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理学院 专业:农药学 学号:09310110020 姓名:王熠
实验四: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检测哺乳动物骨髓细胞中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出现率,间接反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的高低,从而判断受试动物是否具有致突变作用。主要用于测试干扰细胞有丝的物质。
2、实验原理
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但微核仍保留于PCE细胞中,因此可通过计数PCE细胞中的微核来判断受试物的致突变作用。
3、实验材料
3.1实验动物
7~12周龄健康小鼠,体重20~30g,10只,雌雄各半。
3.2试剂
小牛血清(灭活);甲醇;姬姆萨染色液: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丝裂霉素C。
3.3器材
生物显微镜、恒温水浴箱、解剖剪、镊子、止血钳、注射器、灌胃针头、载玻片、玻璃染色缸、塑料吸瓶、吸管、乳钵、干净纱布、滤纸等。
4、操作步骤
4.1试剂的配制
4.1.1小牛血清(灭活)
小牛血清滤菌后置于56℃恒温水浴保温30 min进行灭活。
4.1.2磷酸盐缓冲液(pH 6.8)
1/1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磷酸氢二钠(Na2HPO4) 9.47 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1/1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二氢钾(KH2PO4) 9.07 g溶于1000ml蒸馏水中;
1/15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50ml与1/1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ml混合即可。
4.1.3姬姆萨染色液 将Giemsa染料和少量甲醇于乳钵里仔细研磨,再加入甲醇至375 ml,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25ml甘油,混合均匀。置37℃恒温箱中保温48h。保温期间振摇数次,促使染料的充分溶解。取出过滤,即为姬姆萨储备液,两周后可使用。实验前取姬姆萨储备液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8)1 : 9混匀,即可。
4.2 实验动物的处理
步骤如下:
(1)给药 根据急性LD50,选用使动物出现中毒,但不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受试小鼠腹腔注射丝裂霉素C1.5~2mg/kg
(2)骨髓细胞液的制备 在给与受试物6h后,小鼠脱颈椎处死,打开胸腔,沿着胸骨柄与肋骨交界处剪断,剥掉附着其上的肌肉,用滤纸擦干血污
(3)PCE及微核的观察
涂片 在洁净的玻片一端滴小牛血清1滴,横向剪开胸骨,暴露骨髓腔,然后用止血钳挤出骨髓液至血清中,混匀,推片(长度约2~3cm),在空气中晾干(一般以两节胸骨髓液涂一张片子为宜)
固定 将干燥的涂片置甲醇液中固定5~10min,取出晾干
染色 固定好的涂片放入姬姆萨应用液中染色15~30min,蒸馏水冲洗,干燥
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视野,然后换到油镜下观察计数。成熟的红细胞呈桔黄色,而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单个或多个、边缘光滑整齐,染色与核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一个细胞内有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的情况。但是视野中观察到的微核数目太少,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丝裂霉素C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可使细胞的DNA解聚并阻碍DNA的复制,因此本次试验给药后应该能够观察到可以计数并统计的微核数目。
但是实验结果只观察到数量极少的微核,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原因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所取小鼠骨髓细胞量不足,推片后用甲醇固定时间不足,在染色后冲洗时会使细胞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