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财务治理模式研究
作者:翟华云 郑军
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及中南民族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SQ11002)、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资金运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高校财务问题频发,资金管理混乱,重构高校财务治理结构,对于高校财务监督实行有效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在考虑、出资方、管理者、教职工、学生、银行等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监督机构来设计高校财务治理结构,并界定了各利益相关方在高校财务治理结构中的权责利。 关键词:高校 利益相关者 财务治理模式
广义的企业财务治理,一般是指企业采取共同治理,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企业财务进行治理。具体到高校,高校财务治理可以理解为: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对高校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高校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在当前形势下,高校的资本结构趋于多元化,这决定了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化,因此,必须界定高校利益相关者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在各方都参与的财务治理模式下,才能有效避免当前高校频发的财务治理问题。 研究背景
2010年7月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对现代大学的内外部治理结构提出框架性设计。在我国现代大学的外部治理结构中,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要求在现代大学治理中,不仅需要和学校的参与,而且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将社会纳入现代大学的外部治理结构中;另外,还提出“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国家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高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和制度上构建高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调动社会资源来支持高校发展,建立社会有效监督高校发展的机制,这是对大学外部治理结构提出的框架性设计。在我国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提出“要加强教职工代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这从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中突出了群众的作用,特别是将学生这个群体作为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中的成员。
当前高校财务问题频发,资金管理混乱,重新构建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对于高校财务监督实行有效的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构建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学生代表和群众团体参与大学治理,这已经形成了高校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治理的蓝图,为高校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指引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现行高校财务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现行高校财务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多方利益相关者缺位,造成内部人控制严重。我国高校财务治理主要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下设若干副校长协助分管有关工作。作为高校资金的主要支持方,将高校的管理权委托给领导下的校长领导班子,因此对高校的监管责无旁贷。但从外部来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缺乏监管,在高校的财务治理中形同虚设;而作为高校资金供给方的银行、学生及家长、以及资金捐赠者等,在现行高校财务支出实行“一支笔”的审批制度下,极少参与到高校的财务治理。
2.和校长职责界定的不明晰,权利制度安排失衡。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要保证的集体领导,又要支持校长行使职权。但是在实践中和校长职责界定的不明晰,造成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少从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远景规划,而是围绕教育主管部门的目标开展各项活动,在高校内部也出现行政命令决定学校的各项事务。 (二)高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为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奠定基础
现阶段,我国高校经费来源具有多元化倾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事业收入(其中包括学费和杂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根据表1中我国高校2002-2010年教育经费来源构成可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53.38%下降到2010年的48.66%,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的比重由2002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0.69%,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的比重由2002年的1.4%下降到2010年的0.55%,事业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25.04%上升到2010年的43.57%,其他教育经费的比重由2002年的18.14%下降到2010年的6.53%。
从目前我国高校经费来源构成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仍然是高校经费来源最主要的渠道,自从1997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正式实施收费制度后,随着高等学校扩招,事业收入(主要包括学费和杂费)已成为我国高校经费中仅次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正在逐年下降,其他途径的经费来源正在逐年上升,高校的资本结构存在多种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这种多元化的资本结构为高校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治理奠定了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财务治理模式构建 (一)高校财务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现代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要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现代企业的财务治理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公司的核心价值是利益相关者权利。我国高校不仅面临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更要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核心价值是为社会服务,因此,高校财务治理的目标即为:通过高校财权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实现高校财务资源配置最优,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利益相关者应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向高校投入专用性资产;二是要向高校分享剩余;三是承担高校风险;四是分享高校财务治理权,五是与高校签订合约。根据这五个条件,高校利益相关者应该包括:出资者、管理者、职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和。
1.。是我国公办高校第一大出资方,及下属的各种机构不仅是高校的所有者,还为高校制定法律法规,优化其发展环境。因此,在高校的宏观治理中,应享有绝对的控制权,并对高校的大政方针拥有最终裁定和决策权。
2.出资者。根据表1我国高校经费来源构成来看,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事业收入(其中包括学费和杂费)以及其他教育经费。但从高校的出资方来看,高校的出资者包括:、企业、捐款人、校友等。出资人向高校投入权益资本,应该享有对高校的控制权。
3.管理者。我国高校实行的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下设若干副校长协助分管有关工作。因此,高校的高层管理者主要包括、校长及若干副校长,中层管理者包括学院的、院长、若干副院长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人。管理者除了向高校投入自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向高校投入专有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因此,管理者要享有报酬,并承担报酬减少和失业风险,为降低风险,也应享有高校一定的财务治理权。
4.顾客和供应商。与企业相比,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它的顾客和供应商合二为一,是学生及家长,学生及家长也是高校资本的投入者,因此,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也承担着教育质量风险,也应享有高校一定的财务治理权。
5.教职工。教职工是高校人力资本的投入者,在投入自有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承担着报酬减少和失业风险,因此,教职工应获得高校的报酬权。另外,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教职工,高校的制度安排也赋予他们相关的财务治理权。
6.债权人。随着高校扩招和校舍的扩建,高校借贷越来越多,高校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银行为高校投入债务资本,要从高校剩余中获得利息,由于高校和银行的利益、目标不一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不对称及风险偏好不同,银行必须通过借款合同等制度安排参与高校的财务治理,对高校的财务行为进行约束。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财务治理结构设计
1.高校财务决策机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财务决策权分为重大财务决策权和日常财务决策权,重大财务决策主体是股东,并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体现重大财务决策权,而日常财务决策由经理负责,同时经理负责将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重大财务决策付诸实施。对于高校(特别是公办高校)而言,是高校的第一大出资方,但随着高等学校扩招,事业收入(主要包括学费和杂费)已成为我国高校经费中仅次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这就要求在高校财务决策机制中要体现、学生、职工等相关利益方的权利。鉴于此,我们将高校财务决策机制设置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对高校的大政方针拥有最终裁定和决策权;第二层次为校董会,负责高校重大财务决策,统一学校的财务,对具有全局性的投资、筹资、支出项目进行决策,审议学校预决算报告,同时贯彻执行国家的大政方针,董事会成员包括校内董事:、校长、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兼任校董会,校外董事包括:部门代表、企业代表、校友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社会公众代表等。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校外董事在董事会中要占有一定的比重。
2.高校财务执行机构。企业财务治理中的执行机构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董事会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重要决策,而经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在高校财务执行机构中,应该成立由校长兼任首席执行官的重大财务治理执行机构和总会计师(或财务)领导下的日常财务执行机构。重大财务治理执行机构主要负责提出学校年度预决算报告,在预算内提出或审议重大资金调度及合理安排,总会计师(或财务)领导下的日常财务执行机构主要执行各项筹资、投资及支出活动。
3.高校财务监督机构。在企业财务治理中,以职工代表为主体的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现行的高校监督机构,比较重视纪委、行政监察、审计这些专门的监督机构,而忽视了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校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高校应成立校监事会对高校的日常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并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高校的监事会应该以高校监察机构(纪委)为主体,同时将教职工代表、审计人员、学生代表等吸收进来,另外,高校财务监督机构更要注重校外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参考文献:
1.黄俊,阳秋林.以企业再造理论重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J].会计之友,2007(10) 2.翟华云,郑军.高校资金运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时代,2011(34) 3.盛正发.复合共治:中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新向度[J].现代教育管理,2009(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刘跃,惠美宁.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财务治理模式浅析[J].会计之友,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