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2008-2019真题

浙江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2008-2019真题

来源:刀刀网


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久城KuJou

【2018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久城

KuJou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1

【2017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久城KuJou

【2016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 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

【2015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

①②

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

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① ②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2014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 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3

【2013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①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的惨状。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2012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未展芭蕉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唐)钱珝 (金)元好问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2011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4

【2010年浙江高考】(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2009年浙江高考】(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5

【2008年浙江高考】(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2.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3分)

6

【2019】 (1)(2分)造访 朱门 (2)(6分)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2018】

(1)久留;依依不舍;(2)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017】

(1)采地黄 卖地黄 (2)叙述:

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016】 【分析】(1)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2)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答】(1)赏析佳句答题思路:含义题要阐明语表义,还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作用题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还要答结构作用,赏析句子既要答其内容,还要分析写法特点,甚至句子作用.此句明显使用了拟人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要加以分析. (2)题干问有何特色,首先思考的是艺术手法,此两首诗对比手法较为明显,要加以分析.其次一切叙事都是为了抒情,要分析诗人通过叙事传递的情感. 答案:

(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 景交融.

(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沉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点评】赏析句子大致要注意先要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再要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从这个角度说,立足于语言的赏析就是平日里做的炼字题.

(1)① 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 别时茫茫江浸月(唯

7

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分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意象、表达技巧: (1)认真审题,扣住“浔阳”“月色”;

(2)此题的角度应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入手. 【解答】(1)解答此题,要熟悉白居易《琵琶行》的相关语句,从中找出和“浔阳”“月”相关的诗句.抓住“浔阳”这个表地点的词来找答案;抓住“月色”这个意境找答案,即找有“月”的诗句.

(2)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词的上下阙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 答案:

(1)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②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赏析: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之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点评】可以用书本的知识来解答考题,如琵琶表演的描写角度可结合初中学习的《口技》一文,文中是有正面描写,有从宾客的反应来写口技人的表演,那是从侧面进行描写,所以,平时学习时要认真研读书本. 【2014】

(1)猿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分析】此题是比较阅读,考查了诗歌的意象、手法:

(1)寻找共同意象; (2)对应比较,一二句对一二句,三四句对三四句. 【解答】(1)两首诗放在一起考查时,往往要找共同的意象.“共听一声猿”“啼猿不自愁”中都提到了“猿“.

(2)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以“那堪”提示情感的抒发;“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未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说理来表情.“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昏、繁”暗示“愁”之情感;“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没有暗示情感的词语,而是通过典故表达情感. 答案:

(1)猿声 (2)①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②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译文: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8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岸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 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赏析:

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这首诗是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这里用到了《楚辞•招魂》的字句,意即碧深的江水映着天青色,江边上有一片片红叶,眼睛看到很远的地方,但映入眼中的只有秋天的枫树,为已经离去的春天感到忧伤.这里诗人暗用典故,意在借三峡周围狭长幽深、山高林密的环境烘托出一种萧森凄凉的气氛,以此映衬行人凄婉哀伤的心情.“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是说猿猴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哀愁而啼叫,只是因为行人心里忧愁因而觉得此声哀愁.这首诗以猿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徐照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是人愁,而不是猿愁,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义. 【点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等. 【2013】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分析】译文:

长安已是一年将尽的隆冬时节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落满了整个京城,在雪中退朝的都是朱衣紫绶的公侯显贵.这些贵人们有赏雪吟咏的雅兴,因为他们富足而没有饥寒之忧.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奢华的宅邸,他们所做的也只是消遣游乐.朱轮马车又拉着客人来到了红烛彻夜不息的歌舞楼,做东的是刑部、而坐在首席的就是刑部主管,他们从中午就开始行乐,到半夜时还不罢休.可谁会想到阌乡的大狱里还有被冻死的囚犯. 赏析:

此诗与《秦中吟十首》中的《轻肥》一诗思想内容相近,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表现手法基本相同;都是把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不同生活境遇加以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 《歌舞》这首诗把朝廷贵官的糜烂生活与狱中的“冻死囚”相对照,对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作了无情的鞭挞,对被迫沦为“囚犯”的劳动人民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前者详写,后者却只在末尾重笔点出.因为“冻死”二字已能尽囚犯之惨状,因此简洁而有力;而朝廷贵官的奢糜生活,则必须详尽铺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题材和手法:

(1)回忆出平时的积累的知识即可.

(2)把握诗歌的对比艺术,需要从结构和艺术效果两个方面去入手. 【解答】(1)文中的内容主要是有钱人的挥霍糜烂的生活与死囚的对比,这正好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对应.

(2)文中一共十八句,一二句写景,中间十四句都在写统治者的糜烂的生活,最后一句突然转入“冻死囚”,形成一落千丈,这是从结构上;另外,从艺术效果,前面的渲染,与最

9

后一句对比非常鲜明,具有震撼读者的效果.

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点评】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比如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李白的含“月”的诗句有哪些. 【2012】

(1)还未展开 芳心

(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自主自爱的品格 【2011】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情感基调。 (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2010】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及时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2009】22. 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3. 手法: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2008】

小题1:内容:1漂泊的旅思;2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5宦海浮沉的厌倦。

小题2:特点:1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2分)②以“羁绪”领起全篇。(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从诗句中找出关键词来理解。如首联“撩人羁绪”点出了诗人漂泊的旅思;“大夫泽畔行吟处”,颔联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以自况,作者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正直爱国如屈原,忧民忧时如自居易,皆不免被贬逐黜放的命运,来表达对谪官的愁思;“尔辈何伤吾道在”表达了诗人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苍颜华发今如许”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便挂衣冠已慢迟”表达了诗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 小题2: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

10

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首联以“落”来描写了萧瑟凄清之景,以“撩”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这是运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从诗句的后几联的描写内容来看,都属于首联“羁绪”的内容,所以,首联又起着领起全篇的作用。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