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研究
摘 要 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实现了城市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从而推动了城市智慧化进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根本,通过数据分析及处理系统完成对大数据的筛选和活化处理,并借助于丰富而又完善的应用体系让人们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生活。本文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出发,通过分析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一些关键性技术,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最后对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成绩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云计算;物联网;武汉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1-0070-03
1 智慧城市关键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开始步入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依托日新月异的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1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同样是基于互联网实现,通过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把强大的计算供能以及应用服务像普通商品一样提供给大众,是一类新兴的服务于商业的计算形式。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在于编程模型、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及管理技术、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其典型代表有google的云计算平台和ibm蓝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技术解决了由于硬件原因导致的计算机计算能力的绝对性,使用户可以通过配置较低的计算机就可以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而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要求强大的计算能力作为系统支撑,面对采集到的动态海量数据信息,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计算技术,则需要建设庞大的计算机组,对硬件配置要求很高,同时也增加了硬件维护的成本,云计算则解决了次难题,通过分散在不同地区的大量的服务器集群,实现对海量信息的计算。
1.2 物联网技术
借助于gps定位或北斗系统、rfid等数据传递技术,通过事先约定好的协议将现实中的任一物品和网络相互连通,从而实现不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递与交换,以达到智慧化定位和识别等目的。其核心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详细来讲,物联网技术就是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rfid和信息通讯技术,构建成一张物物相连的关系网,而处于该网络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进行自动识别和信息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城市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中信息识别、传递和转换的过程正是智慧城市的底层技术,是支撑整个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
1.3 网络安全技术
大数据背景的典型特征即是海量数据信息的云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等环节,而基于互联网的云技术必然带来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由于云技术中包含有大量的用户,隐私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升云技术的网络安全,国家一方面要在技术层次提升安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通过双重保障实现对用户隐私的有效保护。其中,在技术层面,可以通过研发更为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协议,强化关键服务器的部署和管理等,来确保云技术的先进性;在法律法规层面,现阶段网络制度还存在部分漏洞,再加之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不仅为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增加了法律执行的难度,因此,国家要注重互联网法制法规的完善工作。 2 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城市的实现离不开硬件设施的支撑,主要包括有网络设施、感知设施、云计算设施和地理空间信息设施。 2.1.1 网络设施
网络设施是智慧城市实现内部互联的基本要求,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从基础宽带、无线网和手机网络出发,重点完善城市网络质量及覆盖率。首先是基础宽带面,一方面要解决宽带质量问题,主要对原始宽带进行提速,提高光纤宽带接入率,使城市宽带上升至百兆级别;另一方面要解决宽带覆盖率问题,在城市宽带实现提速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宽带的大规模普及,从而将城市中各组成要素实现互联互通的高速化,以加快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响应速度,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其次是无线网络方面,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普及,在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日常生活更加便捷化和高效化,而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初衷即为改善民生,因此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要配合人们生活习惯,并借助于不断革新的高科技技术,为市民提供更为贴心、便捷和智能化的服务,
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日渐普及,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需求不断提升,而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需要无线网络的支持,因此,加快公益wifi热点建设同样是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基本保障。最后是手机网络建设方面,当前我国手机网络服务商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随着智能手机制造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手机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着,现已实现移动4g网络的规模性普及,从而助力我国城市智慧化建设。 2.1.2 感知设施
2.1.3 地理空间信息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