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reshing appreciation 兽面纹袋足龙流青铜盍 口 口口 1974年lOft],在位于广东省信宜县东部光头岭的松香厂基建工地,发现了一 个窖坑,里面出土了一件青铜岙。这件青铜盂通高26.6厘米,口径14.2厘米,器 身呈鬲形,束颈,口沿略外侈,腹部分裆较宽成三袋足,蹄形实心足根。盖、颈 均有--/]\半圆环,原系链,已失(见图1一图3)。属西周中晚期器物,现藏于广 东省博物馆。 此器造型精美,其中流、盖钮、附耳最具特色。 肖贝 岙是调酒器,流是其最基本的部件。古人把酒与水置于盂中调匀,而后斟于 杯中。没有流,酒无以适当斟出,所以无流之器不可称之为岙。我国早在二里头 文化时期就已有青铜岙了,那时的盂流管短,直置于器顶(见图4),流的位置 与其形状均不便于斟倒,因而很快就被淘汰了。现在所见商中期以后的青铜岙, 流大多斜置于器侧肩部(见图5)。信宜出土的这件青铜岙流管呈曲体龙形,龙 头双耳向后挺立,仿佛龙在云中奔腾,极具动感,双目外鼓,张口。流管作龙头 形的岙,曾出土于陕西安县张家坡,但该器流管笔直,相比之下,曲体龙形 流管则更显生动别致。 口 叶 葳 ▲图1 一38一 r efreshing apprecia ̄ion f亮鉴 ▲幽2 ▲图3 -39- 熹鉴}refreshing apprecia-Lion ▲圈4 ▲图( 青铜岙盖钮为蟠龙造形,与龙形流相呼应。 最早的岙是无盖的,顶部开圆口用以注水(见图 美。蟠龙盖钮的龙身盘在盖顶,身上的鳞纹刻画清 晰,盖钮外圈饰三对龙纹,均两两相对,头冠长而 向后飘逸,尾部向上卷曲,以三角雷纹做地。龙形 4)。商以后盂大多有盖,为提拿方便,盖均置 钮。商盂盖多菌钮、环钮,朴素实用;周盂盖钮继 流管装饰精美繁复。盍颈中部一周龙纹,肩饰一条 斜角雷纹带,腹部以裆为界。每足都由云纹构成一 承了商的传统,并有很大的发展,华丽的立鸟形、 蟠蛇形、兽形、龙头形钮相继出现,竞相媲美(见 图6)。这些造型生动的盖钮既反映了周人的审美 组饕餮纹,两组饕餮之间各有一对夔龙纹。这件青 铜蚕纹饰都是浅浮雕或阴刻,但是每个纹饰的卷曲 观念,也印证了周代青铜制作技术与整体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信宜出土的这件青铜盂龙钮身体盘于盖 部分末端高高翘起,兽面纹和龙纹的眼也明显突 出,浮于器身表面,不仅增强了整体装饰感,也体 现了当时人们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 信宜铜盂的形制和花纹都保存了商代晚期至 顶,头部挺起呈前探状,双竖耳,嘴平齐,目鼓有 神,是周岙盖圆雕钮中的上乘之作。 古代青铜岙多前流后錾,执錾才可斟酒,犹 如现在的壶,鋈也是岙的重要部件。这件青铜岙的 西周中期的风格器形纹饰,与已著录的龙纹岙几乎 完全一样。西周铜岙在广东还是首次发现,扩大了 錾设计成附耳的样式,置于与流相对一侧,是此盂 特有的设置。这个附耳很有特色,由两个镂空的夔 龙相合而成,中有小圆柱相连,构成蟊的附耳。圆 西周文物出土的范围,为研究我国岭南地区秦汉以 前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如此精美的铜 岙,应是周王室或周贵族所造,它出现于当时百越 雕龙形錾在周代铜器中比较常见,但这种透雕的夔 龙相合作为附耳,做工精巧细腻,独具艺术创意 的,还是颇为少见的。 这件青铜岙不仅造型美观,纹饰也是相当精 地区的广东西部的信宜,令人费解。或许是周人赠 于越贵族的礼物,或是周人南迁所携,不管是何原 因,它足以反映,早在西周时期,中原的周人与广 东的越人交往已相当密切了。■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