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行规。 2.交通部现行的各种技术规范、验收标准。
3.业主、总监办及项目部对本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要求。 4.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配套图纸。 5.中铁二十一局编制的《济徐高速公路济鱼段LQSG-4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项目部施工技术人员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二、编制说明
对于软弱土厚度、埋深较大,路基工后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路段,当远离村庄,地下水位较低时,采用强夯处理。本项目桥台台后路基填方一般较高,桥头路基沉降量相对较大;桥台与台后的差异变形很容易产生桥头跳车。为增强承载力,减小台后变形量,对远离村庄的结构物,将台后30~50米范围内地基进行强夯处理,使土基提前排水固结,提高密实度以减小工后沉降。
我项目部根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调查研究,参照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依据我单位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同类工程施工经验以及现场踏勘调查获取的资料编制济鱼四标路基强夯工程施工方案,用于指导济鱼四标路基强夯工程现场施工。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LQSG-4标段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喻屯镇、金乡县、鱼台县境内,包括主线、1个互通区、1个停车区。主线全长19.35Km,起止点桩号K72+050~K91+400。合同段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工程有296万方,其中挖方4万方,填方292
1
万方;路基强夯工程84165m²。
二、工程地质及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地貌
LQSG-4标所在区域为华北平原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地层分区和鲁西地层分区。下部多为砂质粘土层和未胶结的砂砾层,上部为粘性大的不渗水的砂质黄土,其中砾石较少,近地表沉积多为河滩淤积和冲积层。
2.气象、水文
本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冷热干湿季节明显。春季干旱少雨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有时涝,秋季常有晚秋旱,冬季严寒干燥雨雪稀少。1年内1月份最冷,7、8月份炎热。本区域降水特点,在时间上高度集中,全年以7、8月份降雨量最大,路基强夯工程施工适宜选择在雨季之前施工。
第三章 施工准备
一、施工计划
本标段路基强夯工程计划2个月完成。 二、施工前期准备
1.场地平整清除表层土,进行表面松散土层碾压,修筑机械设备进场道路,排除地表水,施工区周边做排水沟以确保地表排水通畅防止积水。
2.施工前必须量取地下水位。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必须进行降水。强夯施工前,地下水位较高(3.0米及以上),采取适宜的井点降低水位措施(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真空降水等)。保证强夯处理范围内地下水位低于3.0米。
如果需要降水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设置为封闭长方形,顺路线每10~20米横向设1排井点,顺路线纵向设置3排井点,同时每排中的井点间距为2米,井点降水管埋深不小于6米。如降水达不到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井点或采用其他降水方式。井点降水中心区域应设置水位检查点。
3.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和管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2
4.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地点,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5.设备准备
(1)夯锤:用钢板制作外壳,内部焊接骨架后灌注铁砂制成。夯锤底采用圆形,重量10T,底面直径2.25m,并设三个排气孔,孔径为250mm。
(2)起重机械:选用50T的履带式起重机,以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并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
(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
(4)推土机: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仪等设备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6)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机械调配
1.施工组织机构
人员组织机构图见下表:
组织框架图 项目负责人:房军 现 场负 责人 丁 声远 强夯施工班组 3
技术负责:帖少伟 试验负责人吴俊峰 安全负责人 谢永峰 现场技术员 蔺小园 现场质检员人 李慧
2.施工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施工作业人员表
技术员 质检员 安全员 6人 3人 3人 试验员 测量员 3人 3人 施工工人 机手 12人 12人 机械设备表
序号 1 2 3 4 5 6 设备机械名称 履带式强夯机 履带式推土机 水准仪 洒水车 平地机 压路机 型号规格 YTQH400 SD52-5 DNA03 SL4700 PY220 徐工18 数量(台) 6 6 4 5 4 4 进场时间 2014.4.10 2014.4.10 已进场 2014.3.29 2014.3.29 2014.3.29 第五章 施工参数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强夯施工前,需要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数、夯击间隔时间及夯点布置。
1.夯锤设计重100KN,底面直径2.25m,落距15m,强夯单夯击能 1500KN•m,有效加固深度≥5m。夯击完成后采用低能量满拍两遍,满拍夯击能800 KN•m。低能量满拍采用降低落距的方法降低夯击能。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段(埋深小于3m),应对施工区采用井点降水,夯击时地下水位应低于3m并以能满足强夯施工正常进行为准。试夯完成一个月内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一般不小于220KPa。
2.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在单
4
点夯击数不小于8的情况下,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②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③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作为止夯条件。
第一遍夯击:按规定间距6.0m×6.0m正方形布置;
第二遍夯击:在第一遍各夯点正中间穿插一夯点,也是6.0m×6.0m正方形布置;
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连续夯击两遍;
3.夯击间隔时间:强夯夯击第一遍与第二遍,第二遍与满拍间歇时间在7天。
4.夯点布置及夯距: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按方形布置。第二遍夯击在第一遍夯击点正中间补插夯点。设计夯点间距为6m。
夯点平面布置见下图。
5
第六章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一、施工程序
1.清理并平整场地,测量场地高程后铺设50cm粗集料稳压。 2.在施工场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上述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7.换夯点,重复上述步骤(3)和(6),直到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8.每遍夯击完成后及时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第一遍夯击完成后,根据试夯情况确定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完成第二遍夯击。
10.第二遍夯击完成后,根据夯击情况确定满夯时间后完成满夯。 11.满夯完成后用平地机整平并用压路机碾压。 二、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6
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
施工准备 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依次 依次
起重机就位对准夯点 完成 进行 每一 下一 点 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后脱钩 遍
7
测量锤顶标高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 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土夯实
承载力检测并总结试夯数据
第七章 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一、质量保证体系
8
经济保经济法经济责任质量抵押金 制定奖罚条令 完善质量支付手续 优质优价 经济兑现 提高经济效质量评定 加强测量试验控制 施工保创优质工下道工序是用户 为用户服务 质量第一 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 建设设计监理监督 社会监督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 质量记录 测量及试验复核 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掌握规范验交标准 组织保质量领导小组 QC小QC成果工法应用 教育培训 思想保提高质量意识 QC教下道工序是用户 为用户服务 质量第一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9
质量终身责任制 技术岗位责任制 提高工作能质量保证体技术保证 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程总结表彰先工班改进工作质样板引路 二、质量控制
1.施工前检查锤重和落距,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在每遍夯击前,对夯点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未发现偏差或漏夯。
3.施工过程中对每个夯点点位,夯沉量均进行记录。每锤夯击前测定初始锤顶部一定点的标高,在每一击后测量相应锤顶标高,并计算夯沉量,直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时为止。
4.在每遍强夯完成,推土机整平后,测量人员及时进行场地高程测量。 5.在试夯施工过程中,因下雨造成夯坑积水时,及时组织人员、机械排除积水。
三、质量检验
1.水位检测:检测夯前水位是否满足要求。 2.沉降量检测:检测点夯每次夯击沉降量。
3.承载力检测:采用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检测夯前夯后承载力。以不小于220KPa为合格条件。
第八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安全保证体系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强夯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保证体系。经理部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整个工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1.对施工生产有安全监督检查权 2.遇有危险有停工权
3.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人员有处罚权 4.对安全质量有否决权
10
安全保证体系详见下图: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技术保证 经济保证 安全教育 安全领导小组 按操作规程施工 加大投入、奖罚分明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新、特 工种安 全培 训 经常性安全教育健全安全机构 分工负责 安全生产交底掌握操作规程加大安全投入配备安全防护器材落实奖罚制度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全员动员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经济兑现
二、安全保证措施
确保工程施工无伤亡事故 1.必须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强夯施工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各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起重机的使用应遵守操作规程。为防止夯击时击伤设备,起重机应有防护装置和措施,并经常检查和保养有关部件。
4.施工中应经常性对夯锤、脱钩装置、吊车臂杆和起重索具等关键部位
11
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5.夯锤起落过程中,除起重机司机外,所有人员退到安全线以外。现场工作人员均应戴安全帽。
6.凡患有高血压及视力不清等症的人员,不得进行机上作业。4.各种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具有上岗证书,懂得本机械的构造、性能、操作规程,能维护保养和排除一般故障。
7.驾驶人员及操作者,须领取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驾驶证或操作证后方准开车。禁止其他人员擅自开车或开机。
8.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使用夯打操作工艺时,严禁夯击电缆线。
10.为减少吊锤机械吊臂在夯锤下落时的晃动及反弹,应专门设置吊臂撑杆系统。每天开机前,必须检查吊锤机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钢丝绳有无磨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吊锤机械停稳并对好坑位后方可进行强夯作业,起吊夯锤时速度应均匀,夯锤或挂钩不得碰吊臂,应在适当位置挂废汽车外胎加以保护。
第九章 施工应急措施
一、建立应急预案
1.为防止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后有条不紊的开展抢救、抢险工作,尽可能的防止或减少造成的危害。安质部应组织项目部相关部门、结合项目部工程特点,编制应急预案,经项目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2.项目部通过培训、学习、交底、公示,演练等多种形式,各全体项目职工传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知识,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3.项目部应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应急预案中的预防措施,确保人员、设备、设施等到位。
4.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配备必要地通讯工具;现场备有生活车作为应
12
急使用;工地设工地医疗室,备有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
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1.应急响应的启动:出现环境和安全紧急情况时,现场当事人或发现人立即报告项目部安质部,并根据事故大小及管理级别逐层上报主管部门。
2.项目部负责人应立即按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和设备、设施、设法控制事件发展,将可能造成的危害将到最低。
3.同时联系社会急救组织,拨打110、119、120电话报警。 4.应急响应的主要内容:
(1)立即抢救伤亡人员,就地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2)积极组织人员抢险,并对周围财产、环境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3)立即停止作业,疏散人员; (4)设安全警戒线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5)尽可能确保用电、用水、道路等畅通。
第十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施工现场应全面规划,并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其现场道路应平坦、坚实、畅通,交叉点及危险地区,应设明显标志。
3.干燥天气作业,可在夯击点附近洒水降尘。吊锤机械驾驶室前面宜在不影响视线的前提下设置防护罩。驾驶人员应戴防护眼镜,预防落锤弹起砂石,击碎驾驶室玻璃伤害驾驶员眼睛
4.对距离居民区较近的部位要事先做好居住的安抚工作,取得群众的支持,同时杜绝在夜间强夯,尽量不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
5.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具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以及生活污水,不
13
得直接排放于河流、湖泊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
6.对施工便道进行洒水,尽量减少扬尘;若表层土干燥,应进行洒水以减少扬尘。
14
目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 1 一、编制依据 ---------------------------------------------------------------------------------------------------------------- 1 二、编制说明 ----------------------------------------------------------------------------------------------------------------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1 一、工程简介 ---------------------------------------------------------------------------------------------------------------- 1 二、工程地质及气象水文条件 ---------------------------------------------------------------------------------------- 2 第三章 施工准备 -------------------------------------------------------------------------------------------------------------- 2 一、施工计划 ---------------------------------------------------------------------------------------------------------------- 2 二、施工前期准备 --------------------------------------------------------------------------------------------------------- 2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机械调配 ------------------------------------------------------------------------------ 3 第五章 施工参数确定 -------------------------------------------------------------------------------------------------------- 4 第六章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 6 一、施工程序 ---------------------------------------------------------------------------------------------------------------- 6 二、工艺流程 ---------------------------------------------------------------------------------------------------------------- 6 第七章 施工质量控制及检验 -------------------------------------------------------------------------------------------- 8 一、质量保证体系 --------------------------------------------------------------------------------------------------------- 8 二、质量控制 -------------------------------------------------------------------------------------------------------------- 10 三、质量检验 -------------------------------------------------------------------------------------------------------------- 10 第八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10 一、安全保证体系 ------------------------------------------------------------------------------------------------------- 10 二、安全保证措施 ------------------------------------------------------------------------------------------------------- 11 第九章 施工应急措施 ------------------------------------------------------------------------------------------------------ 12 一、建立应急预案 ------------------------------------------------------------------------------------------------------- 12 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13 第十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 13
济南至徐州公路济宁至鱼台段LQSG-4标段
(K72+050~K91+400)
路基强夯首件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济鱼高速LQSG-4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三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