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2022年中考适应性监测九年级
化学试题卷(二)
注意事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物理参数:H-1 C-12 O-16 Na-23 S-32 g:10N/kg
第Ⅰ卷 选择题
11.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炼生铁 B.晒海盐 C.钉木舟 D.织衣布 12.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用于食品防腐的氮气 B.用于医疗急救的氧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参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
13.化学实验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实验室用KMnO4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药品 C.验满 D.硫燃烧 14.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九年级朱马虎同学总结的化学笔记正确的是 A.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B.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冬天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15.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猜测,合理的是 A.H2SO4、NaOH、NaCl B.KNO3、NaCl、CuSO4 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
1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B.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17.利用催化剂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 X+H2O,X的化学式为
A.CO B.CH4 C.CH3OH D.C2H5OH
18.苯是无色透明的易挥发液体,有强烈的芳香味,在工业上用途很广。百度搜索查得一个苯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催化剂
A.苯的化学式为C6H6 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8g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1 D.苯属于无机化合物 19.“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D.微量元素硒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硒元素的量摄入越多越好 20.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鉴别烧碱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石灰石 稀释浓硫酸 实验方案 取样,用湿润的pH试纸检测 取样,滴加纯碱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4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老年人缺 ▲ (填元素符号)易患骨质疏松症。
(2)氖气是可制作电光源的一种气体,请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氖气分子 ▲ 。 (3)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 。
(4)汽油中混有少量的乙硫醇(CH3CH2SH),导致汽油有异味,其完全燃烧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
硫。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2.(5分)“宏观—微观—符号”认识和表征物质及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观察图甲,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 。
(2)从微观角度阐述氧气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转化为臭氧的过程 ▲ 。
(3)图乙为锶(S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微粒结构示意图,据此可推理锶元素位于第 ▲
周期;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的离子 ▲ (填微粒符号)。
(4)图丙是向稀硫酸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从微观角度
分析,该反应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原因是 ▲ 。
23.(4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P点的含义 ▲ 。
(2)若a中含有少量b,现有操作步骤:①溶解 ②过滤
③降温结晶 ④加热浓缩。则按顺序提纯a的操作步骤 是 ▲ (填数字序号)。
(3)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 ▲ 。
(4)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
序为 ▲ 。
2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星堆遗址也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打破了长江流域无文明的论断。2020年12月初,三星堆遗址挖掘出黄金面具,该黄金面具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重量达到了280克左右,其表面大部分被损毁,但根据其体积与密度进行估算,完整面具的重量大约超过500克左右。是目前中国早期文明考古发现的最重金器。
(1)历经数千年面具仍光亮如新的原因是 ▲ ;金块能够被锻造成薄薄的面具,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性。
(2)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是铜锌合金,推测假黄金的硬度比黄金要 ▲ ;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
自己在家分辨黄金真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 ▲ 。
(3)欲确定Au、Ag、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 ▲ ,请写出确定三种金属活
动性顺序的操作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5.(7分)某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右下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的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欣和小芳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交流讨论】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
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填字母代号)。 ...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收集资料】
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测定室温(20 ℃)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溶解度/g 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猜想一:NaCl溶液; 猜想二:NaOH溶液;
猜想三:Na2CO3溶液;猜想四:NaHCO3溶液。
经过交流讨论,根据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小欣认为猜想 ▲ 不合理, 理由是 ▲ 。
【实验推断】①小芳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 ...
NaCl 36 NaOH 109 Na2CO3 215 NaHCO3 9.6 ②小欣取样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溶液的原溶液可能是 ▲ 。
【实验反思】实验室中,存取液体药品应注意 ▲ (写一点即可)。
26.(4分)计算题: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次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出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 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pH=13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