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十月的胜利
展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 3、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
一、
课标要求:
概述十月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社会主义爆发的历史条件;二月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十月社会主义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十月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和十月。 (3)结合十月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前后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十月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正确与否,是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十月的历史条件;
(2)十月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1)十月的历史条件;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四、 课程设计 【知识回顾】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权?结果怎样? 是不是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行不通了呢?
【导入】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陷入了低潮,国际社会主义再次走向高潮的伟大开端是十月。首先请同学们看这张照片。在这张照片拍摄于2007年,正值十月胜利90周年之际,当时大量的俄罗斯人,自发地走上街头,高举着红旗,一起纪念这一场发生在90年前的伟大。
1871年巴黎公社淹没在血泊中后,马克思曾经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沙皇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吗?如果不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曾说:“假如没有战争,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
一、前的沙皇——十月爆发的背景对资本家的。”那么,社会主义是偶然发生的吗?
材料1: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英国的1/5,法国的1/4。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探
分析:(1)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19世纪60年代的农奴制改革。(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沙皇、贵族依然没有废除,经济上贵族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获得自由的农民依然一贫如洗,所以国内市场依然十分的狭小)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具体表现在:①小农经济占优势; ②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③野蛮落后的沙皇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
结论一: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落后于其他国家,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基础)
材料二:在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世纪之交的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 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分析:沙皇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性。1903年,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结论二:各种矛盾尖锐,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制度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政治基础)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
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
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如果没有战争,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列宁
分析: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它给带来什么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沙皇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接连失利,国内经济濒于崩溃,激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发运动,潮流冲击着沙皇统治,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结论三:一战激化了的国内矛盾(社会条件)
材料四 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领袖列宁。还有,的农民深受压迫,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分析:当时还具备以下主观条件:具有较强性的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的贫苦农民为的同盟军。
结论四:组织基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布尔什维克党,有杰出
的领袖列宁。(主观条件)
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十月经历了怎样的斗争过程? 二、十月一声炮响——十月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1)夺取政权 阅读课本:概述无产阶级经历了哪些艰难斗争过程,才建立了自己政权,夺取最终胜利的?
二月:1914年爆发的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二月的爆发。
①“二月”的性质是什么?(资产阶级民主)
②后,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临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③人民所特别关心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二月虽然推翻了沙皇制度,但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临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四月提纲》:1917年4月16日,长期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第二天,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材料:“目前的特点是从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继续进行的
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中提到的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么?“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这一文献提出的任务是什么?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完成这一任务?
第一阶段指资产阶级,第二阶段指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通过二月完成
任务:将从资产阶级民主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 在报告中,列宁指明了的方向,即布尔什维克党要领导人民进行推翻资产阶级临时统治的社会主义。根据人民掌握着武装这一有利情况,列宁还提出了和平过渡的方法。列宁的《四月提纲》得到了全国各地党组织的同意,全党为其实现积极地努力斗争。
七月事件:临时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强烈不满。直接原因是俄军在前线惨败。
经过:1917年7月,工人和士兵在彼得格勒举行示威,临时出动。 影响:临时开始大规模搜捕和杀害布尔什维克党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件,是发展的转折点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社会主义不可避免
十月: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首先在彼得格勒发生。到11月7日,军已占领主要经济部门、交通要塞和各部。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炮声,工人和士兵向临时的最后据点冬宫发动猛攻,并于次日凌晨完全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取得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也相继成功。从彼得格勒的胜利可以看出,的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到全国乃至广大的农村,而这样一条道路是适合的。
(2)建立巩固政权
探究:阅读教材90页课文内容结合学思之窗思考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
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
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
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前人民的悲惨处境。沙皇制度的残酷统治,紧随其后的临时推行的违背人愿的战争,都使人民不堪忍受。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推翻反政权。故十月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归纳:(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巩固政权的措施)
(满足人民三大要求)
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
⑴颁布《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⑵选举成立新的---人民委员会(实现人民民主) 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
颁布《土地法令》(消灭剥削:封建----国有) 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
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
【问题探究】
①二月与十月有什么不同? ②十月为什么能成功?
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易于工农联盟。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为十月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客观环境。 十月前的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
过渡:作为新生的社会制度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 三、伟大开端——十月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2、意义:
(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
为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