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历史试卷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
了( )
A. 人类的起源 B. 原始农耕生活 C. 远古的传说 D. 早期国家产生
2.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
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 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C. 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B. 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D. “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3.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大,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
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这一封建盛世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4. 明朝时,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
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强化皇权 B. 控制 C. 完善科举 D. 钳制思想
5. 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合法化、规模化,并取得在中国采矿及修筑铁路等,列强对华
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种现象发生在( )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C. 《马关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辛丑条约》签订后
6.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运动,打击了封建主义……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叙述了新文化运动的( )
A. 背景
( )
B. 主张 C. 内容 D. 影响
7. 如表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党的重要会议时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卡片反映的是
第1页,共11页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七大
8. 在恩施州成立40周年之际,万名学子在州文化中心广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抒发对
祖国的热爱。回望历史,近代中国屡遭侵略,人民被压迫、被奴役。中国实现自主、“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三大改造完成
9. 共赴九天,再探苍穹。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与空
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下列科技成就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
B. 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 D.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0. 公元前5世纪,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
的黄金时代。这里的“黄金时代”是指( )
A. 成为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 C. 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D. 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1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
A. 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C. 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
B. 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 D. 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运动
12.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同年春,苏军与英、美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
土作战。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说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是( )
A. 带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C.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B. 加快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进程 D. 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13. 罗斯福新政期间,
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这反映的是( )
第2页,共11页
A.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4. 【古代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
活动一:寻文化自信之根
B.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D.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材料一:我们读中国,沿着甲骨文沧桑的纹理,驾驭历史的长车,纵横阡陌……我们读中国,聆听悠长的青铜编钟,与孔子、孟子种几棵青柳,促膝长谈;我们读中国,纵观岁月的风起云涌,与李白、杜甫隔几株老梅,论潮涨潮落……我们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唐诗里,读感恩的中国;我们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宋词里,读思念的中国。
——摘自现代诗歌《读中国》
(1) 阅读材料一,从中找出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历史信息。 活动二:探和平交流之路 材料二: 信息卡1 信息卡2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成的遍及欧亚,甚至包括北非和东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路的总称。 提供了重要基础。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 (2) 根据材料二信息卡1,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阅读信息卡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是如何体现“和平友好、彼此尊重”“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理念的? 活动三:展影响世界之力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 请你选择材料三中任意一项发明,说说该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活动四:显超越自我之智
(4) 通过对以上三项活动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15. 【近代民族工业与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各种外来事物纷纷进入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成长、探索,被强制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了近代企业。这些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总的来看始终是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第3页,共11页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文物是中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精神的具象表征。从北大红楼旧址、党的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全国有3.6万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发扬精神弘扬传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谱系。如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
——摘自学习强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文化》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一五计划”期间鞍山大型轧钢厂建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成 现在的深圳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把井冈山列入“文物”的原因。发扬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3) 请从材料三中任意选取相互关联的图片,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至少选取两幅图片,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16. 【大国崛起】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
第4页,共11页
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第二次工业时期的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使得生产力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随着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第一次工业期间轻工业占主导不同,第二次工业时期重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
(1) 请为材料一的思维导图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指出思维导图中的美国战争与英、法两国在性质上的不同。
(2) 结合材料一中英、法、美颁布的法律文献及的影响,概括世界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3)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的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5页,共1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共同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如猪纹陶钵,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是正确的选项;人类起源的内容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等,排除A;远古的传说主要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等,排除C;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始农业的发展,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答案】B
【解析】“擅长骑射的匈奴人……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说明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手工业技术;“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说明汉人喜欢少数民族的东西,向他们学习。因此题干主要说明是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故B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排除A;题干说明各民族之间经济上密切交往,但不能体现空前发展,排除C;“胡”“汉”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主要说明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唐玄宗统治前期”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创者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排除A;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创者是汉光武帝,排除B;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创者是唐太宗,均与唐玄宗无关,排除C。 故选:D。
第6页,共11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A是正确的选项;朱元璋军事上,设五军都督府,将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控制了,排除B;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排除C;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合法化、规模化,并取得在中国采矿及修筑铁路等,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内容之一为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过去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马关条约》的内容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对于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材料理解能力。
6.【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打击了封建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第7页,共11页
作用,是一次场伟大的思想运动,所以D项正确;A项是指新生的中华很快陷入混乱的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人格,以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与题意不符,应排除;B项、C项是指提倡民主和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联系所学分析史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析史料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根据“1935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一大是在1921年召开,排除A项;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召开,排除B项;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
8.【答案】B
【解析】根据“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B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发生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之前,排除A项;1953-1956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之后,排除C项;年的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生在“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之后,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理解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也是航天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D是正确的选项;第一颗原
第8页,共11页
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A;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但不属于航天方面的成就,排除B;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属于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B
【解析】A.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排除A项。
B.根据“公元前5世纪”“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黄金时代”是指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B项。
C.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伯里克利时期”不符,排除C项。 D.雅典并没有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D项。 故选:B。
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
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点。知道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11.【答案】C
1848年2月,【解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运动指明了方向。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十月,打破了资本主义-统天下的局面,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所以题干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并没有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没有推动拉丁美洲的民族运动,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党宣言》。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党宣言》等知识。
12.【答案】D
第9页,共11页
【解析】据题干“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知,雅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雅尔塔会议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没有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反映联合国成立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但材料反映雅尔塔会议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掌握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材料可知,反映了美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反映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A是正确的选项;1949年,美苏冷战期间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1949年4月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冷战期间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是在1967年,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西方福利制度。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西方福利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4.【答案】【小题1】信息:有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青铜器工艺高超;唐诗繁荣。
【小题2】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何体现:船队用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物与各国进行交易,购买各国特产。郑和出访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使臣和商队。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国王,甚至亲自来中国进行访问等。
【小题3】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用于军事上,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小题4】认识:要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实行和平交往,增强与他国的合作;要坚持科技创新等。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史实、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国古代彰显文化自信的史实、丝绸之路、中国古代
第10页,共11页
四大发明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5.【答案】【小题1】特点: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小题2】原因: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中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小题3】标题:改革时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发展;阐述: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区进行土地改革,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时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发展,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相关史实。
16.【答案】【小题1】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不同:美国战争具有双重性,既
是民族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 【小题2】由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
【小题3】提高了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小题4】生产力发展;注重改革创新;调整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英国资产阶级、《权利法案》《宣言》《宣言》、美国战争、法国大、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第二次工业、英国资产阶级、《权利法案》《宣言》《宣言》、美国战争、法国大、人类政治文明演进趋势,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