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名要打书名号吗
【篇一:报刊社名称中用不用书名号?】
报刊社名称中用不用书名号?
是《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规范呢,还是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规范?
构词成分不是文化产品
张安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阐明,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显然,只有在书面语中标示精神文化产品时才能使用书名号。《海外星云》杂志是精神文化产品,在书面语中应当使用书名号。但对《海外星云》依法享有著作权的编辑部或杂志社,却是指编辑《海外星云》的著作权人(作者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海外星云?在著作权人名称中仅仅作为一种构词成分出现,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名称,即不再是书名、报刊名、篇名。编辑部、杂志社尽管是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但并非是精神文化产品本身,因此,海外星云编辑部、海外星云杂志社中?海外星云?不应再加书名号。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社、报社等国内权威报刊机构名称的书面标示,可资借鉴。
去掉这劳什子
何本兴
本人作了一个统计,131种杂志社名称中,用书名号的有81种,约占62%;不用书名号的有50种,约占38%。然而,仔细研究这不用的50种,发觉并不会产生误解,因为它有中心词?杂志社?作提示,一看便知不是普通词语。语
言应以节约为原则,标点符号是一种特殊语言,应能省则省。既然不会影响表达,理应去掉书名号这劳什子,还它一个朴素的面貌。
书名演变为标志
王 俊
报刊社的名称中涉及报刊部分要不要加书名号,我觉得还是应该加的,但不加也不能算错。《海外星云》杂志社,很明确表示出该杂志社的业务内容和品牌是一本名为《海外星云》的杂志,这种用法应该是没有争议的。而书屋杂志社、新东方杂志社等用法我认为也无不可。因为杂志社的名称不一定要用它所出版的期刊为名。书屋杂志社可以有一本杂志名为《书屋》,当然如果没有这本杂志,或者在这本杂志之外还出版其他杂志,也是可以的。这么说也许有点牵强,那么再举一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通常便不加书名号。诚然《汉语大词典》是一本书,应该加上书名号,但并非该社惟一的产品。这使得?汉语大词典?这五个字从一个书名演变为一个标志,甚至进一步简化为?汉大?,这种情况下不用加书名号自不待言。
从书名用于再命名的原则出发
刘大为
报刊社的名称一般都是用报刊的名称来命名的,从语言学的角度概括,也就是书名用于再命名的原则。讨论报刊社名称中的书名要不要加书名号,应该从这一原则出发。比如,?海外星云??语文知识?这些词语在用于杂志社命名时,
不是作为一般的词语而是作为书名出现在杂志社的名称中的。既然如此,书名号的使用就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写作《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
然而书名号通常是在两种情况下使用的。《红楼梦》《海外星云》的书名号中只有用于专指的词语?红楼梦??海外星云?,可是像《人民日报》《文汇报》之类,书名号中的词语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除了用于专指的词语?人民??文汇?之外,还有类名?日报??报?。?人民?直接就是这份?日报?的专指,?文汇?同样直接就是这份?报?的专指。由于有类名的存在,其实不加书名号也不会改变这些词语的专指用法,正如不给?复旦大学?加上什么标号并不会引起误解一样。
于是在这种情形下给报刊社命名,加不加书名号倒是不必严格要求的。事实上有的报社名称加了书名号,如?《科技日报》社?,更多的则直接就是?文摘报社??光明日报社?。由于类名在起作用,人们仍然会意识到是在以报纸的名称为报社命名。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文汇报》这份报纸不是以?文汇报?来命名而是称为?文汇?,那么在给报社命名时就一定要加上书名号而写作?《文汇》报社?了。
何必画蛇添足
沈尔立
报刊社是个单位名称,不是书名、报刊名,因此不用加书名号,北京的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工人日报社都不加书名号,上海的日报社,用了个报头题字,也未加书
名号。如果我们硬把五个字组成的报社名称拆成两截,写成?《日报》社?,反而显得有点啰唆。手头有本《中国老年》,中国老年杂志社也未加书名号,没有人会误会《中国老年》不是一本杂志。当年鲁迅写文章时,写到过未名社、莽原社、狂飙社、朝花社、奔流社,都是杂志社名称,也从未加过书名号,可见在报刊社的名称中加书名号,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用可以避免歧义
李 聿
报刊社的名称涉及报刊部分,还是以加书名号为好,这不仅是出于醒目的考虑(这一点也是重要的),更在于如果不用书名号,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假如有一本杂志叫?语文?,写作?《语文》杂志社?则说明是特指,写作?语文杂志社?则有可能是泛指语文类杂志社。除此而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有的报刊名称(以报头刊封所题之文字为准)本身含有?报??刊?字样,有的不含此类字样,用上书名号就能将二者区别开来,不用则无法断定。江西有个《读写月报》,写作?读写月报社?(有人可能会理解为?《读写》月报社?)就不如写作?《读写月报》社?清晰。印象中湖南的文摘类报纸《文萃》以前曾题为《文萃报》,在这种情况下,?《文萃》报社?(假如写作?文萃报社?就不够明晰)和?《文萃报》(报)社?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不用可能“无事生非”
王惠明
一般要加上书名号。这有多种原因:一是这样做完全符合《标点符号用法》4〃15〃2的规定。二是用书名号,报刊社的名称更为清楚醒目。?《海外星云》杂志社??《语文知识》杂志社?,其类其名一目了然,而不用书名号至少是要人思索,花费时间和精力。三是这样做形成规
范以后,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歧义。
书屋杂志社?既能理解为?《书屋》杂志社?,又可理解为?书屋(即书店)和杂志社?;?新东方杂志社?既可理解为?《新东方》杂志社?,又可理解为?新(相对于以前而言)《东方》杂志社?。避免产生歧义的良策是准确运用书名号。?《海外星云》杂志社?不用书名号,无法排除?海外《星云》杂志社?的误解;?《语文知识》杂志社?不用书名号,人们很容易把它当做集合概念,以为是?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若干杂志社?。
当然,对于一些名气较大的报刊(如?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或者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不用书名号也不会产生歧义,但此例一开,难免审察不周,更难防语境多变,留下隐患。比如北京的?发现杂志社?、广州的?希望杂志社?、重庆的?改革杂志社?等确实令人?浮想联翩?,极易?无事生非?。
不能名不副实
林利藩
近些年,各地纷纷成立报业集团、期刊集团(或总社),过去一社一报(或一社一刊)的局面已被打破,许多报社同时
【篇二:书名号使用方法(详细)】
(一)书名号的基本用法
1.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用书名号标示。示例:《三国演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参考消息》‖《大众电影》‖《瞭望》杂志‖《中华儿科杂志》。
2. 法律、规章、规定、合同等文书的标题,用书名号标示。示例:《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汉语拼音方案》。
3. 文化产品(电影、戏剧、绘画、歌曲、舞蹈、摄影、邮票等)的题目,用书名号标示。示例:影片《红高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独舞《月光下》‖黑白摄影《救死扶伤》‖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石雕《和平》‖湘绣《龙凤呈祥》‖特种邮票《中国皮影》‖相声《钓鱼》‖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游戏软件《仙剑奇侠传》。
4. 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栏目与板块名称,用书名号标示。示例:该报《人民子弟兵》专栏‖副刊《笔会》‖电视台专题节目《体育沙龙》‖北京文艺台《周末三人谈》专题节目。
(二)提示
1. 书名号的形式分双书名号“《》 ”和单书名号“〈〉”。书名号里面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如果偶尔出现三层书名号时,最里一层书名号用双书名号。示例:
⑴《〈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⑵他的毕业论文《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获得一致好评。
2. 单书名号的形式是“〈〉”,不可用数学上的小于号和大于号的组合形式“”代替中文单书名号。
3. 书名、篇章名等如果使用缩略形式,照样要用书名号,示例:阅读《毛选》四卷‖参见
《现汉》第234页‖《沙》剧的布景设计。
4. 丛书名用书名号。至于“丛书”一词放在书名号里面还是外面,要看图书本身书名(主要指封面)是否有“丛书”字样。示例:《万有文库》‖《四库丛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国音乐文物大系》‖《20世纪心理学通览》丛书‖《往事与回忆》传记丛书。
5. 书籍、报刊的版本、版别的位置。因为不是书报名称本身,只是一个注释说明,通常的做法是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紧放在书名号之后。也可以不用括号,直接跟在书名号后面,或放在书名之前。示例:采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编辑《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发行《咬文嚼字》(学生版)‖订阅《读者文摘》中文版‖订阅中文版的《读者文摘》‖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345页。
6. 法令、规定、方案、条例等“草案”“初稿”“试用稿”之类字样,如果包括在文书标题之中,则应放在书名号里面。这类字样在书名号里是否括注,依据原件模式。示例: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十六条‖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
7. 报社、杂志名,如果着眼于单位,指称报社、杂志社、编辑部,一般不用书名号。如果指的是那个文字载体本身,用书名号。如果报刊名称易与普通名词混同,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加书名号。示例:
⑴新闻出版署报纸司和新闻出版报连续组织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就是在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后可在《新闻出版报》上开辟专栏,定期公布对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的结果。
⑵《山西青年》向一稿多投宣战。
⑶《青年记者》注意调查。
⑷《少男少女》请宏志班学生在广州作报告。
8. 教科书名称用书名号,但课程名称不用书名号。示例:
这学期开设微积分课,需要买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微积分》。
9. 位置禁则: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10. 直排规则:直行文稿的书名号的形式是“?”和“?”。必要时也可采用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三)书名号使用常见差错
1. 滥用书名号,随意超出应用范围,如品牌名、证件名、会议名、展览名、奖状名、奖杯名、活动名、机构名,也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有不当之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永久牌》自行车‖《桑塔那》轿车‖颁发《身份证》‖持有《经营许可证》‖附有《产品合格证》‖办理《营业执照》‖填报《职工下岗登记表》‖组建室内乐队《爱乐女》‖荣获《百花奖》‖举办《喜乐杯》足球赛‖《科技日语速成班》招生‖召开《’99油画艺术研讨会》‖《法国近代艺术展览》开幕‖已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采用。
2. 建筑或单位用书名号标示。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参观天坛《祈年殿》‖住在《北京饭店》。
3. 书名号里面的名称和原名称不符,或者将选题内容与篇章标题混为一谈。下面的书名号均使用不当:
⑴摘自《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半月谈内部版》”应改作“《半月谈》(内部版)”) ⑵《人民邮电报》刊发了这篇文章。(“《人民邮电报》”应改作“《人民邮电》报”)
⑶有个同学说,老师教他们,以后再遇到《责任》之类的作文题,按照“谈谈孔繁森,批判,想到钱学森,联系中学生”的程式来写,保险不会豁边。(书名号应改作引号)
书名号的用法比较简单,但是在“某某编辑部”、 “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中书报栏目名用不用书名号,笔者翻查了手边的50种书刊,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规范,让人难以把握。
翻查的50 种刊物中,有30种书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编辑部”,其中23 种报刊名上加用了书名号,如《人民文学》编辑部、《读书》编辑部、《语文月刊》编辑部、《语文建设》编辑部、《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7 种刊物是: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人民教育编辑部、语文世界编辑部、小说月报编辑部、名人传记编辑部、求是杂志编委会、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等。
再看署名为“某某杂志社”的情况,50种刊物中有34种刊物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杂志社”,其中有15种加用了书名号,如《语文月刊》杂志社、《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社、《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秘书工作》杂志社、《知音》杂志社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19种刊物包括“半月谈杂志社”、“求是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读写月报杂志社”、“中国语文杂志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华儿女杂志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家庭杂志社”等。
有的报刊在使用时甚至前后矛盾,《人民日报》在为其属下的《新闻战线》作广告时,“人民日报社”没加书名号,但用到“《新闻战线》杂志社”时却加了书名号;《法制日报》在为其属下的《金剑》杂志作宣传时也是“法制日报社”与“《金剑》杂志社”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
在“某某栏目”中书名号的使用就更加混乱。同一张《中国教育报》上,“凡‘教师书房’所刊图书均可在此购得”,栏目名“教师书房”用的是引号;“《文化视野》好稿一季度获奖
作品”中,栏目名“文化视野”用的又是书名号。同样都是语文刊物,《语文月刊》在介绍自己的栏目时,栏目名上用的是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学语文》在推介自己的刊物时,栏目名上用的又是书名号而不是引号。彼此矛盾,不知正确的用法是哪种。
不管是用书名号的刊物,还是没用书名号的刊物,都有影响广泛的国家级期刊、语文专业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到底用不用书名号,哪种用法才规范,确实叫人无所适从。
“某某编辑部”、“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不管用不用书名号,在表意上都不会出现误解,但由于它们的使用频率较高,若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法,势必影响到语言文学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这一用法进行规范。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
(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
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
(3)娃娃今天要不要读《四书》《五经》(〈〈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
此外,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例如:
(1)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人民日报〉〉)
(2)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人民日报〉〉)
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篇三:单指标题用书名号还是引号?】
单指标题用书名号还是引号?
一篇题为《天才》的小说?
一篇题为“天才”的小说?
用书名号的三条理由
朱睛方
愚以为用书名号为好。理由是:虽是单指标题,但它是一部书或者一篇文章的代表,指的就是一部书或者一篇文章。譬如《咬文嚼字》2002年第3期所引句子“一篇题为《天才》的小说”,“天才”不是单个的名词,而是代表一部小说,理当用书名号。其次,既然是“题为”,已经指出是“题”,是名称,就应该用书名号。其三,引号一般用在强调、突出,或者有特殊意义的地方,目的在于使所引对象“显豁”。而书名号本身就有“显豁”的作用,没有必要改用引号。
不能有法不遵
陈鹤翔
我只知道由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批准、1996年6月1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关于书名号的使用是这样规定的:“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这里是说得很清楚的,凡是“名”均用书名号来标示。“标题”当然也是“名”,为什么不用书名号而偏要用引号?关于引号的使用,《标点符号用法》上是这样规定的:“引号,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这里并没有说“标题名”可以用引号来标示。《标点符号用法》是国家标准法,为何有法不遵,而要另立自己的“格式”?从我所看到的全国各地的许多报刊来说,不管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新闻的标题,绝大多数都是用书名号来标示的。
用引号不合适
张燕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来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用来标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以及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而“天才”是小说的标题,是篇名。它既不是着重论述的对象,也并非有特殊的含义,所以在“一篇题为‘天才’的小说”中用引号不合适。只有用书名号,才能说明“天才”的性质。
书名号可定出标题的特殊性
李 聿
过去我也以为,单指标题用引号为好,理由是这有利于将一本书、一篇文章与它们的标题(因为标题是不包含书或文章内容的)区分开来。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还是用书名号为宜。理由有二:(一)标号主要起标示的作用,引号标示的范围太广,无法突出“标题”的特
殊性,不如用书名号更能明确标示出有关文字是文章标题。(二)书名号,顾名思义当然是标示书名或文章篇名的,而标题就是篇名,用书名号是名正言顺的。
《选集》是这样处理的
曹 政
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选集》第一卷《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题注:“这是为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全书题注中,凡是涉及标题时,都是采用这样的处理方法,即用书名号。
我查过《选集》的竖排本,同样的内容原来用的是引号。
《选集》的编辑工作是非常严肃的。由原来的引号变为书名号,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处理方法,可供我们借鉴。
一般用书名号的比较多
刘一玲
行文中说“题为某某”“以某某为题”等,某某指书、文章等名称时,某某有用引号的,例如:
(1)1996年春夏之交,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家索卡尔在一家文化批评的先锋刊物《社会文本》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越过边界,迈向量子引力的变革性诠释学”的文章。
(2)文章以“小荷才露尖尖角”为题,含蓄,得体。
也有用书名号的,例如:
(3)曹雪芹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
(4)40年代,我写了一个七八十万字的长篇,描写抗战中男女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有一些章节曾在刊物上发表,起名叫《山山水水》。
(5)1996年9月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与丝绸之路文明”国际会议。会上,我提交了题为《罗布泊探险考察一世纪》的论文。
用引号,表明引号中的这些词语是作为特殊名称用而不是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的;用书名号则更明确了它们是书名或文章名等而不是别的名称。因此这种情况用引号和书名号都是有道理的。只是一般用书名号的比较多。
正确理解《标点符号用法》
王惠明
同为“标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指具体的书、报、刊等的名字,一是指名字所代表的书、报、刊等实体。《标点符号用法》4.15.2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它说的显然是后者,对此我们要有正确的理解。单指具体书、报、刊等的名字的不在其列。单指具体书、报、刊等名字的,当用引号标示。“一篇题为《天才》
的小说”,应为“一篇题‘天才’的小说”。如用书名号,则侵犯了引号的职权。书名号可视为引号的特殊类型,但毕竟与引号有不同分工,那就是,引号一般标示单纯的文字内容,书名号标示代表书、报、刊等实体的名称。
题目和文章不是一回事
余双人
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后边举有四个例句,其中《红楼梦》代表“书”,《孔乙己》代表“篇”,《人民日报》代表“报纸”,《中国语文》代表“刊物”。就拿《孔乙己》来说,它代表鲁迅的一篇小说,所以用上书名号。但是小说的题目并不等于小说本身。如果有人要解释这个题目,即鲁迅为什么用
“孔乙己”三字作题目,就不能用书名号,只能用引号了。
试比较一道语文试题的两种标点法:
1.以《与时俱进》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2.以“与时俱进”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显然,前者用书名号是不妥的,因为教师命题时和学生审题时,还没有写成文章呢。“与时俱进”仅仅是一个题目,当然应该用引号。
比较两个句子
李家君
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加上了书名号,它所表示的意义已不再只是这个词或短语的意义了,而是指以这个词或短语为名称(标题)的特定的一本(套)书、一篇文章、一种刊物、一部影视片、一首歌曲等。如果一个词或短语加上了书名号并不具备上述功能,那么这里使用书名号就不合规范。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子夜》是别有深意的一部力作。
②该书以《子夜》为题是别有深意的。
例①中的“《子夜》”指的就是以“子夜”为题的这部著作,书名号使用是正确的。例②中的“《子夜》”指的仅是“子夜”这个标题本身,而不表示以“子夜”为题的这部著作。因此,例②的书名号使用是错误的,应改用引号(系对标题的直接引用)。
我的观察
魏鉴文
我觉得用引号为宜。不妨看一些实例:
“《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为题,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寻觅周总理急切而深沉的感情。“(《语言美》19.9.10)前者指作品,用书名号:后者指标题,用引号一清二楚。相反,明明说的是标题,偏偏用书名号标示,看来
就十分别扭。例如:”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中的四个小标题分别是《她??》、《她?》、《她。》、《她??》。“(《语言美》19.1.25)全都是书名号,相互关系显得很乱。
不可使用书名号
俞敦雨
句中指文章标题的词语,究竟用书名号还是用引号,在教材中也有分歧。如上海高级中学语文课本(h版):
1.有一篇题为《也谈“逆境成才”》的作文,为了证明文中提出的“顺境更有助于出人才”这一观点……(高三第二学期《语文》第177页)
2.本文题为“白鸽”,为什么先写晨景,继写乌鸦,然后才写白鸽?(高一第二学期《语文》第20页)
书名号尽管叫书名号,但单指书名,不可用书名号。因为“书的名称”和“书”是不同的概念。标点的正确用法是,在行文中谈到某一部书、某一篇文章时,要用书名号;如果不是指书或文章,而指书的名称或文章的标题,不能用书名号。为了表示突出,可以用引号。
外指、专指和自指
刘大为
(1)19世纪末物理学界出了许多天才。(不需要加标号,“天才”按固有的词义指向具有天才特征的人。)
(2)小说《天才》我早就读过了。(加书名号,“天才”指向以“天才”命名的小说。)
(3)一篇题为“天才”的小说引起了他的兴趣。(加引号“天才”指向作为小说标题的“天才”这个词语自身。)
书名号不如改为作品号
斯 言
我也同意用引号。出现这一问题,我觉得和书名号这一名称有关。我建议书名号改为作品号。其理由有二:一是书名号的概括性差,书名号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是书,报纸、刊物以及电影、戏剧、歌曲、绘画、美术等等,凡作品之类皆用书名号,那不如干脆称之为作品号;二
是书名号容易引起误解,似乎只要是名称,就可用书名号,实际上它指的是包括名称在内的整个作品,用书名号容易把名称和整体混为一谈,改称作品号则可避免这种情况。
编者附言
单指标题用书名号还是引号,曾是长期困扰编者的问题。开始用书名号,有读者提意见;后来用引号,还是有读者提意见。在处理稿件时,往往无所适从,书名号和引号混用。
在这次会诊之前,编者曾请教过一些专家,包括研究标点符号的权威人士,并没有统一意见。这次会诊,百家云集,高见迭出,同样没有统一意见。相比之下,编者认为用书名号的清晰度虽高,但不如引号准确。
以后本刊碰到这类问题,一律以引号为规范,顺告各位读者、作者朋友。
(这组争鸣文章可与《审读之窗》中《“题为??”“以??为题”等用语和书名号》一文相参照)
2007-05-23 选自《咬文嚼字》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