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说课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我国优秀儿童文学家任溶溶的优秀作品。文中主要讲了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不高兴”总是别别扭扭,你要他往东,他偏往西。别人劝这两个孩子改掉坏脾气,他们都不以为然,为帮他们改正缺点,白发老爷爷暂时把他俩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999层高的少年宫大楼,楼造好后,才想起没设计好电梯,没有指示牌,结果孩子们为了在这个大楼上看戏,要带着铺盖、干粮爬一个月的楼梯,还难以找到要去的地方,这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设计师自己,因为“没头脑”也参加了少年宫开幕式。“不高兴”在开幕式这天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来了,本来老虎应该被武松打死,可是他偏不高兴死,反而把武松打得东逃西躲,二人一直打到台下。台下的“没头脑”正看得纳闷,“不高兴”却打到了他的身上,于是“没头脑”在前边跑,“不高兴”在后边追,两个人从楼上滚到楼下,跌得腰酸背疼。通过这次教训,两个人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仍旧变回到儿童时代。
本堂课的教学我首先安排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自主学习,运用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找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并认真读一读;再反复读课文题目,让学生进行质疑,又让学生了解关于题目中引号的作用,学生最终确定课题中的引号其作用是表示特殊的称谓。
其次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在把握课文内容是,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汇报,同学们表现积极,大胆地讨论、积极地回答讨论结果。就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然后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习惯。”我接着同学们的回答说:“同学们,课文是告诉我们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吗?人的习惯有很多,只养成一个就可以吗?”同学们又开始了讨论,接着我又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了同学们应当养成哪些好的习惯。同学们说得比较全面。
最后拓展延伸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在讨论和欢笑声中,完成这节略读课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