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夸父逐日学案

夸父逐日学案

来源:刀刀网
 天津市鉴开中学导学案

学科 课题 学习 目标 学 习 准 备 语文 设计人 夸父逐日 苏喜全 审核人 课时 七年级备课组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文言文的省略现象,掌握一些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 1.何为神话? 神话是运用夸张和想像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往往表达的是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理想。 它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像来表达自己的原始理解。 2.《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作者不详。18篇,分山经5篇,海经13篇。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3.夸父,何许人也?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他们的两只耳朵上各穿一条黄蛇作为耳珰,左右两手里各握一条黄蛇。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逐 走 渭 水 大 泽 手 杖 邓 林 夸 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语气。) 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2)入日 .... (3)欲 得饮 (4)饮于 河 、渭 .... (5)河、渭不足 (6)北 饮大泽 .... (7)道 渴而 死(8)弃其 杖 ... (9)化为邓林 ..

- 1 -

学 习 导 航 3、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 例如:环谒于邑人——倒装句(于邑人还谒) 借(于)旁近——省略句、倒装句(于旁近借) 4、翻译全文。 二、交流提升 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浮现在你脑海中的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 1.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逐日的行为是自不量力吗?说出你的看法。 2. 《夸父逐日》文辞简约,却给人丰富的想象。对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你如何理..解? 3.随着地球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越来越来频繁,想象一下让传说中的神来帮助人类保护地球环境,解救人类。以此为内容,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创作一篇神话故事。 .... 文言 知识 积累 1、古今异义词 2、词类活用: 3、特殊句式 课 后 1、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舞干戚》等神话故事。 作 业 2、用现代文改写《夸父逐日》,不少于300字。 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 2 -

达标检测

A组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夸父逐日》选自 , 它是 (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3、入日( ) 4、欲得饮( ) ..5、饮于河、渭( ) 6、弃其杖( ) ..

B组

三、课外阅读《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ā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1]发鸠之山:山名。 [2] 柘木:柘树,桑树一类。

[3]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4] 詨(xiào):呼叫。 [5] 溺:溺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二百里( ) (2)其状如乌( ) ..(3)故为精卫( ) (4)以堙于东海(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翻译: .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