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来源:刀刀网
(物理)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含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一位在北京的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不太远的地方,另一位在上海的居民,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上海与北京相距1460km,他们两人若想同时听到演奏声,北京观众必须坐在离演奏者( )

A. 30m远 B. 17m远 C. 约1.655m远 D. 无法知道 【答案】 C

【解析】【解答】北京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观看演出的观众听到现场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它需要传播的时间是:t1=;

上海的观众在自己家里电视机前看该联欢会的实况电视转播是通过光传播的,它的传播时间是: t2==

=0.0049s;

当他们同时听到时,光和声音传播的时间相同;即:t2=t1=; 所以北京观众必须距离离演奏者S1=V1t2=340m/s×0.0049s=1.666m. 故选C.

【分析】在现场观看的观众听到演奏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而在电视机前观看节

目是通过光传播的,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t=先求出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S=vt求出距离.

2.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5.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错误;

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6.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 哨声是一种波 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

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 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 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 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9.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由下述物质传播的顺序是( )

A. 钢、空气、水 B. 钢、水、空气 C. 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 【答案】 B

【解析】【解答】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三次声音分别是钢管本身、水、空气传播而来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来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答案】 C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音叉的时候,音叉因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由于振动把泡沫塑料球弹开,所以此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空气能够传声,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所以C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答案】 D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物体位置 u>2f 像的位置 f< v <2f 像、物异侧 像的大小 缩小 像的性质 倒立实像 应用举例 照像机 u=2f f2f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等大 放大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测焦距 幻灯机 投影仪 20.下列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B. 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D.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

A. 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 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 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 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答案】B

【解析】【解答】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

1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A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 剧院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C不符合题意;

D. 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可以让居民区里更安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乐音三要素、减弱噪声的方法,注意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归纳。

14.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

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

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5.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16.在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假如有一天你有幸登上月球,你认为下列哪种活动可以实现( )

A. 利用声波测距离 B.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 驾驶用汽油机驱动的登月车 D.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波测距,故A的活动不能实现;

B、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它的原理是杠杆平衡条件,在月球上物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B的活动可以实现;

C、月球上没有空气,汽油机不能工作,故C的活动不能实现;

D、月球上无磁场,指南针不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故D的活动不能实现. 故选B.

【分析】(1)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在月球表面传播,燃料也无法燃烧.(2)月球上没有磁场,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人可以轻松的举起重物.

17.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答案】 B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1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答案为:A

【分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

19.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无关.(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①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我国电网的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50次,频率为50Hz,故②正确;

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即通过透明的城墙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③错误;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故④错误;

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机械能变小,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⑤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故⑥正确.

故选:C.

【分析】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0V.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③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变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⑥分子是不停的做不规则运动的.

21.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 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 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 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相同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 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A不符合题意; B. 音调一般由发声体的粗细、长短决定,所以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不改变音调,B不符合题意;

C.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C符合题意; D.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能分辨是用哪一种乐器演奏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2.手机是人们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帮助实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的是( ). A. 声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微波 【答案】 D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有时要经过真空区,ABC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靠的是电磁波,即微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2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高速公路旁边的隔音扳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C.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m/s,A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阻断了噪声的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纹锁利用音色辨别发声体,才能打开,C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工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较慢,隔声是在传播途径中阻止噪声,利用音色辨别声音的不同。

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害的,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害,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5.声音从声源发出,在空气中传播过程中与实际情况符合的是:( )(假设空气是均匀的)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断减小 B. 声音的频率不断减小 C. 声音的振幅不断减小 D. 声音的音调不断减小 【答案】C

【解析】【解答】当空气均匀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变,A不符合题意;声音的频率与声源的振动快慢有关,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不会减小,B不符合题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越来越小,响度越来越小,所以振幅不断减小,C符合题意;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不

变,所以音调也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声音在传播时,速度不变,振动的频率不变,由于能量的损失,振幅会减小.

26.希望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一点 . “大”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答案】 A

【解析】【解答】希望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一点 . 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声音的大与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强弱,由振幅决定及距离声源的距离决定 . 故答案为:A .

【分析】声音的大小是指响度的大小 .

27.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8.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频率比以前低,所以是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9.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

重茅”说的是大风掀起了屋顶,这一现象可用下列哪一条解释( ) A. 振动产生声音 B.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屋内空气不流动,压强大,屋顶上下的压力差将屋顶掀掉

D.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A.大风掀起了屋顶与振动产生声音无关,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与力的相互作用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屋顶上方空气流速快,屋内空气流速慢,导致屋顶上下产生压力差,当压力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将屋顶掀起,C选项符合题意。 D.与题意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0.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 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故A错误;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故D正确. 故选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