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老鸦岔金矿矿床成因探讨 李宁博1,引言 矿区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小秦岭断隆,区内主要 由新太古代绿岩带和花岗质片麻岩系两类岩石单元组成;构造运动 频繁,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以金为主的多种矿产资源。老鸦岔金矿 张顺幸 重要条件。燕山期,本区花岗岩浆活动强烈,多期多阶段发育,形成 文峪、娘娘山两个规模巨大的花岗岩体及众多岩株、岩脉,地表出 露面积达100kin 以上。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带来大量成矿物质,并使 太华群中以金为主的成矿元素活化转移。在花岗岩浆侵入的同时, 区位于老鸦岔脑一娘娘山背形南翼近轴部,属中矿带的中段;出露 本区古老的近东西向构造体系进入活动期,在花岗岩浆上侵作用 地层为新太古界太华岩群结晶基底(绿岩系),区内断裂构造密集 下,褶皱轴部的断裂带重新活动,处于张性应力状态,为含金石英 分布,脉岩发育;金矿床主要受近东西向压扭陛断裂控制。河南省豫 O1队于1964年首次发现老鸦岔金矿床,此后本矿区的地质工作就没 有间断过,通过几代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基本查明了本区的地层、构 造、岩浆岩等,根据从事该区金矿勘查工作的认识,试对老鸦岔金 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华岩群表壳岩系,其次为零星分布的第 四系。前者包括变基性喷发表壳岩和观音堂组变碎屑岩。 2.2构造 褶皱:矿区位于老鸦岔脑一娘娘山主背形南翼轴部,背形 轴呈蛇形弯曲,轴面近于直立,略向北倾。两翼地层对称,倾角 40。~80。。断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共发现48条,明显可划分为成 矿期前、成矿期(燕山晚期),成矿期后断裂构造不发育。①成矿期 前断裂:该期断裂破碎带中大多为辉绿岩脉充填,在成矿期有继承 性活动沿辉绿岩边部形成糜棱岩,局部有石英脉充填,个别形成具 工业意义的矿脉,成矿期后断裂再度活动,致使矿脉破碎或切断矿 脉。区内共发现成矿期前断裂34条,按走向和断层面力学性质可分 为三组即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北东向张扭性 断裂。②成矿期断裂:该期断裂区共发现14条,3条受北北东向张扭 性断裂控制外,其它11条矿脉均严格受近东西向压扭l生断裂控制。 ③成矿期后断裂:该期断裂区内不发育,未见明显的成矿期后断裂, 仅见前两期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使矿脉产生破碎,在坑道中见到有 数条北东向和北西向的断裂错断了矿脉,断距较小,一般不超过5 m,对矿体无重大破坏作用,不影响开采。 2.3侵入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发育,主要以基性一 酸性岩浆的侵入为特征,其类型有花岗质片麻岩系、花岗伟晶岩、黑 云母花岗岩、辉绿(玢)岩脉等。 2.4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带一般发育在石英脉的顶、底板处,宽度不等,从矿 体向外一般可分为黄铁绢英岩带、绢云母(绢英)岩化带。蚀变强 度分带明显,愈靠近矿体蚀变愈强。蚀变的强弱和宽度与石英脉规 模、矿化强度有关,即矿脉规模大、矿化强,则蚀变强、宽度大。 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其 次为黑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等。其 中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一般黄铁绢英 岩化较强,蚀变厚度大的地段,金含量高。 3.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1、矿床成因 矿区金矿床和太古宇太华群古老结晶基底变质岩系及燕山期 花岗岩浆侵入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古老结晶基底变质岩系被 认为是金的矿源层,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金矿床和其具有密切的 空间关系。小秦岭大面积出露的太华群变质岩是矿区金矿床形成的 脉的侵位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综上所述,太华群为金的矿源层,花 岗岩为金成矿物质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近东西向断裂带为金矿储存 提供了空间位置。金矿的形成和小秦岭地区上述“源、转、储”条件 密切相关。矿区位于文峪花岗岩体东南侧太华群地层出露区,靠近 老鸦岔主干背斜的轴部,发育有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成 矿地质环境。 ’ 2、控矿因素 地层因素:太华群地层被认为是本区金的矿源层。小秦岭地区 重要的含金石英脉大多赋存于太华群地层中,显示出其对金矿床具 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区金矿体产出于太华群闾家峪组(Ar,1)。 岩浆因素:区内燕山期强烈的岩浆活动,为太华群地层中金的 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热动力和热液。小秦岭地区金矿床主要分 布在文峪一娘娘山花岗岩体附近的太华群变质岩系中,和花岗岩体 空间关系密切,距岩体边界一般2-5km。矿区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矿 区南侧,显示出燕山期花岗岩对金矿床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构造因素:小秦岭地区的含金石英脉产出于褶皱构造轴部及附 近,重要的含金石英脉产出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中。矿区矿体产出 于老鸦岔背形北翼靠近轴部,赋存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中,倾角向 北,可能是老鸦岔背斜形成时伴生的轴部断裂为石英脉充填所致。 褶皱构造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对矿体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3.2找矿标志 根据邻区及本区找矿经验,区内金矿找矿标志有以下几种: ①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是本区直接的找矿标志。②近矿围岩 蚀变:矿体为黄铁矿化石英脉,近矿围岩往往发生黄铁矿化、硅化、 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蚀变,黄铁绢英岩化是最明显最重要的找矿 标志,其发育强烈部位,往往形成矿体。围岩出现明显退色化现象, 也是矿化较好的标志。③近东西向断裂带: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本 区最重要的含矿构造,本区大多数重要的含金石英脉产出于该组断 裂构造中,受其明显控制,因此,该组断裂构造为重要找矿标志。在 该组构造倾向、走向的变化部位有利于成曰 ④金、银、铜、锌组合化 探异常:鉴于本区化探找矿效果和金矿与银、铜、铅锌矿化的关系, 金、银、铜、铅、锌组合化探异常可视为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⑤古 采硐:本区采金历史悠久,古采空区广泛分布,金矿体地表、近地表 多被采空。古采洞、采空区是金矿体存在的直接标志。 4 结论 矿区位于文峪花岗岩体东南侧太华群地层出露区,靠近老鸦岔 主干背斜的轴部,发育有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 环境。褶皱构造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对矿体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金矿床主要受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控制。太华群地层是本区金的 矿源层,该金矿体产出于太华群闾家峪组(Ar,1)。矿区含金石英脉 分布于矿区南侧,显示出燕山期花岗岩对金矿床具有明显的控制作 用。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是本区直接的找矿标志,黄铁绢英岩化 是最明显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勘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