄严道 场的功效,而扁鼓由于其声音脆亮,在法事仪轨中, 尤其在回向的过程中,用作唱诵伴奏乐器。 (3)木鱼,诵经时敲打击节的法器。由于其音 声随着节奏节拍而整齐划一,有节制声调与提醒心 神、防止瞌睡的作用。在“水陆法会”中,木鱼声往 往伴随主法师的独唱敲击节奏,或是两曲之间的衔 接与过渡。 (4)引磬,底部贯以纽,附木柄或金属柄, 以小铁袍敲击,用于诵经礼佛起止法器。其声音清 脆、悠扬,具有振醒昏迷的作用。 (5)铛子,法会唱赞时,与铪子配合板眼敲打, 李婷婷:洛阳白马寺“水陆法会”仪式及其音声研究 101 用以庄严节奏,为板乐供养之一。 深。在这场音乐性丰富多彩而盛大的佛事活动中, (6)铪子,法会唱赞时,与铛子配合板眼敲击的 不论是佛门中人还是世俗大众(局内人与局外人), 法器。铪子不敲时两片合拢,敲打时六指托之,放于 都能感受到佛教音声“清净庄严,超然脱俗”的神 胸前,所以又称“平胸铪子”。 韵。所以,《法华经》云:“或以欢喜心,歌叹颂佛德, (7)铃,在佛前诵经时所鸣打的法器。它是“水 乃至一小音,皆共成佛道。” 由此可见,清净的“梵 陆法会”“放焰口”仪式中主法师演唱时必不可少的 音”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佛教音声还是中华民族 法器之一,具有惊觉、欢喜、说法等三义。 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保护我国汉传佛 在“水陆法会”仪式中,法器始终伴随着梵呗的 教仪式音声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功 演唱,都是为诵经礼佛伴奏所用。在洛阳白马寺中, 效。 单独的器乐曲十分少见,如果敲打不如法,则会扰乱 大众,因此,司法器者应以“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 [参考文献] 心”来自我警惕。 [1]袁静芳.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 四、结语 社,2003:5l_54. 在佛教的概念中,仪式中所包含的梵呗、器乐并 [2]狄其安.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社。2014:6. 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形式,而是供养三宝,礼赞佛、 [3]印再生.佛教梵呗音乐在我国之缘起与发展[J].乐府新声,1998 菩萨及参禅修行的法门。“水陆法会”中的仪式音 (2):46. 声是仪式行为的过程和产物,是仪式过程的重要组 [4]郑成统.厦门南普陀水陆法会瑜伽焰口梵呗音乐文化初探[D]. 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不论是主法者还是参加仪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26. 式的僧众、居士及斋主,都是通过演唱或聆听这些佛 [5]袁瑾.水陆法会音乐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院,2004:15. 乐,从而获得宗教体验和精神上的慰藉。就是说,丰 [6]杨民康.论中国传统仪式音乐中的回旋体结构原则[J].黄钟, 2003(2):41. 富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使得参与者真切地体会 [7]韦民.白马寺佛教音乐初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2):1. 到宗教仪式的艺术魅力,也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 Shui—Lu Rites Of WlIite Horse Temple in Luoyang City and its Music Study Li Tingting (Luoyang Normal College,Luoyang City,Henan Province) Abstract:Shui—Lu rites,one kind of Buddhism activities with the largest scale held by Chinese Buddhism。is also the met}l0d of cultivation for Chinese Buddhism.The research 011 Shui—Lu rites of White Horse Temple in Luoyang city shows that the spread of Buddhism culture has much to do with vocal music.Music is the most impor- tant part of Buddhism activities.and various forms and rich contents of music can lead the participators to feel ex— tensive and profound Buddhist doctrines,and also enjoy the artistic charm of music. Key words:Shui—Lu rites;music forms;Buddhist chants;musical instruments for Buddhism [责任编辑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