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是每年都备受关注的一道试题,因为这道试题可以反映出当前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和方向。今年的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在题型、分值、难度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考语文命题的最新动态。 一、总体评价
2024年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总体上保持了稳定,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强调能力的运用。试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简答、阅读理解、写作六大类,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难度方面,整体上保持了适当的难度,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具体分析 1、单项选择题
今年的单项选择题主要涉及汉字拼音、词语用法、病句修改、标点符号等内容,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题目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对拼音和词语用法的考察更加重视。 2、多项选择题
今年的多项选择题主要涉及古诗词欣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等内容,与往年相比也没有太大变化。题目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尤其是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要求更高。 3、填空题
今年的填空题主要涉及古诗词名句填写、文学常识、语境填空等内容,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题目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古诗词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更高。 4、简答题
今年的简答题主要涉及口语交际、语言运用、短文改错等内容,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题目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对口语交际和短文改错的要求更高。 5、阅读理解题
今年的阅读理解题主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阅读,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题目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对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的理解要求更高。 6、写作题
今年的写作题主要涉及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题目难度适中,注重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
对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要求更高。 三、参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题 4、简答题 5、阅读理解题 6、写作题 四、总结归纳
总体来说,2024年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保持了稳定,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能力的运用。试题题型和难度都保持了适当的水平,尤其强调对古诗词欣赏和阅读能力的考察。对于学生来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在备考过程中,要认真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多做练习题,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注重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广东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广东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一、阅读理解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记叙了他与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子间的深情。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背影》是一篇以描写人物为主的记叙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2)文章中作者对父亲的印象和感受前后有所不同,开始时不理解父亲,到后来深切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3)文章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其中第二次最为详尽,目的是通过刻画父亲的形象,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选择题(请选择最佳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差使(chāi) 妥帖(tuǒ) B. 拭泪(shì) 狼藉(jí) C. 蹒跚(pán) 琐屑(xiè) D. 簌簌(shù) 触目伤怀(chù) 正确答案是:C. 蹒跚(pán) 琐屑(xiè)。 A项中“妥帖”的“妥”应读“tuǒ”,B项中“拭泪”的“拭”应读“shì”,D项中“簌簌”的“簌”应读“sù”。因此选择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阅读《春》《济南的冬天》等作品,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B. 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和指导。 C.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D. 他的家乡是江苏省南京市人。 正确答案是:C.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
或“使”;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把“却”改为“也”;D项搭配不当,把“人”去掉。因此选择C。
二、写作 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要求:1. 写一篇记叙文;2. 不少于600字;3. 书写工整。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目。 【古诗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问题】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广陵”是指今天的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诗所表达的场景。
3、《大道之行也》中,“故人不独亲其亲”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的社会理想。
4、请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特点。 【参
】 5、到;扬州
6、后两句诗描写了友人的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蓝天下,只看见长江水向天边流去。这一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无限惆怅。
7、人不只亲近自己的亲人,也要尊老爱幼;人人平等、互相关爱 8、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欺诈、没有偷盗、没有叛乱和作乱的社会。人们敞开大门在路上走也不必担心被抢劫或被伤害。
四川巴中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四川巴中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一、主题确定
本文将围绕四川巴中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进行探讨,旨在为准备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与参考。 二、背景介绍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作为巴中市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考试,不仅是对考生语文学科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选拔优秀学生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
径。 三、对比分析
在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变化。首先是在阅读理解部分,试题增加了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这需要学生具备更全面的信息处理和整合能力。其次是写作部分,题目更注重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和思考的考察,而不仅仅是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与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四、创作风格
在创作风格方面,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试题设计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信息处理、写作表达等方面。同时,试题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设置了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五、深入分析
对于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教材内容的考察,这需要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包括对于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阅读技巧和阅读
习惯;最后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个人观点
我认为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增加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和对写作能力的深入考察,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同时,试题的难度也有所提升,这可以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七、结论和评分
总的来说,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在设计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提升,能够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本文所涉及的内容和深度,本文可以得到80分的评分。
以上就是关于四川巴中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各位同学提供一些备考参考和启示,也祝愿大家能够在即将到来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江苏无锡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江苏无锡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膝盖(qī) B. 脑髓(suǐ) C. 粗糙(cāo) D. 惩罚(ché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夜里,蜗牛爬上葡萄架,却怎么也够不著葡萄,而终因无功而回。 B. 鲁迅先生曾说:“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话是正确的。 C. 中学时代的同学,在积极投入“复课”的行列中,有迷惘的“羔羊”,有沉默的“骆驼”,也有矫健的“猎豹”。 D. 古人常用“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来形容时间的力量,而现代人则喜欢用“后来居上”这个成语来表示后来者超过先前的优秀表现。 二、填空题
3、《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下列关于《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贾宝玉是贾母的亲孙子 B. 林黛玉在大观园中居住的场所是怡红院 C.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姐 D.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
3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周易》和《春秋》 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C. “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 “春秋三传”指的是《公羊传》、
《谷梁传》和《左传》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 下列选项中,与“兔走触株”中“走”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儿童疾走追黄蝶 B.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 窃计欲亡赵走燕 6. 对于文中“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现象,你有什么启示?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中“萧萧下”和“滚滚来”中的“萧萧”和“滚滚”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题
8、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描写生动。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亘古(gèn) 负荷(hè) 贮藏(zhù) 忍俊不禁(jīn) B. 机械(jiè) 豁然(huò) 角色(jué) 浑身解数(xiè) C. 拮据(jū) 混淆(hùn) 祈祷(qí) 风雪载途(zài) D. 哽咽(yàn) 恐吓(xià) 归省(xǐng) 越俎代庖(páo)
答案:A 解析:B项,浑身解数(xiè)应读xiě;C项,祈祷(qí)应读qiǎo;D项,哽咽(yàn)应读yè,恐吓(xià)应读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胜券在握 悠然自得 崭露头角 以身作则 B. 囊萤映雪 无动于衷 自暴自弃 全神贯注 C. 优柔寡断 雅俗共赏 迥然不同 恃才傲物 D. 真知卓见 柳暗花明 理屈词穷 藏污纳垢
答案:A 解析:B项,自暴自弃;C项,优柔寡断;D项,真知灼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人物塑造颇具匠心,语言严谨周密,情节跌宕起伏。 B.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备受伤害。 C. 《经典咏流传》让诗词有了“生命”,它让我们明白,经典不是一个“封”字可以了得的。 D. 高新技术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科技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应搭配人物或事物。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好,小爷子……你怎么样,孩子?” “很好。”奥利佛回答。 “你肯定里边有许许多多的船只吧?那边。”傻瓜冬码说道,“我原来想当水手去出海呢。不过他们说你老得必须留神才行。” “嗯,”奥利佛回答说,“是这样的。” “喂!那么你不能走开,”傻小子继续说,“你一定得告诉我所有的船只都有些什么样的海盗,还有阿拉伯人、美人鱼,以及其他等等。可是你知道哪里能弄到一艘船呢?对你这样一个小孩来说,当一名旗手并不算回事儿。” “是的,”奥利佛说,“我全都明白。” “喂!那么你告诉我,”傻小子冬码说,“当你们把帆船装备好以后,在你们航行之前,你们要把它擦得非常干净。那么,你们在海上有淡水吗?” “是的,”奥利佛说,“我们把水装得满满的。” “你们都吃些什么呢?”傻小子问道,“当你们航行的时候?” “嗯,”奥利佛回答,“我们吃腌牛肉。” “你没有什么可怕的呀,”冬码说道,“因为你这样小小的一个人儿怎么也比不上我这样一个男子汉有能耐。不过,当你穿上漂亮的衣服时,你一定是个丑小鸭似的小王八蛋。啊,气死人了!你跟我这个有贵族血统的绅士说话时,怎么这样没有规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个孤儿奥利佛对傻小子冬码说话时很不得体地用了一个“你”字,立即受到了惩罚。……他像一只被砍掉尾巴的狐狸一样穿过人群溜了出去。偷了一件装饰华丽的斗篷之后,他销声匿迹了。而斗篷的主人——杰里——在街上狂奔,想抓住那个盗贼。……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去找他的朋友、另一个坏蛋汤姆·金斯一道来追
捕那个小偷。杰里终于找到了那个小流浪汉奥利佛……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有趣的追踪。 ——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节选P119-120 问题:傻小子冬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分析其形象特点。
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通知,决定从2024年起对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旨在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全市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试题结构
1、阅读理解:占总分30%,包括古诗词阅读、现代文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
2、写作:占总分30%,包括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3、语言知识:占总分20%,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和语法修辞。 4、古诗文阅读:占总分20%,包括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 二、试题示例及答案
1、阅读理解 题目:《红楼梦》是一部巨著,请根据你的阅读理解,
谈谈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并说明理由。 答案: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她聪明美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在小说中,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她的悲剧命运也让人惋惜。通过她的形象,我对生活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写作 题目: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请以“挫折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略
3、语言知识 题目: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 答案:略
4、古诗文阅读 题目:《泊秦淮》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篇,请简要阐述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泊秦淮》是一首讽喻诗,借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抒发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愤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秦淮夜景图,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权贵荒淫无度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关切。整首诗意境优美,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三、备考建议
针对新的中考语文试题改革,建议考生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1、扩大阅读量: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考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考试的重要部分,考生应该多写、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注重语言基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是语文考试的基础,考生应该注重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
4、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新增部分,考生应该加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总之,202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市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考生们应该积极备考,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024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贮藏(zhù) 狭隘(yì) 惩罚(chéng) 忍俊不禁(jīn) B. 滑稽(jī) 气氛(fēn) 匀称(chèng) 人才济济(jǐ) C. 辟邪(bì) 模样(mú) 拆卸(chāi) 随声附和(hé) D. 菜畦(qí) 畸形(jī) 鬓角(bìn) 不翼而飞(y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B.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 C. 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小明改掉了许多坏毛病。 D. 增加质量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3、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和少年时期中一些不同寻常经历的文章。
B.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批判了封建的所谓孝道,对于不顾及儿童性命的愚蠢孝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C. 《父亲的病》中,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鲁迅先生心中的痛苦和永远的遗憾。
D. 《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怜悯。 二、填空题 4、古诗文默写。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3)____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4)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5、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2)《木兰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3)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 THEORY VS PRACTICE
It is only with the help of theory that practice becomes easy, quick and economic. But theory, in the hands of a无知好实践的人, may beparalyzing. Theory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It can be used for good or mischief (恶作剧). It can help us avoid errors and save us from repeating past mistakes or,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lead us astray and cause us to make errors that are more serious than those we have been able to avoid.
The art of using this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ively is to use it without being cut by it. This can only be done by those who have been trned in the school of experience. It is only in this sense that there can be such a thing as “learning by experience” or “learning by doing”. The former term is more accurate, but the latter is more commonly used. “Learning by doing” is not a literal expression of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experience, but a figure of speech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xperience as a means of learning and the necessity of practice for the acquirement of knowledge. It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knowledge is not only an intellectual product but also a product of the nerves and the senses and that the value of knowledge lies not only in its present use but also in its potential for future use. It emphasizes further the importance of experience as a means of learning and the fact that it is one thing to have the ability to use it and quite another to have onl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necessary to using it.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depends, to a great extent, upon the use made of i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man of practice and a man of theory is that the former has his deeds to speak for him while the latter has only his words. The former has done things which have made him famous and the latter has only talked about what he
intended to do, and talked about what others have done.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as a means of learning depends upon the use made of it and not upon the quantity or quality of it. It is no use having a lot
2024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宁波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玷辱(diàn) 诘责(jié) 贮藏(zhù) 忍俊不禁(jīn) B. 蓦然(mò) 妖娆(ráo) 拮据(jié) 毋庸置疑(wù) C. 舵手(duò) 解剖(pōu) 祈祷(qí) 风驰电掣(chè) D. 腌臜(zā) 解剖(pōu) 粗犷(guǎng) 谆谆教诲(zhū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市今年将扩大新区的建设,估计绿化面积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B. 春节期间,宁波机场开辟了20多条航线,使航站楼内的出发和到达时间更加错落有致。
C. 小说《红岩》出色地塑造了党员江姐、龙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D. 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 3、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那儿是杭州山水最为清丽的地方之一,□□□□□□的唤做“虎跑”,□□□□□□的唤做“龙井”。另有“雷峰夕照”,□□□□□□的唤做“南屏晚钟”。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回答问题。
【甲】“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1)甲、乙两首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和“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分别表现了什么情绪?
(2)甲、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抒情方法来表达情感?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险阻,所以遏敌怒也;关津距阁,所以示无外也。昔者,
齐人一伐鲁而原伯仆命《诗》曰“桓桓于征,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谓巷出车徒,而济者益寡乎! (选自《长短经·守城》)
【乙】天下之主亟灭其宗庙社稷患在诸侯亢礼也故桓文之结盟也皆以大国之义也而燕犹惴惴其旁畏诸侯之议己也……则天下虽欲死之而不可得也。夫晋为盟主而不强燕为戎首而不弱者皆以秦为之也则亦不持盟约矣。 (选自《长短经·贪饵》)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4处)
昔者,齐人一伐鲁而原伯仆命《诗》曰“桓桓于征,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2)【甲】文中运用古人的智慧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乙】文中的燕国能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教训吗?为什么?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校、考场周边摆摊设点、违规销售考试辅助器材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违法行为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也危害了考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规范考场周边环境,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材料二】2019年6月17日,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
后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按照建立全国统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的要求,着力加强监管职责清单制定工作,年底前全面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有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随机抽查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通过提高监管透明度避免“任性”检查和执法。对守法诚信的企业和群众给予便利、对违法失信的企业和群众加强监管。
(1)请为【材料一】中的考场周边
2024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迸裂(bìng) 琐屑(suǒ) 骇人听闻(hài) B. 贮藏(zhù) 倔强(jué) 随声附和(hé) C. 畸形(jī) 绮丽(qǐ) 不偏不倚(yǐ) D. 媲美(pì) 狩猎(shòu) 骇人听闻(hài)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蘸水 采撷 颓唐 叱咤风云 B. 粗糙 摇曳 舀水 回肠九转 C. 蚁冢 辨别 喧染 虎视眈眈 D. 沮丧 脸颊 给付 与世隔绝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回答:“有埋伏,快卧倒!” B. 为了研究药品的功效,他可是张网以待。
C. 二黑丧气地说:“那……那我不去了。”只好皱眉头,没别的办法。说罢,便舍着小刘走了。
D. 这座新建的大楼,气势恢宏,巍峨壮丽,堪称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 “没有,”他摇摇头,“我只是想了解一下。请问你们的垃圾是装在哪里,什么时候扔呢?”
C. “这是怎么回事?”多莉小姐问道。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前面由于隔音设备不好,她没听到)。“难道又出现新的疫情了吗?” D. 我们一行驱车前行,注意观赏沿途的风景。车停下时,三位弟兄都厕身林间,翻看地图,争论着实景点与风景区之间有无内在联系。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证明,所谓教学质量不高,其实是由于学习效率不高而导致的。
B. 震后灾区不仅要保证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这是当前最要紧的工作。
C. 高一《语文读本》的地方特色表现得就更为鲜明一些。在选文方面更贴近地域实际,更注重回忆性散文、游记、民间传说和戏曲的收录。
D. 当我来到奥运圣火传递现场时,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动人场景。 答案:C
2024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揭晓
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2024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已经公布,本文将为大家揭晓2024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此次考试。 一、确定主题
2024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的主题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该主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中考语文试题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度重视。 二、试题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试题中包括了对汉字的拼音、词语的含义、句子的语法及修辞手法的辨析等题目。其中,对于一些常见易错字和常用词语的考察,尤其需要注意。 2、阅读理解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涉及的题材包括小说、散文、古文等。其中,古文的阅读和理解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古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3、作文部分
该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以命题作文为主。2024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题目为“传统文化在我身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三、答案解析 1、基础知识部分
对于汉字、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题目,答案均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注意易错字和常用词语的使用。 2、阅读理解部分
阅读理解的答案需根据具体文章内容进行作答。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重阅读能力的提升,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在做题时,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 3、作文部分
作文部分的答案需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创作。此次作文题目“传统文化在我身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在写作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注
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
2024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公布,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份重要的参考材料。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和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考语文考察的重点和方向。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应对未来的中考挑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