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框架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框架

来源:刀刀网
英汉翻译教程—

张培基编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绪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

时间

西汉哀帝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始

过些时候(月支派)

人物

伊存安世高支娄迦谶

“三支”

支亮支谦竺法护释道安

翻译活动

到中国口传一些简短的否经经句译《安般守意经》等30多部佛经译10多部佛经

备注

还谈不上佛经的翻译安息(波斯)人

译笔生硬读者不易看懂,直译意译出现

译175部佛经

主持设译场,《鞞婆沙》

不懂梵文严格直译

《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

主张音译,倡译者署名,“天然西域之趣”

十二门论》《百论》等三十余卷《摄大乘论》等49部经论

1.“诚心爱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2.“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3.“耽于道术,谵于名利,不欲高炫”

应梁武帝聘梵文造诣深

苻秦南北朝

鸠摩罗什真谛释彦琮玄奘古代翻译界巨星实叉难陀

义净不空

隋到唐

印度求经、组织译场、梵汉(75部1334卷)、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即“忠实,通顺”

汉梵(老子著作的一部分)首向外介绍汉著

北宋南宋元明清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

宋太祖拔合思巴管主八智光公布查布徐光启林纾马建忠严复

派人西去求经,开封太平兴国寺内兴修了译经院记载中见不到一部译经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与利玛窦(意)合译

《马氏文通》作者

《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全生述》不懂外文,口述笔译,160多部文学作品《王子复仇记》《拟投翻译书院议》“善译”

赫胥黎《天演论》“信达雅”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尔《群学肄言》

《毁灭》《死魂灵》“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对待翻译工作严肃1.党领导下系统进行2.质量大大提高3.批评与自我批评4.外译汉,汉译外翻译标准日趋统一

我五四近代翻译分水岭

鲁迅瞿秋白

新中国成立

第二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一节翻译的标准

忠实:忠于原作内容、保持原作风格通顺: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惯用法)

理解逻辑关系

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第二节翻译的过程表达直译:保持内容、形式(比喻、形象等)

意译:正确表达原文内容,不拘泥于形式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段、句、重要的词校核错或不妥的词、句

无生僻字、陈腔滥调、标点符号校核两遍:内容、润饰蚊子对照原文通读一遍

第二节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1.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水平

2.努力提高本族语和外语的水平 3.不断吸收和丰富各种基础知识,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外交、经

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

第三章英汉语言现象的对比

完全对应: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日常生活事物词义部分对应: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

无对应:英中新词、反映英美社会特俗风气及事物的词多对应词的搭配能力单词作定:英名前后,汉一般前置

定语的位置短语作定:英名前,汉视习惯

饰形或状英汉均前

词序单词作状饰动英动后汉动前

状语的位置程度状饰状英前后汉视习惯

短语作妆英汉动前后均可

英地点时间(小到大),汉时间地点(大到小)

英简单句→汉复合句英复合句→汉简单句

句子结构英复合句→汉其他句(英主从→汉其他、英并列→汉偏正)

英倒装句→汉正装句英主被→汉被主时间英灵活,汉有先后

句序英灵活,汉前因后果

逻辑英灵活,汉前条件假设后果

英汉前行后目英汉前理后果

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增补、省略、变此类、正反表达

第一节词汇

第二节句法

第一节第二节 1 2 3 4 7 8第三节 9 10 11 1 3第四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

选择:词类、上下文与搭配

词义的抽象化具体(属性、事物、概念)→抽象化

引申特征性词→概念

具体化具体(属性、概念)→具体化

特定环境词→具体化

褒贬:褒贬→贬褒、中性→褒贬

名词转译动词派生名词、含动作意味名词、

后缀-er 名词、习语主体名词、

前置词转译介词、副词译成动词

表知觉、情感、欲望等心理状态形容词:

转译成动词 confident、certain、careful、cautious、

angry、sure、ignorant、afraid、

形容词转译doubtful、aware、concerned、glad、

delighted、sorry、ashamed、thankful、anxious、grateful、able等

副词转译

动词转译:名词派生、名词转用

词类转译法转译成名词:被动句中动词:受(遭)到…+名词、予(加)以+名词

形容词转译:定冠词+形容词表一类人、据情况

转译成形容词:形容词派生名词、不定冠词+名词作表

形容词副词英动(adv.) (adj.)汉名

其他词类转译 (adj.)英名 (adv.)汉动

名词副词

增加动词增加形容词增加副词在不及物动词后(隐含着宾语) 增加名词在形容词前

在抽象名词后

在具体名词(表抽象概念)后

5增加表名词复数的词(增重叠词、数词等)

完成时“曾、已经、过、了”

6增加表词进行时“在、正在、着”时态的词将来时“将、就、要、会、便”

根据意义上的或修辞上的需要对某种时间概念作强调说时

在强调时间上的对比时

增加语气助词“的、吧、呢、啊、嘛、

吗、啦、了、罢了而已”

增加量词表其形状、特征或材料的名量词

表行为、动作量的动量词

增词法

增加据上下文需要及反映背景情况的词增加概括词:“两人、双方、等、等等…”增加承上启下的词增补原文回答句中的省略部分

根据句法上的需要 2增补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动词

增补原文比较句中的省略部分

4 1

增补含蓄条件句中的省略部分重复作宾语的名词

重复名词 2重复作表语名词

3重复前置词短语前省略的名词 4重复作先行词的名词:定从中常用关系词、同位语 1一个动词接几个宾语或表语

为了明确重复动词 2动后有前置词第二第三次往往只用前置词

3连前置词都省略了 1重复其所代表的名词 2重复物主代词的主语

重复代词 3重复关系代词或副词

4some…and others…(some…,others…)译成汉语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一节重复法的主语往往是谓语重复形式的“的”字结构,有时

也可用“有的…,有的…”句式

英原文无重复汉在内容上而不是形式上重复

为了强调保持同样的词重复(英语对仗句汉语保持同样的词的重复)

同义词重复之用两个四字词组

为了生动用词的重叠

四字对偶词组

省代词:主语(前后主语、泛指人称代词)宾语、物主代词省非人称的或强调句中的“it”:非人称用“it”、强调it

从语法角度来看省连接词:并列连接词、从属连接词(表原因、条件、时间)

省略法省冠词

省前置词:表时间地点前置词句首省句尾不省

从修辞角度来看重复出现的短语

可有可无的词

正反、反正表达法英正汉反:动、副、形容、前置、连接、名词短语句子

英反汉正:动、副、形容、名、短语、句子

第五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

把原文一个单词译成句子(副词、形容词、名词)

分句法把原文一个短语译成句子(分词短语、名词短语、前置词短语)

分句、合句法

把原文一个句子拆开

合译原文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

合句法合译原文主从复合句

合译原文并列复合句

英主汉主

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译成主动句英主汉宾

译成带表语主动句

被动语态的译法

常用被动句型的翻译(P117) “被…”或“给…”

译成被动句“(遭)受…”

“为…所”

译成“把”“使”和“由”字句

以what,whatever,whoever等按原文翻译

提前时为强调it可译

主从 it作假主语引出的真主语从句不提前it不译宾从译that,what,how按原句顺序(有时可加“说”)

译it假宾句that句按原句顺序译,it不译(有时that宾提前)名词从句的译法

表从(按原文顺序)

不提前

概括提前

同位语从加“即”(或“以为”)或用冒号、破折号分开

身份称号同位语从放专有名词前

具体性、形容词、数词放本位语后

适当扩充或加—或:

前置(“的”词组+被修饰词,英复合句变成汉单句)

性定从后置(从句复杂译成后置并列分句)重复、省略先行词

融合(There be结构、译带定从英复合句讲英主压成汉主,定从译成谓,融合成一句)

前置(带“的”前置定语,不普遍用法)

定语从句的译法

非性定从原从后置,重复或省略关系词

译成并列分句原从前置,重复关系词后置译成句

译成说明原因、结

兼有状语职能的定从果、目的、让步、假

设、条件等偏正复句

译成相应的表时间的状语

时间状从译成“刚(一)…就…”句式

译成并列分句译成表“因”分句

原因状从译成因果偏正复句

译成不用关联词而因果关系内含的并列分句译成表“条件”分句(一般置前)

状语从句的译法

条件状从译成表“假设”分句(补充说明情况的分句后置)

译成补充说明情况的分句

让步状从译成“让步”分句

译成“无条件”分句(“不论、不管、无论、管、随”)

目的状从译成表“目的”前置分句

译成表“目的”后置分句

第六节长句的译法

概况首先弄清楚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意思,然后分析各层间逻辑关系(因果、时间等),再按汉语习惯表达

顺序法(按时间或逻辑顺序)

具体逆序法(英汉表达顺序不同甚至完全相反)

分译法(按汉语多用短语的习惯,可适当加词语)

综合法(仔细推敲,或按时间先后,或按逻辑顺序,有顺有逆、

有主有次地对全句进行综合处理)

第六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下)

直译法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译法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完全相同、大体相同意译法(不可能或没必要直译时用)

第一节习语的译法保持英特色,不用汉中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习语硬套

典故性英习语汉译时交代清楚原意

注意以缩略形式出现的习语如不能理解译原型

英中无习语但在一定上下文中,在忠实于内容和总的风格的前提下,可译成汉习语(不可滥用,以词害义) 拟声词(P169)特点:同时兼顾动作和声音

使用

第二节拟声词的译法英有汉也运用译成汉语动词或名词附加语

一词兼状几种不同事物译成拟声动作义

译法英有汉不用非生物声:“…声”或“…响”

动物叫声:“…叫”或“…鸣”

英无汉用

音译(专有名词:人名、地名)

译名不至于过长,不明显音可不译

避用与上下文容易联成意义或具有明显褒贬意味的字

音译注意避用生僻字

姓不必译成汉人姓妇女名字可女性化

影片等译名宜用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

淘汰:译音过长、联想性太差、带浓厚半殖民地气味

第三节外来词语吸收法意译:报纸、杂志、机关、团体、地名(有一定含义)等(约定俗成原则) 半音半意译

附加说明即加字法(主要为说明类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