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报告
我观摩学习三位老师的优秀课例有很多收获。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一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设计紧扣课标要求、思维含量高的问题,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发展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堂上,引导语言清晰,指向明确,能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与思考,发言也能抓住要点。
经济改革一课对课标和教材,老师都把握的比较到位,课堂围绕的核心也比较明确。体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发动学生,让整个课程形成一种积极探究和思考的氛围,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本课知识,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课堂活跃而丰富。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课,课堂环节设计完整,对课标和教材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配合也比较好,总的来说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但在本节课,老师讲的有些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主动性相对弱一些,更多时间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附和回答,很多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
总之,我通过学习这三位老师提供的课程资源,感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经在高中历史老师的头脑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已经成为常态。三位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注重前后知识的前后联系;其次是通过呈现丰富的与课本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但也发现在发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层次的缺失。
通过观课,使我进一步把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的认知。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基于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了解学情,重要的是把学生不懂的问题讲明白,化难为易,寻求遵循学科规律前提下的艺术化,切忌化平易为深奥。在上课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对核心知识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考能力。要注重史料或材料信息的挖掘,并且教师还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这就是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甄别史料分析史料形成史论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们自然就能会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