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识字与写字。(共23分)(1~7小题每题1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堤(tī) .
B. 旋(xuán)转 .
C. 洞穴(xué)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芥(jiè)菜 .
B. 骨髓(suí) .
C. 明媚(mèi)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弯曲 歌曲 ..
B. 角色 主角 ..
C. 内脏 弄脏 ..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奥秘
B. 自毫
C. 贵败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字的第2笔是“B. “缘”字的第4笔是“C. “掐”字共有11画
” ”
6.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炎帝之少女”中的“之”意思相同
的是( )
A.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B. 取之,信然。 C. 常衔西山之木石。
7.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始终笑容温和,眉目舒展,有一种处于各种环境都能安心自在的气质。”下列词语中能替换画线部分
的一项是( )
A. 随心所欲
B. 随波逐流
C. 随遇而安
8. 根据“折”字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完成下列习题。(4分) 折shé ①断:绳子~了, 棍子~了。②亏损:~本。 ③姓。 折zhé ①损失:损兵~将。 ②弯转,屈曲。③心服:~服。 ④折扣,按成数减少。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句话中“折”字的读音是
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2)“妈妈给我买的新尺子,让我不小心弄折了。”这句话中.
“折”字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9. 照样子,把“重叠”一词规范、美观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10.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10分)
二、积累与运用。(共22分)(11~14小题每题1分)
11. 下面的词语和人物形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 腾云驾雾 B. 王戎 视死如归 C. 包公 铁面无私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庆阅兵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悄无声息。 ....B. 妈妈生了一个小妹妹,明眸皓齿,看着就让人喜欢。 ....C. 上课了,同学们还在窃窃私语,这让老师很生气。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坐的船乘风破浪,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 ....B. 他成绩那么好,却名落孙山,真是令人感到意外。 ....C. 在和阳阳辩论的过程中,晨晨明显处于下风,真是两败俱...
伤。 .
14. 下列诗句中和“战争”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A.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照样子,写句子。
例:蔡桓侯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
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
蔡桓侯派人问扁鹊,他为什么不说话就跑掉了。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
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忽然”“一会儿工夫”这两个词语描绘一下小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城南旧事》这本书将英子童年中的5个故事集合在一起,
每个故事都是以离别结束,特别是父亲的离去更是直接意味着英子童年的结束。这5个故事中,还有谁的离去让你印象深刻,请把它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先把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6分)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些角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暮江吟》中,诗人白居易也细致观察到了“残阳铺水”后江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中的句子作答)
18. 按原文填空。(6分)
(1)梅须______________三分白,雪却_____________一段香。 (2)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千万匹白色战马
_____________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诸儿________走取之,________戎不动。
三、阅读。(共25分)
(一)(6分)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9. 请在选文中找到一处你认为神奇的地方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自
己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边读边想象画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
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顺着选文内容继续想象,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还会发生什么
变化,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花的授粉(9分)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的果实要比较强健些。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繁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最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受花欢迎、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发出芬芳的气味,利用美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准备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
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到这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
(有改动)
22.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生活经验三个角度提
问。请你读完短文后,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各提一个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昆虫媒人中的三大望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分)
24. 短文中把花当作人来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你认为最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 )。(1分)
A. 《科普童话》 B. 《动物世界》 C. 《民间童话》 26. 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写花精心打扮、准备筵席,昆虫不客
气地享用。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家的杏熟了(10分)
①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
“嗬,好杏啊!”
②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奶奶说栽杏树的时候还没有我呢。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的怀里问她:“奶奶,咱们家树上的杏有多少个?”
③“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要不,你数数看。” ④我仰着头数起来,“一、二、三……”数啊,数啊,数到后来就糊涂了。奶奶忍不住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多。
⑤这一年,杏又熟了。有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有孩子在哭。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嘴馋摘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和他一起来的小伙伴见了奶奶都低下了头,不敢吱声。我没好气地说:“看我奶奶怎么收拾你们!”
⑥奶奶走过去扶起小淘淘,给他揉揉腿,看他没伤着,就站起身往屋里走,又回过头来对孩子们说:“你们先别走。” ⑦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⑧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
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⑨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
子们尝鲜。
27. 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1分)
28. 看到路人羡慕“我”家的杏时,“我”的心情是________的;发
现小淘淘嘴馋摘杏时,“我”的心情是__________的;听到奶奶说“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时,“我”的心情是________的。(3分)
29. 课文写了“数杏—摘杏—打杏—捡杏—分杏”。如果请你复述课
文内容,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2分)
A. 把“打杏—捡杏—分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它们是主要内
容。
B. 把“数杏—摘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这部分作者写得很真
实。
C. 把“数杏—捡杏”讲得详细一些,因为这部分内容都和
“我”有关。
30.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奶奶为什么说“要记住,杏熟了,
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阅读方法,这样能
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请你仔细阅读⑦⑧两个自然段,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批注。(2分)
四、习作。(共30分)
32. 任选一题,尝试用上几个下面的词语完成习作。题目自拟,内容
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提心吊胆 魂飞魄散 喜出望外 热泪盈眶 鸟语花香 日新月异 焕然一新 汗毛都竖起来了 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题目一:第一次的经历总是让人难忘,如:第一次登上领奖台、第一次学滑冰、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当众讲故事……选一件自己第一次做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当时的心情。
题目二:请以“2039年某一天的清晨,我从梦中醒来……”为开头,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写写未来生活的样子。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一、1. A 2. B 3. B 4. A 5. C 6. C 7. C
8. (1)zhé 弯转,屈曲 (2)shé 断 9. 略。
10. 葡萄 掩护 均匀 驾驶 训斥 严肃 手舞足蹈 呼风
唤雨
二、11. B 12. A
13. C 14. A
15. (1)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让纪昌练眼力。
(2)示例:忽然,小狗发现了一罐打开的罐头,一会儿工夫便吃了个精光。
16. 示例:秀贞的离去使我印象深刻。秀贞虽然和英子年龄相差
很多,但却是英子的第一个朋友,最后却惨死在火车轮下,这是英子第一次经历与朋友的生离死别。
17. 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正面、侧面、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 半江瑟瑟半江红 18. (1)逊雪 输梅
(2)犹如 齐头并进 (3)竞 唯
三、19. 示例: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世间万物。理由:盘
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还可以发生变化,变成太阳、月亮、山川河流等,所以让人感到非常神奇。
20. 我心目中的盘古是一个顶天立地、无私奉献的大英雄。 21. 示例:他的手指变成了错落有致的山峰。
22. 示例:①文章内容角度:花为了让昆虫知道它有花蜜,都用
了哪些心计?②写作方法角度:第3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3. 蜂 蝶 蛾
24. 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花与昆虫的
关系,通俗易懂。 25. A
26.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写明了花与昆虫的合作
关系,同时也与短文第一自然段相呼应,解释了花的雌蕊是如何得到雄蕊的花粉的。 27. 事情发展 28. 自豪 气愤 快乐 29. A
30. 奶奶想借分杏这件事教导“我”,在生活中要懂得与人分
享,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31. 示例:角度一:第⑦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奶奶的动作,“挑熟
了的杏往下打”说明奶奶并没有因为小淘淘摘杏而生气,反而是想打熟了的杏给“我们”吃。角度二:第⑧自然段奶奶把杏分给了“我们”,并且用朴实的话语教导“我”学会分享,乐于分享的道理。
四、32.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