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低压电缆技术规格书

中低压电缆技术规格书

来源:刀刀网
中压电缆规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 2.总则 ........................................................................................................................................ 3.标准规范 ............................................................................................................................... 3 4.技术条件及要求 ...................................................................................................................... 5.检查和试验 ............................................................................................................................. 6.标记 ........................................................................................................................................ 7.供方责任 ................................................................................................................................. 8.供方技术文件 .......................................................................................................................... 9.包装、运输及存放 ...................................................................................................................

1.适用范围

本规格书为6(10)kV阻燃型中压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设计、选材、制造和检验的最基本要求。

2.总则

2.1本规格书与相关法规、标准、数据表、图纸等之间的任何矛盾应在工程实施阶段由需方负

责澄清。

2.2本规定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条文,故在具体工

程实施阶段,应要求供方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国家最新标准、规范提供优质产品。 2.3本规定所列标准、规范如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且供方应充

分描述本技术规定与相关法规的不同点。

2.4供方应提供需方要求的全部资料和数据,不应用假设条件及未经实验的数据来掩盖产品参

数的缺陷。

2.5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包括:IEC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对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进行

制造、检验、试验、包装运输、安装和运行。

2.6为确保电缆正确的安装、操作及维修,供方应提供所有必须附加的设备、专用工具和附件及其清单,即使这些设备和工具在相关资料中没有列出。

2.7 6(10)kV电力电缆应是经过法定机关检验合格的并经过运行实践考验的、性能优良、技术先进、价格合理的成熟的产品,而不应是试制品或不成熟的产品。

3.标准规范

交流中压动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应符合本规格书及下列最新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所列标准并非全部标准,仅列出了主要标准。 3.1 国家标准 GB311.1-6-1997

高电压试验

GB/T 2952.1-19 GB/T 2952.3-19 GB/T 3956-1997 GB 6995.1-1986 GB 6995.2-1986 GB 6995.3-1986 GB 6995.4-1986 GB 6995.5-1986 GB12706.3-1991 GB3957-83 GB12666.1~7-90 GB12706.1-3-91 3.2行业标准 DL/T 4017-2002 JB/T 8137-1997 3.3 国际标准 IEC60060 IEC60227 IEC60228 IEC60332 IEC60811 IEC60502

电缆外护层?第1部分:总则

电缆外护层?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电缆的导体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2部分:标准颜色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4部分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 识别标志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5部分 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 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电线电缆交货盘

高压试验技术

电缆连续(100%负荷率)允许载流量计算 绝缘电缆的导体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额定电压1kV-30kV 的挤压固体电介质绝缘电力电缆

4.技术条件及要求

4.1使用条件

6kV电力电缆应能在下述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4.1.1使用地点

天津大港,沿海地区。 4.1.2 周围环境条件

年平均气温 最高年平均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12.7 ℃ 17.5 ℃ 41.2 ℃ -19.4 ℃ 26.7 ℃

最冷月平均最高气温 一年中连续三次最热日昼夜平均温度 最热月平均温度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最高日温差 冬季设计相对湿度 夏季设计相对湿度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25℃) 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25℃) 相对湿度≧95%时的最高温度 最大绝对湿度 地震裂度 抗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 抗地震能力 地面垂直加速度 抗地震能力 安全系数 最大风速(10M处) 海拔高度 污秽等级 爬电比距 4.1.3安装场所 -3.6 ℃ 36.5 ℃ 26.2 ℃ 36.5 ℃ 25K 59% 75% % % 90% % 22.2 ℃ 28.77g/m3 8度 0.2g 0.1g 1.67 24.3m/s < 1000米 III级 ≥25 mm/kV 6(10)kV电力电缆安装在4.1.2条中所述的环境条件中的户内场所。 4.1.4电源系统质量:

1) 系统标称电压及波动范围:6(10)kV 7%; 2) 系统额定频率及波动范围:500.2Hz; 3) 系统型式: 交流三相三线制; 4)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不接地系统。 4.2技术要求 4.2.1 型式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ZR-YJV-8.7/10kV。 4.2.2 主要技术参数

 型式:阻燃型XLPE绝缘;  额定工作电压:U0/U 8.7/10kV;  额定频率:50Hz;

 芯数:3芯;

 雷电冲击耐压水平:75kV;

 电缆护层绝缘耐受电压水平:24kV/4h;

 金属屏蔽层接地方式:金属屏蔽层两端直接接地;  长期正常运行90℃;短路(最长时间5s)250℃;  局部放电水平:≤20pC;

 敷设方式:梯级式桥架内、电缆沟或穿钢管沿暗设、明设。  电缆阻燃等级:A级;

 电缆线路设计使用年限≥30年; 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  海拔:小于1000米。 4.2.3结构要求

1) 6(10)kV电力电缆应为A级阻燃型 2) 电缆均为适用于石油化工的配电控制目的。 3) 动力电缆用于三相三线不接地系统。

4) 电缆采用暗设和明设的敷设方式。暗设采用穿钢管埋地或沿墙内敷设;明设采用电缆梯架敷设、穿钢管明配等。

5) 电缆设计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5倍。 4.2.4 电气性能要求

1) 电缆应具有足够的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 2) 电缆线路正常运行时线路压降5%。

3) 电缆连续(100%负荷率)允许载流量应符合IEC227的要求。

4) 电缆导体应能满足短路故障时的热稳定要求,导体最小截面由需方根据电缆热稳定计算结果而定;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也应满足短路故障时的热稳定要求,其最小屏蔽层的厚度及截面应由供方按有关规定经计算确定。 5) 电缆金属屏蔽两端接地后,不应产生感应电压。 4.2.5导体

1) 导体采用圆形单线软铜绞合紧压导体。

2) 导体的结构和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及IEC502的规定,紧压软铜导体的尺寸均应

相同。

3)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 、无凸起或断裂。 4) 标称截面:应符合GB12706.1-1991表3的规定。 5) 绞合规则及形式:按供方标准。 4.2.6电缆绝缘

1) 6(10)kV动力电缆绝缘应为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绝缘性能应符合GB 12076.1的

规定。

2)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相关规定的标称值。 4.2.7电缆屏蔽 1)导体屏蔽

导体屏蔽采用交联型(或非交联型)挤包半导电层。

导体屏蔽层应均匀覆盖在导体上,表面光洁、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2)绝缘屏蔽

绝缘屏蔽应均匀覆盖在绝缘层表面,并可剥离。应表面光洁、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3)金属屏蔽

绝缘屏蔽层应为软铜丝或铜带结构。

绝缘屏蔽层的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和故障电流容量要求。 4.2.8电缆外护套

1) 采用聚氯乙烯(塑料)护套。 2) 材料应符合GB 12076.3的规定。 3) 标称厚度应符合GB 2952的规定。 要求具有A级阻燃性能。 4.3 局部放电

施加1.5U0时,电缆的放电量不大于20pC。

5.检查和试验

5.1电缆应按照相关的IEC标准和国家标准GB 12076.1第14、15、16条及GB 12076.3表4中的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检验。

5.2试验和最终补充检验项目的报告应经需方认可,其中试验报告包括型式试验报告和出厂试验报告。

5.3电缆到达安装现场后,一般由供需双方按照GB 12076.1第17条中规定的有关试验项目进行现场检和验收。 5.4其他:供方标准。

6.标记

6.1 电缆标记应符合GB 12076.1及IEC502的要求。

6.2 电缆应成盘运输,盘上两处应用耐风雨漆标明以下内容: * 订货号; * 电缆卷盘编号;

* 型号,规格(导体截面、芯数、额定电压及频率等);

* 长度; * 毛重;

*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 生产年、月。

* 表示电缆卷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符号;

6.3 产地标志可以是中文汉字或汉语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合适的外文字母。 6.4 标志颜色及数字应耐摩擦、牢固、清晰易于辨认。

7.供方责任

7.1 供方须向需方提供有关中压动力电缆的技术文件。 7.2 供方须对所提供的电缆敷设及最低敷设温度提出要求。

7.3 供方有责任指导需方现场安装电缆及配合需方进行送电前的各项检查、试验。 7.4 供方有责任配合需方到制造厂检验电缆,并对需方人员培训和售后服务; 7.5 供方有责任提供必须的或附加的工具、专用工具及附件的清单; 7.6 供方须按合同及时进行交货。

8.供方技术文件

8.1 6(10)kV动力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0C、300C、350C、400C时敷设在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8.2电缆线路的阻抗,应包括所有规格的6(10)kV动力电缆。 8.3 6(10)kV动力电缆在直埋地敷设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

8.4电缆的结构尺寸,电缆内径,电缆最大外径,电缆内绝缘层厚度,电缆外护套厚度,导体

直流电阻(环境温度为200C),电缆计算重量,应包括所有规格的6(10)kV动力电缆。 8.5 最小金属屏蔽层的厚度及截面,以及短路故障时的热稳定计算书。 8.6 所有规格的6(10)kV动力电缆的允许交货长度及其要求。 8.7 各种规格电缆每个电缆卷盘的最大供货长度。 8.8 供货时还必须带有下列证明: 8.8.1电缆的合格证;

8.8.2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报告; 8.8.3安装及维护运行说明; 8.8.4各种试验、检验报告;

8.8.5对原装进口的材料应提供准确的中文说明书、合格证及海关报关证明;

8.8.6所有技术资料和文件均应用中文,并采用SI国际单位制。供方提供的电子文件格式:

Microsoft Excel 2000、Microsoft Word 2000、AutoCAD R14 或2000。 8.8.7供方应如实填写表1所列内容,并连同以上技术文件一起提交给需方。

9.包装、运输及存放

9.1 电缆应按同种规格成盘供货。

9.2 电缆及电缆卷盘应按照本规格书第6条进行标记。

9.3 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钉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 9.4 电缆应避免漏天存放,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时电缆盘应放稳,防止相互冲撞。

低压电缆规格书

目录

1.适用范围 ...................................................................................................................................... 7 2.总则 ............................................................................................................................................... 3.标准规范 ........................................................................................................................................ 4.技术条件及要求 ............................................................................................................................. 5.检查和试验 .................................................................................................................................... 6.标记 ............................................................................................................................................... 7.供方责任 ........................................................................................................................................ 8.供方技术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包装、运输及存放 ..........................................................................................................................

1.适用范围

本规格书为低压0.6/1kV动力及0.45/0.75kV控制电缆设计、选材、制造和检验的最基本要求。

2.总则

2.1本规格书与相关法规、标准、数据表、图纸等之间的任何矛盾应在工程实施阶段由需方负

责澄清。

2.2本规定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相关规范和标准的条文,故在具体工

程实施阶段,供方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国家最新标准、规范提供优质产品。 2.3本规定所列标准、规范如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应按较高标准执行,且供方应充

分描述本技术规定与相关法规的不同点。

2.4供方应提供需方要求的全部资料和数据,不应用假设条件及未经实验的数据来掩盖产品参

数的缺陷。

2.5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包括:IEC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对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进行

制造、检验、试验、包装运输、安装和运行。

2.6为确保电缆正确的安装、操作及维修,供方应提供所有必须附加的设备、专用工具和附件

及其清单,即使这些设备和工具在相关资料中没有列出。

2.7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应是经过法定机关检验合格的并经过运行实践考验的、性能优良、技

术先进、价格合理的成熟的产品,而不应是试制品或不成熟的产品。

3.标准规范

交流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应符合本规格书及下列最新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所列标准并非全部标准,仅列出了主要标准。 3.1 国家标准 GB/T 2952.1-19 GB/T 2952.3-19 GB/T 3956-1997 GB 6995.1-1986 GB 6995.2-1986 GB 6995.3-1986 GB 6995.4-1986 GB 6995.5-1986 GB12706.3-1991 GB5023.1-1997 GB5023.2-1997

GB5023.3-1997

GB5023.4-1997 GB5023.5-1997 GB5023.2-1997 GB3957-83 GB9330.1-1988 GB12666.1~7-90 GB12706.1-3-91 3.2行业标准 JB/T 8137-1997 3.3 国际标准 IEC227 IEC227 IEC228 IEC332

电缆外护层?第1部分:总则

电缆外护层?第3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电缆的导体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2部分:标准颜色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4部分 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 识别标志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第5部分 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 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一般规定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固定敷设用电缆 (电线)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连接用软电缆

(电 线)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安装用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屏蔽电线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 第2部分:试验方 法

电力电缆铜,铝导电线芯 塑料绝缘控制电缆:一般规定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

电线电缆交货盘

额定电压450/750V 及以下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电缆连续(100%负荷率)允许载流量计算 绝缘电缆的导体 电缆在着火条件下的试验

IEC811 IEC811 IEC502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额定电压1KV-30KV 的挤压固体电介质绝缘电力电缆

4.技术条件及要求

4.1使用条件

交流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应能在下述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4.1.1使用地点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净化工程。 4.1.2 周围环境条件

年平均气温 最高年平均温度 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最冷月平均最高气温 一年中连续三次最热日昼夜平均温度 最热月平均温度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最高日温差 冬季设计相对湿度 夏季设计相对湿度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25℃) 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25℃) 相对湿度≧95%时的最高温度 最大绝对湿度 地震裂度 抗地震能力 地面水平加速度 抗地震能力 地面垂直加速度 抗地震能力 安全系数 最大风速(10M处) 海拔高度 污秽等级 爬电比距 4.1.3安装场所 12.7 ℃ 17.5 ℃ 41.2 ℃ -19.4 ℃ 26.7 ℃ -3.6 ℃ 36.5 ℃ 26.2 ℃ 36.5 ℃ 25K 59% 75% % % 90% % 22.2 ℃ 28.77g/m3 8度 0.2g 0.1g 1.67 24.3m/s < 1000米 III级 ≥25 mm/kV 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安装在4.1.2条中所述的环境条件中的户内、户外场所。 4.1.4电源系统质量:

5) 系统标称电压及波动范围:0.38kV 7%; 6) 系统额定频率及波动范围:500.2Hz; 7) 系统型式: 交流三相四线制;

8)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TN-S系统。 4.2技术要求 4.2.1 型式

阻燃型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压电力电缆ZR-YJV-0.6/1kV;阻燃型聚氯乙烯(kVV)绝缘、护套控制电缆ZR-kVV-450/750V 。 4.2.2 主要技术参数 1) 低压动力电缆

 型式: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  额定电压:U0/U 0.6/1kV  额定频率:50Hz;

 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

 长期正常运行90℃;短路(最长时间5s)250℃;  敷设方式:梯级式桥架内、电缆沟或穿钢管敷设。  电缆阻燃等级:A级;

 电缆线路设计使用年限≥30年; 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  海拔:小于1000米。 2) 控制电缆

 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  额定电压:U0/U 0.45/0.75kV;  额定频率:50Hz;

 长期正常运行70℃;短路160℃;  敷设方式:梯级式桥架内或穿钢管敷设。  电缆阻燃等级:A级;

 电缆线路设计使用年限≥30年; 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 4.2.3结构要求

1)低压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均为A级阻燃型。 2)电缆均为适用于石油化工的配电控制目的。 3)动力电缆用于三相四线直接接地系统。

4)电缆采用暗设和明设的敷设方式。暗设采用穿钢管埋地或沿墙内敷设;明设采用电缆梯架敷设、

穿钢管明配等。

5)电缆设计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电缆外径的10倍。 6)低压动力电缆芯数组成

 2芯(L,N);

 3芯(L1,L2,L3)或(L,N,PE);

 4芯(L1,L2,L3,N)或(L1,L2,L3,PE);  5芯(L1,L2,L3,N,PE) 。

7)原则上低压动力电缆截面≦16mm2为等截面电缆,电缆截面≥25mm2为不等截面电缆,具体截

面要见电缆表。 4.2.4 电气性能要求

1) 电缆应具有足够的介电强度和绝缘电阻。 2) 电缆线路正常运行时线路压降5%。

3) 电缆连续(100%负荷率)允许载流量应符合IEC227的要求。 4.2.5导体

1) 导体采用圆形单线软铜绞合紧压导体。

2) 导体的结构和直流电阻应符合GB/T 3956及IEC502的规定,紧压软铜导体的尺寸均应相

同。

3)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 、无凸起或断裂。 4) 标称截面:应符合GB12706.1-1991表3的规定。 5) 绞合规则及形式:按供方标准。 4.2.6电缆绝缘

3) 低压动力电缆绝缘应为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绝缘性能应符合GB 12076.1的规定。 4) 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相关规定的标称值。 4.2.7电缆外护套

4) 采用聚氯乙烯护套。

5) 材料应符合GB 12076.3的规定。 6) 标称厚度应符合GB 2952的规定。 7) 要求具有A级阻燃性能。

5.检查和试验

5.1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均应按照相关的IEC标准和国家标准GB 12076.1第14、15、16条及GB 12076.3表4中的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检验。

5.2试验和最终补充检验项目的报告应经需方认可,其中试验报告包括型式试验报告和出厂试验报告。

5.3电缆到达安装现场后,一般由供需双方按照GB 12076.1第17条中规定的有关试验项目进行现场检和验收。 5.4其他:供方标准。

6.标记

6.1 电缆标记应符合GB 12076.1及IEC502的要求。

6.2 电缆应成盘运输,盘上两处应用耐风雨漆标明以下内容: * 订货号; * 电缆卷盘编号;

* 型号,规格(导体截面、芯数、额定电压及频率等); * 长度; * 毛重;

*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 生产年、月。

* 表示电缆卷盘正确旋转方向的符号;

6.3 产地标志可以是中文汉字或汉语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合适的外文字母。 6.4标志颜色及数字应耐摩擦、牢固、清晰易于辨认。

7.供方责任

7.1供方须向需方提供有关低压动力和控制电缆的技术文件。 7.2 供方须对所提供的电缆敷设及最低敷设温度提出要求。

7.3 供方有责任指导需方现场安装电缆及配合需方进行送电前的各项检查、试验。 7.4供方有责任配合需方到制造厂检验电缆,并对需方人员培训和售后服务; 7.5供方有责任提供必须的或附加的工具、专用工具及附件的清单; 7.6供方须按合同及时进行交货。

8.供方技术文件

8.1低压动力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30℃、35℃、40℃时空气中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其中包括2芯、3芯、4芯、5芯电缆。同时还包括等截面电缆和不等截面电缆。

8.2电缆线路的阻抗,包括正序、负序及零序阻抗,同时还包括等截面电缆和不等截面电缆。 8.3低压动力电缆在直埋地敷设时的长期允许载流量,其中包括2芯、3芯、4芯、5芯电缆。同时还包括等截面电缆和不等截面电缆。

8.4电缆的结构尺寸,电缆内径,电缆最大外径,电缆内绝缘层厚度,电缆外护套厚度,电缆计算重量,包括所有规格的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

8.5最低敷设温度及其它要求。

8.6所有规格的低压动力及控制电缆的允许交货长度及其要求。 8.7各种规格电缆每个电缆卷盘的最大供货长度。 8.8供货时必须带有下列证明: 8.8.1 电缆的合格证;

8.8.2 例行试验和抽样试验报告; 8.8.3 安装及维护运行说明; 8.8.4 各种试验、检验报告;

8.8.5 对原装进口的材料应提供准确的中文说明书、合格证及海关报关证明;

8.8.6 所有技术资料和文件均应用中文,并采用SI国际单位制。供方提供的电子文件格式:

Microsoft Excel 2000、Microsoft Word 2000、AutoCAD R14 或2000。

8.8.7 供方应如实填写表1所列内容,并连同以上技术文件一起提交给需方。

9.包装、运输及存放

9.1 电缆应按同种规格成盘供货。

9.2 电缆及电缆卷盘应按照本规格书第6条进行标记。

9.3 电缆端头应可靠密封,伸出盘外的电缆端头应钉保护罩,伸出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 9.4 电缆应避免漏天存放,电缆盘不应平放。运输时电缆盘应放稳,防止相互冲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