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陈永贵与记者的恩恩怨怨

陈永贵与记者的恩恩怨怨

来源:刀刀网
往事回眸 FA zHAN・WANGsHlHUlMoU 昧寐责与记耆的恩恩怨想 口金嘉生 陈永贵从担任大寨村支部到成为主管 精神受到刺激,加之身体虚弱,在劳动时手臂被砸伤吊 全国农业的副总理,被媒体追踪报道长达近20年。他 上绷带后才放他回家。山西分社也因李玉秀写的“内 在同记者长期、反复打交道的过程中,深谙新闻工作的 参”稿子,被陈永贵戴上了“反大寨”的帽子。在这种极 重要性与作用,对记者的采访与报道给予过支持和鼓 其特殊的背景下,分社依然把报道大寨当作忠于毛主 励。 席、宣传毛路线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派记者 据报道过大寨的老记者和曾在昔阳县工作过10 前往采访,使大寨的报道从未中断。但这一时期分社记 多年,备受陈永贵器重并担任过大寨接待站站长的刘 者的采访和其他新闻单位到大寨采访的记者,却遭到 树岗回忆,创业伊始时的陈永贵对记者的工作很重视, 了陈永贵等人的非议和责难。 同记者的关系很好,待记者热情周到,亲如家人。记者 从这时候开始,陈永贵与记者之间从亲密合作转 到大寨采访,他让记者住在家里,自己还动手拉面、烙 向无法共处,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浩劫”期间,被陈永 饼,以大寨最好的饭菜招待记者。记者采访时,他不仅 贵以种种“理由”加以指责、训斥,或给扣上“反大寨”的 主动介绍情况、提供材料,同时,允许记者在村里到处 帽子,或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赶出大寨,不准采访的 转、随便看、找人聊。那时,他比较虚心,能听进去人们 记者,就有l0多人。陈永贵为什么会有如此转变?这种 对大寨的看法和建议。谁若给大寨写了稿子,他会挂在 转变又将预示着什么? 嘴边,常常念叨。上世纪50年代,《山西日报》记者李文 以派性画线取舍记者 珊采访大寨后,写了篇《先看统计表,生产步步高,粮食 陈永贵以派性为尺子衡量记者,在他看来,去大寨 吃不了》的稿子,他得知后不断跟人说,李记者的稿子 采访的记者大体上有三类,即支持派、中间派和反对 写得好,写得好!陈永贵还在1964年4月29 Et的《山 派。所谓支持派,陈永贵认为凡是和他站在一边、支持 西日报》上撰文说:“合作化以来,《山西日报》和《山西 他造反夺权的记者,都对大寨有感情,都拥护大寨、宣 农民报》上发表了大寨不少材料,每当报上发表我们大 传大寨。这样,过去和他不熟悉的记者很快向他靠拢, 寨一篇材料,就对我们有很大的鼓励,报纸给我们加了 原来和他熟悉的记者更加近乎。对这些记者,他很热 油,给我们很大的精神力量。” 情,有的还委以重任,如新华社山西分社宋莎荫,曾写 1964年,一篇“内参”报道的问世却使陈永贵对记 过影响深远的长篇通讯《大寨之路》(与人合作),陈永 者有了戒心,态度骤变。该年秋收之后,新华社山西分 贵看他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笔杆子硬,就把已经下放到 社特派采编主任李玉秀和骨干记者田培植前往采访, 农村的宋莎荫调到昔阳任县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调 在按照原定计划采访的同时,他们从大寨“四清”工作 研室负责人。从此,陈永贵、大寨和昔阳县的许多重要 队那里了解到大寨耕地面积不实、粮食产量有虚假等 讲话、报告、总结、文件和报道,都由他起草或经过他修 情况。于是,写了一篇“内参”稿,及时向反映了这 改定稿。后来,宋莎荫又在昔阳入党被提拔为《山西日 一重要情况。1967年初,陈永贵,得知李玉秀发的这篇 报》核心小组成员——副总编辑。 “内参”稿子,揪住不放,无端指责李玉秀写的“内参”, 所谓中间派,即在陈永贵看来不大支持他搞派性、 是向刘少奇“黑司令部”送黑材料,是大寨红旗杆上的 不卖劲吹他的记者。对这些记者,他的态度是不热不 虫虫,是妄图砍倒大寨红旗。遂于是年春天,把李玉秀 冷,不远不近。所谓反动派,即陈永贵认为和他观点不 押到大寨批斗了7天。白天强迫他上山修梯田,晚上回 一致、不盲从、不听话、不好用的记者。广大新闻工作者 村接受贫下中农批判,向毛“请罪”,直至李玉秀因 满腔热情宣传大寨和陈永贵艰苦创业的精神,但不支 发展・月刊 往事回眸 持他的派性,陈永贵就说这些记者对大 身份列席山西省核心小组会议,却因此 落下个“反大寨”的罪名。原因是,大寨 寨没感情,难对付,进而对他们怀疑、防 被陈永贵说成是“闹着要参加省核心小 认为段既然是宣传大寨,为什么后来又 备。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范银怀和陈永 组会议的人”。 要去晋东南、去西沟大队采访(那里的 贵是老乡,曾参与采写《大寨之路》等重 1968年秋,山西省农业学大寨会 劳模李顺达和陈永贵观点不同)。1977 要报道,两人私交甚好。“”开始后, 议在昔阳召开,新华社山西分社派笔者 年,段和记者颜世贵一起把写好的稿子 陈永贵看他不支持其搞派性活动,便一 和记者刘玉以及总社国内部杨玉良、余 给驻大寨联合报道组组长宋莎荫看,宋 反常态,怀疑范给李玉秀提供写“内参” 富棠四人前往报道。其间,有人得知,刘 不看。县里同意段参加联合报道组,可 的材料,说他“没有交情”“太不够老乡 玉系《山西日报》总编辑吴象的爱人便 开会又不让他参加,还说他写的稿子不 啦”。后来范银怀去昔阳采访,走到哪 放话称:走资派的老婆来开会、报道,还 是联合报道组规定的题目,大庆代表团 里,和谁接触,都受到盯梢。《山西日报》 能宣传好大寨?(吴象“”初期被当 访问大寨时也不让段参加采访报道。 老记者郝占敖,“”前,对大寨经验 作走资派一度“靠边站”)给满腔热情宣 1967年1月,李玉秀在大寨接受 曾作过系统、全面的报道。“”中,陈 传大寨的记者猛地泼了一盆冷水。 永贵认为他在山西路线斗争中没有站 批斗时,陈永贵问他,跟你一起写“内 山西分社董荣贵是给大寨和陈永 参”反大寨的还有谁?稿子是谁让写、谁 在自己这一边,就是不支持大寨,指责 贵拍摄新闻照片最多的新华社记者,由 让发的?摄于压力的李玉秀说,稿子是 他过去把大寨当作“生产典型”宣传, 于摄影对光线条件的特殊要求。一遇阴 新华社总社同意写的,是新华社国内部 “既然宣传大寨,为什么站在那一边?” 雨连绵的天气,就会影响照片的效果, 副主任方实同志签发的。陈永贵听后如 遂把他过去报道大寨的功劳一笔勾销。 甚至延误拍照。二敬业精神强、完成任 获至宝,认为新华社反大寨不光是李玉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郝占敖去大寨采 务心切的董荣贵,不免流露出焦急的心 秀,还有方实一伙人,于是又下决心揪 访,陈永贵闻讯后说:“他来干啥,叫他 情:“今天天气不好,拍不成了。”陈永贵 斗方实。这年3月山西分社为加强大亏 回去。”在揭批查运动中,陈永贵又说郝 听说后大为不悦,说:“天旱我们盼下 大寨的报道,请求总社国内部农村组资 “对大寨红旗没有感情,态度不端正,人 雨,照相的想要好晴天;天涝了,我们怕 深记者方堤同志来太原和分社记者一 不人,鬼不鬼,对大寨的稿子横挑鼻子、 下雨。照相的为拍雨后的照片,又盼下 起去大寨采访。行前,分社特地向正在 竖挑眼”。《山西日报》遂把他对郝的这 雨,净和我们作对,这哪有大寨贫下中 太原开会的陈永贵报告:总社要派方堤 些看法当作主要问题,对郝占敖清查了 农的感情。” 两年,知道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后,他才得以彻底解脱。常驻 大寨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云生, 一一同志去大寨。陈一听机会来了,便对分 从责难到阻挠 社同志说,我们大寨对方实恨透了,他 当时记者到农村采访,为了采取第 和李玉秀合伙搞“内参”反大寨,我们非 手材料,要求和社员一起劳动,这在 要把他拉到大寨批斗不可。分社同志看 当要求在大寨却行不通。陈永贵说:“俺 来的是方堤,不是方实,方堤是搞农村 次从太原回昔阳时,顺便搭乘了共青 广大农村是平常事,然而记者的这一正 他误把方堤当方实,急忙解释说,这次 此事被发现后,昔阳县委便对他起 大寨不缺劳动力,记者参加劳动,不但 报道的,让发内参的是方实。陈执意坚 团山西王银娥的小车。 了疑心,说他既然是来宣传大寨的,为 帮不了忙,反而会把我们的海绵田给踩 持说:不,不,就是他,就是这个方实。为 什么来昔阳要坐王银娥的车?(中 硬了。过去,有的记者来劳动,笨手笨脚 了澄清事实,分社有让李玉秀和方堤同 王银娥和陈永贵观点不同)于是通知电 地干不了多少话,还踩坏了两颗萝卜 志到宾馆当着陈永贵三面对证,大 台另派一位常驻大寨的记者。县里大亏 苗,一个长成了就七八斤重,两个就是 白后,陈永贵一时语塞,顿蕨难堪,冷场 王云生不欢迎,叫他走吧!无奈,山西人 十多斤啊!”新华社总社又为摄影记者 片刻,他把手一甩,说:“不是方实,不是 民广播电台另派了一位记者接替王云 拍照时一不心碰坏了一颗树苗,大寨的 就算了,去,去吧!以后我们非要找到这 生。1977年国庆节前,叶剑英元帅一行 的摄影记者周树铭前往采访,陈永贵一 一位干部不满地说,这是破坏树木,是 个方实不可!” 赴大寨视察工作,山西分社特派有经验 对大寨的态度问题。 陈永贵十分注意提防记者。1977 有的记者为急于了解情况,冒险悄 年l2月,他对昔阳县委一位负责同志 见周树铭,顿生疑心,对大寨的另一位 悄进到村里,趁社员吃饭时到饭场看 说:“要学会识别人,(要)多长个心眼” 负责人说:“你认识不认识这个人(指周 看,陈知道后批评记者说,这些人溜到 “对记者呀十分注意……记者(是)毛鬼 树铭)?他就是在省里核心小组造反,闹 饭场,探头探脑,鬼鬼祟祟,看谁家饭 神。你们要有点心眼。他们掂我们的分 着要参加省核心小组会议(相当于现在 稠,谁家饭稀,当面不说,背后议论,说 量,我们掂他们的分量,昔阳一上钩,问 的常委会)的人。”此时,正在大寨 大寨人劳动强度大,吃得不好。 采访的分社记者冯东书见势不妙,即打 题就大了。”同年,大寨公社为向公社一 《人民日报》常驻大寨的记者段存 级核算单位过渡做准备,拟召开一个由 电话告诉分社让周回去,另派一位摄影 章,还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时, 有关方面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一位记者 记者来,这才避免了一场风波。该事追 就常驻大寨、报道大寨。为此,他把家从 闻讯后向成员国提出要求,希望与会听 溯到1O年前,当时,按照规定,由 左权搬到大寨,数年如一日为宣传大 听情况。陈永贵非但不同意,而且还对 于工作需要,分社曾决定周树铭以记者 寨、宣传陈永贵出了大力,可到后来,却 别人说:“不怕记者来座谈,就怕记者写 2012年第O5期/总第259期 55 往事回眸 AzHAN・WANGsHlHUIMoU 内参。”这位记者的采访要求因此化为 此句好言相劝,却使陈永贵勃然大怒, 由陈永贵说了算。 泡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永贵 从此,王宪斌再也不好去大寨采访了。 “”以来记者对大寨和昔阳报 对记者的行踪更加注意,他说,现在昔 《山西青年报》记者刘太乙,一次在大寨 道那么多,可陈永贵仍不满意。1967 阳有人告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一伙记 井台边见到铁姑娘李圆眼,想和她聊聊 年,他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有些报道 者。据大寨的一位社员反映,1979年, 铁姑娘队战天斗地的故事,没想到阶级 零零碎碎,讲几句话,加上大寨两个字, 陈永贵多次在大寨社员会上流露出对 斗争观念极强的李圆眼马上向党支部 以后再搞这个让他们走。”后来,他还  讲:“你们研究大寨、昔阳的问题,不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不满,每当这个 作了汇报,说有个记者要和她交朋友。时候,他就给人打招呼:“给我到外边看 陈永贵听了不分青红皂白,就让刘太乙 从表面上看当时就是那么一回事,实际 看,有没有什么人听。”于是就有人到外 离开大寨,不准再来采访。后来,陈永贵 上意义很深远一…・好多经验不是我们 边查看一番。 还把此事当作“典型”,教育年轻人要坚 没有真正总结出来,宣传出去,大寨没 有大庆报道得好,工业上人家有余秋 冲突升级与大寨末路 陈永贵把大寨变成一个王国,  1968年,山西分社记者王文学和 决抵制所谓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总社记者安克仁,按照新华社总社的要 求,前往大寨搞摄影报道。王文学因过 里、康世恩等几个副总理,农业上就我 一个人。没人家力量大,现在要好好报, 去给大寨和陈永贵拍照两人比较熟悉, 去那里采访的记者,须先到大寨接待站 要为第三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做准 大寨红旗“大寨英雄谱’ 王这次到大寨后,陈永贵很快就对其采 报到并提交报道计划,然后住在招待 备,要写好‘昔阳经验’等,向第三次全国农业学大 访作了安排。可这天上午,王文学上虎 所,等待接待站站长将记者的采访打算 ‘头山给陈永贵拍照时,陈突然问他:“你 禀报给陈永贵或大寨党支部的其他同 寨会议献礼。”于是,他要求县委,要把 这次来,是另有任务吧?你是谢振华派 志来安排采访时间。此前,任何记者不 “在昔阳的新闻单位的记者,不论是中 来的。”这突如其来的怀疑令王文学莫 得走村串户,不得找社员谈话,不得参 央的还是省地的,都要统一组织起来。 名其妙,他立即解释说:“根本没有那么 加社员大会。记者要拍大寨党支部开会 统一写稿、统一审稿、统一发稿”。 回事,谢振华是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 的照片,须经批准,进入会场拍完后立 1977年4月,昔阳县委根据陈永 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我是新华社记 即走人。给记者哪怕是老记者或有名气 贵的指示和要求,把新华社、《人民日 者,是总社让来搞报道的,我怎么会是 的记者介绍情况,都是党支部认定的可 报》、人民广播电台、《山西日报》、 谈什么问题、讲什么事情,几乎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晋中报》等新闻 他派来的?”陈听后仍一口咬定自己说 靠的人,得对,王文学又说:“老陈,你是省革委 口径一致。大寨接待站和大寨房子连着 单位来大寨和昔阳采访的记者召集在 副主任,你我都是党员,说话要实 房子,可谓咫尺之遥,然而记者却不能 一起,宣布正式成立驻大寨联合报道组 事求是,我可以拿党籍做保证,确实没 逾越一步,只能耐着性子等待,等十天 (此前,大寨的有关报道署名时曾用过 有那么回事,我相信事实最后一定会搞 半个月是常事,等一个月也不鲜见。有 这称谓),以承担大寨和昔阳的全部报 所以成员 清楚的。”那时,谢振华主持山西省的工 的记者冒着完不成任务的风险,一气之 道。报道组由宋莎荫任组长,作,陈认为他和自己的观点向左,他说 下打道回府。不少常驻记者感叹:在大 有事离开大寨和昔阳须向组长请假。报 王文学是谢振华派来的,意即王文学到 寨采访这么多年,在这个几百人的小村 道组须根据大寨和昔阳统一的新闻来 大寨不是采访,是给谢振华党特务,为 子,都认识不了几个人,能叫上名字的 源、内容、口径,向国内外报道大寨和昔 其搜集情报的。于是一怒之下,把王文 都是干部,见面后也只是寒暄几句完 阳的经验。所有的稿子都得经过组长或 学赶走,不准他来大寨采访。事后,陈永 事。即使这样,陈永贵还批评记者在大 陈永贵授权的人审定。谁若向报道组提 贵对此仍耿耿于怀,在一次省革委的会 寨“一不过问生产,二不参加劳动,三不 供了有悖于要求的材料,就会被认为 议上重提此事。为澄清事实,谢振华后 关心群众生活,记者和贫下中农格格不 “别有用心”“阶级斗争新动向”。 来派专人到分社调查,并让分社出具证 入,没有贫下中农的感情”。 1978年3月,安徽等地农村率先 明,说明王文学确系遵照新华社总社要 报道农业生产离不开数字,然而, 改变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极“左”路线影 他 求,履行记者职责到大寨采访,才使真 在大寨要弄清这个问题却很困难。一 响下的做法,触动了陈永贵的神经,相大白,这时,不肯认输的陈永贵一看 次,一位记者为报道大寨秋季农业丰 提出要联合报道组写文章,但随着形势 寿命仅一年零八个月的驻 自己错了,又改变口气说,王文学我俩 收,问大寨负责人粮食产量是多少?答: 的发展变化,是怎么定的。”每年 大寨联合报道组,由昔阳县委于1978 关系很好,他怎么不给我说实话,他们 “不知老陈(陈永贵)那里的李玉秀写“内参”整我们,不给我 打多少粮食,会计最清楚,可当记者问 年12月13日宣布解散。陈永贵所建立 说,太无交情了。 大寨会计时,却回答说:“产量还不知党 的王国也宣告解散,大寨这个极左 成 《山西日报》记者王宪斌,多次采 支部怎么定的。”就这样,记者写大寨农 思潮下产生的“典型”从此走向末路,访,报道大寨。一次,他听陈永贵对山西 业丰收的稿子,通篇没有一个数字。有 为我们今天反思六十年来建国史的成 经验与教训的又一重要案例。 分社记者冯东书同志说三道四,表示不 时到第二年,记者还弄不清上一年的产 就、满,便说道:“老陈,东书不在这里,你对 量是多少。连昔阳县的年降雨量是多 (原载《新闻业务》研究专辑2008  他有什么意见,以后当面提好了。”哪知 少,也不能由县气象局做主,最后还得 年第7期,本刊发表时有删改)发展・月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